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对某些吸引人的事物感到恋执,或是对某些令人厌恶的事物感到反感时,要了解那是你自心的迷惑,只不过是奇幻的幻相而已。当你听到悦耳或不悦耳的话语时,要了解这些话是空无实质的鸣响,犹如回声一般。 --- 莲师
【树的根】有一个人问释迦牟尼佛说:「为什么想成佛,一定要立下志愿普渡众生呢?」佛回答说:「就拿一棵树来说,众生是树根;菩萨是树的花;佛的是树的果。要想开花结果,一定要努力灌溉树的根,爱护它、照顾它,否
【大愿法师语录】父母亲是给你生命、包容你,对你的爱没有半点保留的人,也是从你投胎受孕开始,就为你牵挂一生,愿意为你付出一切的人。愿我们都能够觉醒,开启禅的智慧和孝道的慈悲,以禅成就佛心,以孝道成就佛身
得失相随,苦乐相伴,就在于一方之中原本就蕴含着另一方的因子,但是人们在追求幸福的同时,往往忽略痛苦因素的存在。当这种因素生长到一定程度,事物就会发生转化,得就成为失,乐中就会有苦。因此,人生有失也有得
人生需要放下的⑦样东西 :①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②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③放下自卑——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④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⑤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⑥放下
理解自己的痛苦,进而用慈悲心理解他人的痛苦;理解自己的心,进而理解他人的心;当他人对我们不好时,我们要能理解他人一切的不好,看待他人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这样来修持忍辱。和每一个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相处时,
我们发愿,当众生生病的时候,我愿意是他的药;当众生要过河的时候,我愿意是他的桥;当众生要写东西的时候,我愿意是他的纸和笔……我愿我能化现成众生所需要的一切。因为受了菩萨戒,我就是众生的仆人。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如白驹过隙,光阴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时行善积德,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我们才不会空过此生,就会在此生此世种下
当我们遇到比自己富有、博学或幸运的人,我们心想他们在炫耀,下定决心要赢过他们,我们生起忌妒心;当我们碰到地位相当、拥有财富的人,我们也想拥有些财富;如果他有名,我们也想出名。我们永远在竞争。是“我执”
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人生的痛苦和快乐,一半来自生命里的境遇,一半来自自己的心态。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凡事有得必有失,就看你如何看待。人可以没有名利、没有金钱,但必须拥有一份
【日行一善】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赠。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福祸无门总在心,人心不善祸相侵。损人利己甚
【随遇而安】在任何遭遇里面我们都要能够安祥、自在,不要在我们所遭遇的环境里面去分别优劣,去计较得失,那样你就活得很累了。而应该向内在去开启内心的智慧,这样我们就能够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真心。——大愿法师
假如我们胸怀宽广,就会像河流一样坦荡;心胸狭窄,智慧和悲悯自然有限,人就会受苦。我们总是无法接受或容忍他人的缺点,总强求别人做出改变。但如果把心灵延展、扩大,同样一件事就不会再让你感到痛苦。人总有无量
【平常心】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内心宁静,则幸福常在; 成而不骄,败而不馁,心灵和谐,则快乐常存。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往往是因为追求了错误的东西, 更多人都是辛辛苦苦时,过舒服日子; 舒舒服服时,过的却是辛
生活禅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修行不能等待,修行不能选择地点,修行可在一切地方落实,我们起心动念每个当下都是修行的最好时
【禅语智慧】 1、气不和时少说话,有言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 2、事莫虚应,应则必办,不办便结怨; 愿莫轻许,许愿必还,不还便成债。 3、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 4、知
最大的魅力不是成功,而是责任;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迪;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步伐不是缓慢,而是徘徊;最宽的道路不是大道,而是坦荡;最险的山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最大的幸福不是得到,
【不执著】 只要你对于你的想法不执著,你当下就已经超越了所知障;只要你对你的感受不执著,你当下就超越了你的烦恼障;你对于一切的关系都能够洞见它的时候,你就超越了业障。所以我们应该如此的在生活中间来修,
有些修行人把一天当成一生,一早起床当成从胎中出生,清早梳洗当成出生清洗,早上吃饭就像养育小孩,晚上入睡当成一生要结束。人生非常快速,每秒每秒都不待人,尤其五浊恶世,死亡因很多,人生要有意义,要从当下每
【大愿法师法语】什么是善根?世间的善根是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出世间的善根是精进。真正的精进是在心地上用功夫。保持内心的安详,你就拥有真正的生命。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