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乃生知之圣,读易尚至韦编三绝。以孔子之资格,当过目成诵,何必又要看文而读。故知看文,有大好处。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则一字一句,悉知旨趣。吾人当取以为法,切不可显自己聪明,专尚背诵也。」《印光
智者大师说: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往生极乐世界之时。我们讲“生死”,净土法门应该讲“死生”,你死的当下就是生的开始,死和生是同时的。
「借问凡夫得生否,如何一念闇中明?报导除疑专念佛,弥陀决定自亲迎。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法照大师偈语》【唐】·法照大师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警世》·【唐】吕岩
「儿女虽小,万不可任性娇惯,必须对彼常说因果报应,使彼心中常存畏惧,自然不至将来作伤天损德之事。」《印光法师文钞》·复乔智如居士书
一个有感恩心、肯发心的人,自然就有佛法;有了佛法,便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而作、随喜自在。
「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须多看,急躁不能凝静,必难得其旨趣。后生稍聪明,得一部经书,废寝忘餐的看。一遍看过,第二遍便无兴看,即看,亦若丧气失魂之相。此种人,均无成就,当力戒之。苏东坡云,旧书不厌
法照大师在五台山大圣竹林寺见到文殊、普贤,就请问:去圣时遥, 末法众生根机陋劣,修何法门才能得解脱?文殊菩萨就向他直接介绍念佛法门:现在正是修念佛法门的时候,就是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法照大师一生
「闻说西方最易求,万缘从此一时休。轮珠迭足圆蒲上,只与弥陀作底头。听教参禅逐外寻,未尝回首一沉吟。眼光将落前程暗,始信平生错用心。」《劝修净业颂》·【宋】元照律师
在菩萨的六度里面,布施是摆在第一。为什么会摆在第一?我们与生俱来由于身见我执,自然地就会贪吝,这种贪吝之心就使得我们的心量非常的狭隘,修任何善法都没有办法,因为他都是自私自利的。那修菩萨道恰好是利他的
「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一函遍复
过于的爱和过于的恨,都让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人一极端了,什么都会做得出来。人们总认为恨能带来伤害,却忽视了爱也有这种杀伤力。
当你遇到不可逆转的命运时,不应该用惯性思维去面对,若能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事情马上就有不一样的意义。思考问题,不能只困在一个极端。
我们的信心跟般若智慧之水一接通,信心这棵树就会枝叶繁茂,那才能产生力量。信根产生信力,信力就体现为,一切学其他法门的,宗门教下的人,他再说什么话语都动摇不了,破坏不了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信心。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印光法师文钞》·致包师贤居士书
多念“嗡玛尼巴美吽”(观音心咒)、“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地藏经》,这是纪念亡人最好的礼物。
一切诸佛都示现出家来成佛,不可能说在家能成佛,也就说在修行道法上,跟世间的五欲它是不可能同时具备。人都有贪心,如果他既要享受世间的五欲,又能成就出世间的最高的佛果,那谁不想这样做呢?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念佛要有三到:口到、耳到、心到。口诵清楚,耳听明白,了然于心,三到齐全,自然能得到感应。
你今天的善良真诚,会成为明天的快乐;你今天的快乐,来自昨天善良的汇集。
量子物理学家玻尔告诫:在寻找生命的和谐时,人们千万不能忘记,在存在的戏剧中,我们自身既是演员,又是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