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贝桑
一行禅师
摩比(Moby)
孙中山
牛说
尸林
圣贤不是遥不可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真心的去敦伦尽分,达到圆满就是圣人。
从小长孩子的善心、孝心,不能长这些坏的习性。所以“蒙以养正,圣功也”,从小把孩子的德行扎了根,这是神圣的功业。所以为什么我们老祖宗特别强调母亲的重要?母亲称为“太太”,那代表“太太”是培养出圣人的重要
【以和平心。治忿恚心。】愤怒瞋恚的心,我们要用和平的心来对治。在《弟子规》里面讲,“亲憎我,孝方贤”。一个人有这个心境,连父母这样对他,他都一心还是为父母好,这个就扎了他和平的心。“平”,任何境界来,
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人确确实实有无限的潜能,但是往往因为没有历练糟蹋掉了。所以一个人的潜能都因为两个字毁掉,叫“因循”,得过且过,太可惜了。
“务笃于教”,这个教字让我们再从更根本去思考,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包含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别人,更重要的要能够先教育自己。我们把自己能够教得好,才有可能给孩子做好榜样。
孩子为什么懒?怎么造成?勤劳要不要教?要!这个都是影响一辈子的重要人生态度!所以能勤劳,人生会有很好的发展。你看现在家长都跟孩子讲:“你只要把书都念好就好,其他你都不用管”,这样孩子会不会懒惰?铁定懒
好面子就是贪名,这些贪着、欲望,这些欲望都会遮住自己的明德、良知。良心透不出来、真诚透不出来,都是被这个掩过饰非给障碍住了。所以老天要开发一个人的智慧,所谓天助,必须是这个人要自助,一个人能够不自欺、
“妇言”。一个母亲,假如常常言语很大声,常常会跟人家起冲突,会跟人家吵架的话,那她的儿女从小看母亲言语这么泼辣,会受影响。而且母亲的言语假如有所谓的太多的恶语,口气太差的话,可能这个孩子在胚胎时期就已
孟子讲,“人皆好为人师。”有“解”而没“行”了,他就落入一个学习的误区了。而当一个人被傲慢给障碍住了,他有没有“不亦说乎”啊?铁定每天很不舒服,看这个人也不顺眼,看那个人也不喜欢,所以不会有法喜。“解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句道理,真的圣贤人把德行讲到底了。我们能时时守住这句话,那自己一定“德日进,过日少”。
《论语》里面有一句话说“君子信而后谏”,当朋友信任你的时候,你才可以劝诫他;还不信任你,你就劝诫他,“则以为谤己也”,他就会觉得你是不是在找我麻烦,你是不是在毁谤我,所以劝别人要先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人要没有嫉妒心,才会处处看到人家的好,进而去学习,所以要先放下嫉妒。假如我们看到人家好,那个感觉酸酸的,那要赶紧观察,这是严重的烦恼。
人生有限,要看书就要看几千年来确定是真理的文章。而这一些文章也不需要你看很多,小小一本,可能你人生就受用不尽。
取人之朴,恕其愚。一个很朴实的人,他可能还是有比较,他很单纯、很纯朴,有时候一些事他还不是很懂,你要包容,他涉世未深,还没受很多污染,可能有时候一些见识也不是很广,你要能包容。不要对那个很纯朴、很憨的
人为什么不能有恒心坚持去学?因为他的信心不足。所以任何事情要能成就,信心是大根大本。比方一个家庭,夫妻之间互相信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夫妻之间不信任,那这个家就不可能会兴旺。
老祖宗提醒我们,“至要莫若教子”,最重要的事情,一个家族最重要的事,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下一代教好,而且要愈早教愈好。
学问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要长时薰修,所谓“厚积薄发”,我们必须有恒心的去学习,不能间断,三日不读书会怎么样?对!所以不能间断。你假如读两天休三天,绝对没有效果。
“礼节为治事之本”,一个孩子在家里都不干活,都不帮忙,他不可能以后能做大事。在《孝经》里面有提到“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从小懂得帮忙家里的事物,他这种潜移默化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转移到他往后做事上,不
什么是“信”?人讲出来的话叫“信”。当人的信用不是一诺千金,而是那一张法律的时候,事实上人已经无信了。
家庭不是教追名逐利的地方,家庭是教感恩的地方,家庭是教责任的地方,家庭是付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