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9 其他文章
徐婷
最近网上报道著名女演员徐婷因为淋巴癌于2016年9月7日去世的新闻,年仅26岁花信年华的她却撒手而去,让她的父母白发送黑发,让她的兄弟姊妹没有了亲人的关怀,让演棚内少了一位美丽的身影,让荧屏前的观众再也找不到她精彩的演技。
徐婷的离开让她的父母失去的女儿,也让众多观众失去了一个追星的机会,更让佛教失去了一位虔诚的弟子。然而作为我们当代的学佛者如何去看待徐婷的往生呢?徐婷的离开是悲痛的,但是她的离开却为我们佛弟子提供了现身说法的作用,那么她说了哪些法呢?
一、人生苦短
我们生活的世界叫娑婆世界,是三苦、八苦及无量诸苦的世界,而我们却在这众苦充满的世界里苦中作乐不肯自拔。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上写到,“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也就是说娑婆世界是苦乐参半的,苦其实是三苦中的苦苦,它逼迫着我们的身心;乐是三苦中坏苦,它不能永久停留和存在;不苦不乐是三苦中的行苦,它是迁流变化的,也就是说它可以变成苦,也可以变成乐。总的来说苦,乐,不苦不乐它们的本质也就是苦。
佛陀初成道在鹿野苑讲的四圣谛法的第一谛就是苦谛,进而才能知苦断集慕灭修道。那么作为学佛的我们就要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苦,知道了苦自然而然就会生起出离之心。而徐婷的往生能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八苦中的病苦及死苦,生过病的人都知道生病是痛苦的,“生病才知身是苦”,而经历过亲戚伴侣往生的人都会知道死是痛苦的,经典上说死如生龟脱壳,可见死也是痛苦的。
人生难得今已得,得到难得的人生却不知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有的人年少而夭折;有的人在人生顶峰之时却意外而死;也有的人因为事业、家庭、工作等的不顺利郁郁而终,白白地浪费了一生。“生容易活难”,很容易得到了人生,却不知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活容易生更难”,很容易活下去,却很难掌握自己将来会往生于何处。徐婷在她生命最初的、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却撒手而去。人生苦短,我们要用有限的时间、平凡的人生活出不平凡的我们。
二、孝养父母
佛教也说到孝养父母,在我们佛陀成道后就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希望母亲能得生净土,之后又回到迦毗罗卫国救度自己的父王和姨母,其实佛陀就是在现身说法来说明孝养父母的重要性。在佛教有很多都说到孝养父母的经典,如《地藏经》、《盂兰盆经》等都是。在《盂兰盆经》中也说到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诸佛欢喜之时供养僧众,所得利益能让自己的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途之苦。
其实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七月十五日这天供养僧众的好处,却不知佛法应该用于实际,台湾有一位法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读经不如讲经,讲经不如行经”,这句话是说诵持经典不如去弘扬经典,弘扬经典不如以经典所说的而去修行。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了佛法应该依教奉行,而不是增加口头伙计。
换一句话说,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七世父母都得到了利益,那七月十五日之后应该怎么办呢?学佛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佛是要有一颗持之以恒之心,七月十五日之后同样要以一颗恒心、恭敬心继续供养三宝,以及孝养自己的现世父母。演员徐婷一直在孝养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还债买房,资助兄弟姊妹,这是将佛法用于实际。而在报道中说到她妹妹徐佳琪回忆,“姐姐在我们家地位很高,她决定的事情没有人可以左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婷虽然是一个孝养父母的好孩子,但却不是一个顺从父母的好孩子。
我们儒家讲到“孝顺”,孝和顺是不可分割的,同样这个顺是顺从父母所做有利于社会大众的事。在报道中也说到徐婷是她们家最有能力的孩子,那么当我们到了事业的顶峰、功成名就之时更应该如稻谷一样饱满而自然低头,对人、对事、对物更要谦虚稳重,低调平凡。
三、阿弥陀佛是阿伽陀药
在徐婷的最后时光,弥留之际还依然默念“阿弥陀佛”圣号,这是对佛法的坚定信心,其实在她生病的时候家里的亲戚就开始为她祈福、吃斋念佛,可是却依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徐婷的情况和当今社会很多学佛者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不知学佛是干什么的,念佛是做什么的,认为阿弥陀佛是阿伽陀药能万病总持,只要有病一念佛就好了。在《印光大师文钞》上就说到,“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此药绝不误人。
信愿念佛
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增广复黄涵之书一)”阿弥陀佛确实是阿伽陀药确实能万病总持,但是它却是建立在信愿的基础之上。在藕益大师《弥陀要解》上就对信做了重要的解释,信有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而愿也就是: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倘若能真信切愿自然能达到成为阿伽陀药的基本标准。佛教的四依法中就有一个“依腐烂药”,说明出家人有时候生病也是要吃药,同时佛教也提倡“大病念佛,小病吃药”。
然而当生病真的是无法医治的时候,我们就要信愿念佛。“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
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迥,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迥。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续编示华权师病中法语)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当业缘尽的时候自然得生净土,倘若业缘没有尽自然病愈,可见阿弥陀佛是阿伽陀药能万病总持是建立在信愿行三资粮的基础之上。在徐婷弥留之际自念圣号,却无人运用佛教的临终关怀给予帮助,帮助她提起求生净土的信心及帮助她提起佛号。
徐婷的往生是悲痛的,然而对我们却是起到了一个警醒的作用;人生苦短,生命是***的本钱,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在苦中能认识到生命的本质;用有限的时间去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等有利于人民的事;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解脱法门,老实修行,精进不已,自然可以离苦得乐。
学佛
如何用桃花美容养生
白云禅师:如何觉悟自我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造了谤法业如何灭除,如何避免谤法业—佛经学习(转帖)
大安法师:念佛时就是往生时
大安法师: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如何以正确姿态迎接沉香黄金期的到来
新手如何分辨松石的好坏?
学佛人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转帖)
大安法师: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大安法师:有关临终往生的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我从算命到学佛的经历——转帖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开始《净修捷要报恩谈》延伸阅读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正确修行而不误入歧途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学佛必读的几则孝行得善报的故事
王化坤居士念佛往生纪实
苍蝇往生文图
比丘尼念佛往生三例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慈法法师:安居第七十日(一):第一受用者如何作为?
惟传法师:助念能不能帮他安详往生?
惟传法师:「根、尘」对触的当下…如何清楚了知、不碍着?
预知时至佛接引往生示现度群萌
只要信愿真切 必定带业往生
风水的实质及如何养风水(同时反过来让风水也养人)
参禅,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枉死”变“往生”
魏居士自在往生亲见记
晤恩、文备师徒双双往生
17 我双亲逝世后去了什么境界?情况如何?
一位美女如何转凡成圣
宗舜法师:如何做才能使内心变得强大?
宣化上人:带业往生是什么?
宗舜法师:如何在水陆法会中获得功德?
忏云法师:如何对治烦恼习气_对治烦恼习气的方法
宗舜法师:该如何了断心中的嗔痴二念呢?
宣化上人:这是学佛人最大的毛病,也是造罪业造得最多的地方!
72 我父亲因患了肺癌而往生,那是来自什么恶业?
静波法师:一旦你开始学佛,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变化
大安法师:作为佛弟子,该如何看待婚外情?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从观音法门到达成佛的过程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九
大安法师:"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这是不是违背因
大安法师:念佛心散乱,该如何把握?
112 外公和外婆都很爱修功德,他们往生后去了什么地方...
92 当我母亲生病时,医生找不到病因,往生后才发现脑部...
大安法师: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
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是否对?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二十六)修行难应如何克服
沉香手串如何盘玩?--手把手教你盘珠大法
大安法师: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智海法师答:佛法是如何判断是非的呢?
智海法师答: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天主教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
智海法师答:当下,“无分别识”与“无分别慧”如何抉择?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极品小叶紫檀手串要如何选择保养
清明如何用沉香养生?
学佛九种迷惑路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当职场“小人”给你挖坑,如何“温柔反击”?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沉香、海黄、小叶紫檀,最贵木质手串如何定价?
沉香如何品,有格还经济
学佛遇鬼妻,彻悟成正果
倓虚法师:佛法不是迷信学佛才能破除迷信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应以理性的心态看待当代玉器市场
如何判断印度紫檀木的价格是否合理?
学佛有感应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悟后的光景如何?
宣化上人: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把家庭子女教育好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不被万缘所转,一切无碍,这个境界如何?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先天道守玄关一窍如何看?
大安法师:狐疑不信的人 最后能往生吗
大安法师:如何才能控制梦境
大安法师:临终是否一定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
大安法师:学佛需要有正知见
大安法师:西方极乐世界四土界说以及如何往生到各土
沉香佛珠如何摆放才能达到最好的祈福功效?
欲死去时如何?
大安法师: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谛闲法师:高僧大德如何赞叹放生?
大安法师: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学佛后出现的神奇感应
肥胖的人在佛家看来是有何因果,又应如何减肥呢
学佛应有认真的态度
如何在心中生起大乘境界
如何在生活中观无常
大安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如何是佛?
如何是触目菩提?
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
古今高僧,如何了断夫妻缘。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世间名利
学佛后的感应
拾叁悦沉香:如何判断沉香木雕件的价值?
学佛能为我带来什么好处
如何自制酥油供凤眼菩提
学佛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宣化上人)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净界法师
其他文章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
慧律法师
新闻资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