2017-05-03 藏传法师
问:佛教徒常常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去做一些“逆潮流”的善法。真的有必要吗?
索达吉堪布: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今生能转生于南赡部洲,获得如意宝般的人身,遇到佛陀般的善知识,听闻甘露般的大乘教法,这种因缘非常殊胜,如果没有以这样的人身追求解脱,真的相当遗憾。因此,大家哪怕只听了一节课,也要以此来调伏自己,令法融入自心。
现在大城市里的很多人,因为没有佛法的滋润,一天比一天堕落,造的恶业越来越多、越来越顺,造的善业却寥寥无几,而且违缘重重。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中,大家务必要以正知正念来守护自己,尽量克服困难行持善法。
——《前行广释》
佛教文化| 佛教的基本知识
宣化上人:为什么梦里会有一些预感,而且还很灵验?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大安法师:弘法利生需要剿灭个人的私欲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香烧越多越好吗?佛教徒不要迷信了!(宣化上人)
惟传法师:一些禅相不断的出现,不能再深入深定,怎么办?
惟传法师:皈依佛门需要什么条件_皈依佛门的条件
惟传法师:岁数大的人学习解脱道有没有困难?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刚晓法师:周易奥秘——心理学 第二章 见仁见智的心理学原理:“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静波法师:佛教徒应当驾驭智慧之箭、挥智慧之刀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二十六)修行难应如何克服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佛教文化旅游的内涵与使命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巨赞法师:从佛教青年服务团到湖南佛教徒抗敌后援会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大安法师:学佛需要有正知见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七、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海云继梦:成就之前,需要千锤百炼!
海云继梦:重重无尽法界缘起
邪淫家庭的一些共有现象,一人作恶全家遭殃!阿弥陀佛,回头是岸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如何鉴别凤眼菩提子的品质?你只需要看上五眼
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存在“围墙”困境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川西藏传佛教文化冬季探寻越野之旅
佛教造像珍品展揭示艺术发展流变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悲观乎?乐观乎?(1)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因果论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08)人人都需要的因果正见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蔡惠明:武则天与佛教
黄渤的《杀生》其中的一些小细节!让你胆战心惊!看完就知道了!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敦煌莫高窟—古丝路上的佛教宝库
说话困难是何因 前世挑拨乱骂人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圣地,是信佛之人必到之所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实用佛教十七: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十四: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关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净界法师
其他文章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
慧律法师
新闻资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