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电视
恒闻法师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黄梅四祖寺
释延宣
儿戏其二
家庭教育教什么?就是教这里讲的三样,三德,教孝、教悌、教理,理就是整齐。家里头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好是从胎教,母亲怀孕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孩子教育的开始,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
“言必有防,行必有捡”,一切言行符合规矩了,那他展现出来的一种气质,自自然然让别人尊重他。自重然后人重,自敬而后人敬。《弟子规》当中说,“果仁者,人多畏”,他一言一行就有他的正气在,人自自然然对他升起
“勿以新怨忘旧恩”,跟亲友也不能因为小小的冲突,就把人家几十年对你的协助,很多的帮忙、恩情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是最缺德的、最折福的。
“治民之道,务笃于教也”,治理百姓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心一意致力推动教育、教化。这个治民大可以到国家,小可以到家庭,就好像要治理好我们整个家庭,也要从教育下手。
圣贤的学术,没有真诚恭敬学不到。印光大师讲的话决定正确,“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心,老师怎么说,你也听不进去,心不在焉,那得不到利益。
我们今天看报纸,把报纸打开,现在很多社会新闻,家庭、社会悲剧很多,每一个故事跟我们父母、老师有什么关系,我有机会打开报纸,我都很认真看,我都看那个犯罪的,有没有我教过的学生,因为假如这个是教过的学生,
在《四书·大学》里面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道先后轻重的人,他才能当好父亲、当好母亲、当好领导,就是先德后才,一定要先重视德行。有才而无德,这个人是危险品,你雇用他的话,他的
古代读书人有一个不是很理想的态度,叫做“文人相轻”,自己有学问,别人也有学问,就很容易不舒服,很容易嫉妒,这样好不好?这样不好,对他对你都很不好。怎么说?当我们嫉妒别人而没有赞叹别人的时候,其实我们的
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犯错,绝对是一个态度:怎么样帮助孩子改过。有没有哪一个孩子犯错了,父母说,“我这一辈子跟他没完”,用扫把把他轰出去?对待自己的孩子都是没有对立、没有冲突的,心境都很单纯,怎么样帮助孩
【以恭敬心。治无礼心。】时时提起一切皆恭敬,调伏自己无礼的心。而且这个恭敬心不只对人,对事情、对任何物品都恭敬。大家洞察自己恭敬心够不够,可以从一些细节,比方,我们这个课本放着有没有歪歪的,常常看到课本
《弟子规》有一句话,“人有短,切莫揭”,不要常常把人家的短处、缺点到处宣扬,这有碍这种和谐的气氛。那这一句话,是把我们的说法,甚至于是想法,把那一份要去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念头收回来,那你的心就时时保
正己才能化人。我们自己没有做好,讲所有有道理的话,都很难达到效果,甚至于愈讲愈没效果。只要我们情绪化了,只要我们非常随顺自己的执着,不以大局为重,谁也没有办法接纳我们的意见。
古人说得好,肚里不能少书,案上不能多书,这句话非常有韵味。桌面上书多心就杂乱,心杂乱书也读不好,所以读书关键是要专一。从书桌、书房里面的环境,我们就要培养整洁、专注的这种习惯。
“事忙先上帐”,这些都是做事的规范,这也是持戒,因为你持了做事的好态度,你在处理事情就不会杂乱,就有定;处理起来事事都明明白白,就是智慧。
一个人的境界跟智慧能提升,一定来自于解行相应,解行只要不相应,一定退步。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德行在哪里看出来?度量。在一切人事的境界里面,不断扩宽自己的心量,没有不能包容的人,没有不能接受的事情。你有德了,才能容众,太苛刻就聚不了人。
一个人最容易犯下过失的时候绝对不是低潮的时候,人生很发达的时候往往会得意忘形,这个时候只要有好的朋友,他一定会尽他的本分来劝告我们,所以人生能不能逢凶化吉还要靠好朋友。
《大学》里说的,心有所恐惧,不得其正;有所忧患,不得其正。知道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的人生态度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个“莫问”就是不要患得患失,让它水到渠成。
中国文化能够这样的繁荣,在历史上这样的辉煌,中华民族能够几千年维持大一统,也是靠的文化,文化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德行的教育,德行教育最重要是在家庭内部来完成。所以西方不少学者他们在探讨中华文明为什么能
一个修行之人,时时要“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而且要主动去效法、去学习别人,“见人善,即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