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化梦——传喜法师2015年12月10日于岳麓书院接受凤凰国学频道采访

2015-12-11 新闻资讯

一千年前的宋朝,因为知识分子怀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以及提升教育、兴盛文化的梦想,中国出现了很多的书院。南宋时,处于湘江西岸、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在理学家朱熹的建设下,成为“道南正脉”,即理学的正统。古朴的灰瓦白墙,顺山势起伏的庭院,掩映在浓密的树林之中,透露出宁静的圣贤气息和文化氛围。在湖南,有“北有岳麓,南有安陵”之说,传喜法师继12月7日于安陵书院进行了传统文化讲座及接受记者采访之后,2015年12月10日,受凤凰网国学频道之邀,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就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又接受了专访。

凤凰网国学频道是凤凰网与岳麓书院联合创办的一级频道。以传播东方智慧、涵养中华气象为宗旨,集学术性、普及性、趣味性、时代性于一体,既是展现国学研究专业动态的公共平台,更是大众亲近国学汲取智慧的公共平台。频道日浏览量高达数百万,在高素质的网民中颇具影响力。

凤凰网国学频道记者提问,在当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蓬勃返热的现象。许多人通过网络、公共讲座、书刊平台在学习和推广儒释道经典。前不久法师在桂林讲“法运的当代机遇”时,说佛教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世人的瞩目和重视,请法师展开来谈谈当今中国佛教的弘扬和传播的特点。传喜法师回答,佛教的蓬勃发展,是基于相应的社会需求,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坚船利炮攻破了文化的大门;新文化运动之后,西风逐渐压倒了东风。在现代社会,物质建设虽然繁荣,但精神面貌苍白,道德面临危机,实质就是信仰的危机。在精神领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蕴含着国人一直在求索的答案。80年代开始,一些专家学者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努力地探索,而现在民间和官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急切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各方面都在努力寻找,尝试复兴传统。在佛教里,佛陀也曾经授记,2500年后,佛法将再次兴盛,按照汉传的历法,以3000年记算,佛法的再次兴盛,同样也在我们这个时代。文化复兴既是祖先的期待,又是子孙的呼唤。在这样时代需求下,佛教既保留有几千年的传承,又有着众多的寺院平台,更具有广大的社会信仰者和追随者,许多地方在民间,还保持着“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现况。正如余秋雨所说,一句“阿弥陀佛”,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记者提出佛门十善业中对于口业的严格规定,并不意味着面对争议事件不表达。针对网络上流传的释永信大和尚事件,和白马奥色事件,有种种攻击、辱骂佛门的声音,请问法师这种现象会不会影响佛门的声誉;如何看待这些批评者的心态。传喜法师回答说,佛制定戒律,教给我们做人的准则,但事实上,这些准则,只要是人,都应该遵守。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不贪、瞋、痴,这些都是人往高处走的标准。目前佛教出现的一些现象,许多人包括出家人和佛教徒等,对于佛崇高的地位和佛法的尊贵,丝毫不会动摇自己的看法。但在中国佛教两千年发展的历史中,每个人对佛教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和想法,有些人对某些事件因为有一些心理上的差距,而使得这些事件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无论如何,这都说明对佛教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就像明星因为出名,才会闹出绯闻一样。对于佛教来讲,虽然这些是负面的能量,甚至有辱佛门,但也说明至少目前大家都在关注。实际上,佛是真理,是经得起推敲,是不怕人抵毁的,佛门有太多好的人和事,但大多数都不为人所知。在人们关注佛教的时候,哪怕是一件不好的事件,引起暂时的兴趣,法师也希望这些兴趣能够使人们进一步关心佛教和佛教徒,真正地了解佛教。师公悟公上人曾说,芸芸众生,最怕的,是与佛没有缘份,哪怕暂时用脚去践踏,佛法的馥郁芳香仍会有很大的感染力。《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戏,聚沙成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甚至是一条狗被追急了,无意之中绕塔一圈,绕塔的功德都能成为它的解脱之因,这是佛的伟大之处,因为佛和佛法的圆满伟大,无论如何,都能使人受益。

记者继续问道,人类社会的发展,到底是会推动佛教的发展,还是会让之消失? 传喜法师回答,现在科学的研究越来越深,越来越精微。而佛教博大精深,占据了文明的至高点。南怀瑾老师曾经说过,佛教就怕不研究,只要一研究,就有去无还,因为佛教几千年的传承下来,哪怕是再有智慧的、一代代的智者实践,也没有人能够探底。因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能够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佛教。不管是从科学的角度审视,还是从敌视的角度去挑剔,佛教都能应对,甚至欢迎人们用逻辑推理而被置疑。在今年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佛教与科学》电视论坛中,香港理工大学前任校长潘宗光先生与北大楼宇烈教授一致认为,佛教是能被证明的、智慧的教育,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发射出光彩和活力。

记者请传喜法师详细介绍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来,在创新和近现代化过程中,对佛教史有贡献的法师。传喜法师说,佛教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在不断地适应社会。《金刚经》里说,“法无定法,是为佛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因此佛教引领着时代潮流,近百年来,不仅在有悠久传承的地方,佛教积极地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同时,还有把佛法带去美国的宣化上人,传到五大洲的星云长老,新一届的中国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在教内恢复僧团建设的界诠法师,包括广东的大愿法师、台湾通过电视媒体弘法的海涛法师等等老、中、青的优秀法师,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推广普及佛法的法师们,佛教才有今天的兴盛。

记者提问,在浮躁的社会,如何安住身心,并请法师推荐可读的佛教经典。传喜法师回答,在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每天所面临的信息,更加需要佛教的智慧去进行判断,需要有“择法眼”,以及良好的定力来做我们的定海神针,稳住我们的脚跟。佛教有普世的价值观,将佛教的善恶标准和道德观念内化到我们的心里,就像法师常讲的“心中要有红绿灯,舌头要绑安全带”。大乘佛教流行的《地藏经》,最早翻译的《遗教经》,开智的《楞严经》,还有《金刚经》,《心经》都是最好的经典。《心经》虽然只有二百六十字,其无穷的智慧可以受用一生。

记者问在互联网时代,佛教怎样争取更多信众。法师回答,科技改变社会,缔造新的时代,但科技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如果好的工具被负能量所利用,也可能导致犯罪的结果,所以佛教要把握当前好的科技工具,让好的工具搭载我们正能量的佛教文化,送到家家户户、每个人的手边。互联网是机遇,我们应该运用好,来为社会服务。在这一方面,也希望媒体人承担使命,使用好媒体这个工具为社会服务。积极敞开资源,为佛教服务,手段和内容结合起来,为整体民族文化的提高,民族精神的进步,和良好社会环境的建立,一起努力。

记者提到西亚和中东正在经历的ISIS之乱,引起世界的忧虑。为什么在全球化的时代,那些假借宗教名义而进行的屠杀行为,为何还能如此猖獗?传喜法师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政治家去思考。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和媒体都这么发达的时代下,不一定是中东人,也许会是白人,也会被某种极端思想洗脑,这是人类整体的问题。一两百年以来,唯物论的观点席卷全球,人被物化之后,精神上非常压抑,灵魂迫切需要寻找信仰。当信仰的基本需求被利用,人们很容易受到低级的,打着信仰招牌的思想引诱。一方面为经济疲于奔命,一方面精神上又有信仰需求,如果没有接受到正确的信息,就很容易被洗脑,我们国内也有这样的现状,实际上这是整个人类都面临的问题。正信的宗教的正能量,反对暴力,追求真、善、美,佛教有责任分享出去,并运用好媒体给出信仰上的正确指导。

记者问法师儒、道相互包容吸收相互影响,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中,佛教是否应该更加主动地进行公共表达,更多地获得世界的认同?传喜法师回答说,佛教确实需要更加主动地进行弘扬,因为佛教曾经经历过不公正的待遇,所以现在需要迅速地进行自我修复。赵朴老曾经说过,中国僧才断层,在青黄不接之下,还要承当这么大的文化传播,和社会道德重建的重任,可以说起步艰难、责任重大。因为佛教本身就是在废墟上的恢复,是落魄之后的重建,佛教的观念还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所以,现在我们更多力量用于告诉大家佛教不是迷信,不是所谓臭老九,这样来以正视听,并还佛教以清白,这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作。西方文明的发展现在也遇到了瓶颈,正在急于从东方文明中寻找答案,所以现在,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借鉴的时代,而不是哪一方压倒对方的时代,世界不同文化要化消自身的摩擦。在联合国,法师感受到世界对东方文明的期待,世界宗教大会上,佛教也被选为最和平的宗教。宗教是无国界的,是国际化的。

记者专访结束后,岳麓书院的朱汉民院长与传喜法师互赠礼品,朱院长赞叹法师运用媒体的力量,是很好的传播佛法的方式。岳麓书院从事儒家学说的研究和推广,与法师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弘扬国学和传统文化,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在岳麓书院和凤凰网共建的国学频道接受采访,传喜法师是佛教第一人。朱院长与法师还就阳明心学进行了简单地交流,共同认为儒释文化在中国是相互交融和借鉴的。

更新于:2015-12-11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