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哲学语录
索达吉堪布
正心堂
济群法师
北京佛教居士林
遇赦
真正警觉的人,有福不享,福气来了,舍掉。舍了又得,得了再舍,自己不过安逸的生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教子女当中,教女又更为重要,祖师、古德都曾经说过这样类似的话,说教女是齐家治国之本。所谓女子有德的话,她能够帮助治国、平天下,因为有贤女将来才能有贤妻,有贤妻才会有贤母,有贤母才能有贤子。所以现在亦
孟子讲,“ 仁也者,人也”,“仁”是每一个人天性里都有的。“合而言之”,人只要时时处世待人都能够用仁爱的心,就念念能为人着想。我们看这个“仁”字,两个人,想到自己就能够想到他人,处处都有仁慈之心,这个
人不要怕过失被人知道,过失被人知道是好事情,为什么?知道以后,我的障碍,内心当中的这些习气,就会很容易被断除。
真正的君子常能够“虚其心志”,就是心胸非常的谦卑。“恭其容貌”,这“容貌”指他的表情态度,延伸他的一切举止,举止恭敬有礼,这里代表君子是谦卑恭敬他人。“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不因为自己有好像超群
学习圣贤经典,是恢复赤子之心。圣贤人,他们是终身保持这样的心境。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看人家有好的果报,看人家有优点都是肯定、欢喜;见人家有不好,反省自己;见人家有不好,怎么协助他改过
“不以小短掩大美,不以小过黜大功”,小的过失你就把他大的功劳都忽略掉、忘记掉,这都不近人情了。“不以小怨”,小小的不愉快,就“弃大德”,那心眼太小了,和他一点小小的过节,你就舍弃他这么好的德行,不用他
一个人学问能不能提升,要从根本去修,根本在哪?根本在你的存心。你能时时观照自己的心有没有在孝当中?有没有在恭敬当中?你时时这样观照,你的行为绝对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父母呼,应勿缓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矣”。其实学问就是从烦恼、虚妄的心,恢复真心、恢复明德,这是圣人教育最重要的目标,那怎么恢复?这方法就是“克己复礼”。"克己是约身”,约束自己的身心,就是不要让身心随著欲望、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觉得最羞耻的事情,是他自己言过其实。告诉大家,不要羡慕口才很好,要看说话很实在的,那才好。你比方说女孩子,就特别喜欢口才好的,讲那些甜言蜜语会让她三天睡不着觉的。所以有时候
《尚书》上面有讲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他们为天子的心境,就任何一个百姓犯罪了,都是他一个人的罪过。他觉得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把人民教好。这个是真的是以父母的心在对待人民。
人没有定力,遇到一些紧急的事就手忙脚乱。所以我们这一课要补,就是从稳重开始,从走路,从吃饭,从说话,说话也要“勿急疾,勿模糊”。我们这个心急一起来,话愈讲愈快,对方都已经皱着眉头听不清楚,我们照讲。然
礼仪是人与人当中最优美的距离,所以你要从小教孩子礼节。比方说孩子见到长辈应该怎么样?打招呼。那招呼怎么打?有没有教?现在我们跟很多朋友交流,他说:“现在孩子还跟你问好?能对你笑一笑就不错了。”当我们教
我们在团体当中,任何人的错,你都说又是我做得不够好,才不能够感动他,只要我的真诚心、德行真的到了,一定可以感动他。那所有人的错全部变成鞭策自己向上的动力。
看到这个“谨”字,就想到“谨慎为保家之本”,谨慎的态度才能保住这个家道,以至于从自身来讲,德行、学问要成就,必然要有谨。不然立名于一身,失之是顷刻之间。
学习最重要的大根大本:真诚心。《中庸》谈的就是这个“诚”,诚跟自己的性德相应。怎么提升自己的诚?言行要一致,人前人后要一致,台上台下要一致,上班下班要一致,有人没有人要一致。所以儒家很强调“慎独”的功
家庭不和乐就是给孩子内心最大的伤害,孩子内心一伤害,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幸福,都不会觉得有快乐。所以家和万事兴。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我们真正打从心里尊重别人,言语就能够忍得下来,所以当你常常能够尊重别人,你可能连一句恶语都不忍心说。
学问要在你的生活,在你的工作,在你的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去真正落实,甚至会修学的人还在自己的存心、自己的起心动念当中去观察自己、去要求自己。
学习圣贤教诲最重要的是真正有德行。假如这个德行不下功夫去扎,一直学文,那他学问很渊博,可是他德行不稳。你让他因为有学问,拿到了教授、拿到了硕士,拿到了一个地位,他很可能会自赞毁他,他很可能会很傲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