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5 佛学入门
我们每次的供僧,都特别感恩全国各地的师兄的参与,大家把辛苦赚来的钱,省吃俭用,都来供养给各大名山的僧宝。我内心很感恩,也特别赞叹,同时呢,也是内心感到惭愧。大家福报都比我大,修的比我好,布施起来,也很勇猛精进。可以说大家都是勇施菩萨。
以前讲到,供僧是分出家人的修行功德,和他们结缘。但其实,还有个重要的目的。佛有十种名号,一种叫做应供。佛接受我们的供养。那我们得到的功德,是什么?其实是灵性的善根。
人需要三种营养。人需要的第一种营养,是养这个色身,这就是物质文明,吃饭睡觉等,包括吃的,住的,用的,这是人类发明来,维系自己色身的营养。这一类,大家都比较可见。现在社会做慈善,修修路,送寒衣,送大米,都属于这个层次。
第二类的营养,是人心的营养,人对艺术的追求。包括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等,这些都可以给人愉悦的感觉。不仅吃好吃的,感到很快乐。看到很好的风景,听到很美妙的音乐,也会让人很快乐。这个是人类自身对艺术的追求。那些奉献于艺术,如书法,绘画,心中有天堂的人,死后一般都生天。
那人类还需要第三层次的营养,就是灵性的营养。这个灵性的营养,不仅中国人需要,西方人更需要。现在许多西方人,跑到印度,去西藏,或者来到终南山,来体验修行。他们放弃了很高的薪水,很舒适的环境,竟然跑到东土来修苦行。这是为了什么?
这就是他们的灵性,在呼唤。就像生命的故乡在呼唤。佛陀成佛后,就问两个问题,从哪里来,往那里去。人类所有的困惑,也来自这两个问题。但天主教,基督教解决不了时,他们就来到了中国,去修道。
大家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修行,或者说,没有现出家相,但却非常羡慕出家人。其实,那也是灵性故乡在呼唤。生长在中国,实在太好了,有这么灿烂的文化,不仅是儒家的,更重要的,是道家和佛家。这两种文化,以及这两类文化所诞生的修道人,应该是我们的骄傲。他们的存在,让人类的灵性可以整体提高。
我常常感慨,第一等的人,一般都出现在修行人中,他们灵性特别高,他们开发了灵。第二等的人,出现在艺术界,他开发了心。第三等的人,应该出现在科学界,为了人类过得更好,他开发了物质。如果按照体相用来分的话。可以说,灵性生命是体,艺术生命是相,物质生命是用。
出家人,他不给你吃的,用的,也不给你创造艺术。但他们给予人类的,是最重要的灵性的生命。人类作为万物之灵,不是仅仅能开发物质文明。其实动物的物质文明也非常发达,像蜜蜂或者蚂蚁,造的窝很对称,而且精密到科学家都惊叹。那也是动物的一种物质文明。但人类应该发展自己的灵性文明。
人类想要真正发展,却必须要发展灵性的生命。世间的高度文明,都是灵性很足的人开发的。所以,像画画的,书法,音乐,建筑这些大家或者大师,他们想要发展到更高,必须去学禅,或者修道。就是开发灵性生命,来获取自己的营养。
2024-02-04 21:58
崇慈法师答:当自己的家人、亲友都不能理解我对佛法的信仰,而说我是迷信,我该咋办?
大寂尼师:如果有僧宝住世,而你却自己在佛前自誓皈依,就犯下几点过失
雍和宫法轮殿里宝贝多,寺院自己最宝贝的宝贝却最容易被视而不见
慈法法师: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 一、珍重自己当下当念成就的圣因圣缘
刚晓法师:周易奥秘——心理学 第二章 见仁见智的心理学原理:“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
宣化上人:你不守戒,不是别人受伤,而是自己受伤,自己的自性受伤
惟贤法师答: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那个
圣严法师: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控制情绪而不压抑情绪
陈燕珠:法句经要义 第十二品 自己品 菩提罗迦玛拉王子 培养善德珍爱自己
嘎玛仁波切:一个人可以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但属于自己的因果业力绝不会
求生净土只是为了自己快乐,其实这种人不一定能往生。【索达吉堪布】
净土法门法语:自己认真修行,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冤亲债主不障碍你
净土法门法语:自己好好的修,不要管别人,各人有各人的业因果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