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济群法师
妙融法师
净空法师法语录
梦参老和尚
世间人对钱财感兴趣,而学佛的人对解脱感兴趣。不过,佛教崇尚中道,学佛后也不一定要把钱财都扔进河里。因为障碍解脱的,不是财富,而是对财富的执著。
今生得个人身非常不容易,佛陀告诉我们,必须要有前世的持戒、布施、发善愿为因,才可以得到。所以,若想来世也转生为人,今生也离不开这三种善法。
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因前世的不同业力,扮演着喜怒哀乐的不同角色。但不管你演得精彩与否、重要与否,迟早都要谢幕的。所以,人生本是一场戏,输不起、看不破又何必?
许多人常因感情不顺而饱受痛苦,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迷恋的,可能只是内心塑造的一个幻象。自己总在编造对方应该是什么人,应该怎么样爱自己……可对方不一定就是如此。一旦幻象与真实之间出现了偏差,有些人就接
现在许多人整天一直忙忙碌碌,忙得不知身在何方,也许到了生命穷尽的那一天,还不知道生命的意义。真心希望每个人在生活中能找到生命的真相!
人生中无论你得到什么,都需要付出代价。想不劳而获,只是自欺欺人。
如今科技产品琳琅满目,人们喜欢把有用的知识存在手机里、电脑里,而不是自己的头脑里,如此一来,最需要的时候往往用不上。
有个人汽车抛锚被困,一路人帮了他。车主拿钱酬谢,路人说:“我不要回报,但请给我一个承诺:别人有困难时,你也要尽力帮他。”后来车主帮了许多人,每次都转述那句话。多年后,他又遇到困境,一少年救了他,竟也说
当我们生起愤恨等负面情绪时,应当下观察它的来处、去处、颜色、形状……若能了悟其本体了不可得,这颗不安分的心便会荡然无存,一切幻相也会依此粉碎。
家人和朋友,是命中注定的,也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有缘聚在了一起,就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不要整天挑三拣四、无事生非。否则,这样充满火药味的生活,自他都不会感到快乐。
听到别人的恶意中伤,没必要对此念念不忘,转头放下便是。如果一直不停地去想,就像把别人吐出来的东西,自己又捡起来吃一样愚笨。
人死后是否有灵魂,不仅佛教中承认,其实科学也不排斥。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翰·艾克理爵士,就曾说:人在胚胎或极年幼时,一种“自我”的心识就进入大脑中,操纵大脑的一切功用,就像人脑掌控电脑一样。它在大脑死亡
学佛的最究竟目的,并不是为了保佑“我”,而是明白这个“我”并不存在。有了“我”,才会招致“我”的各种痛苦;只有断除了对“我”的执著,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痛苦。
我们生命的每一天,在这个人生中都不会重现,可以说是最后一天,是“末日”。若能把每一天都当成末日来过,尽量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得过且过、放逸懈怠,那人生肯定不会有太多遗憾。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起伏,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周围的人;喜怒无常,也注定会破坏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所以,懂得做人,有时候比懂得做事更重要。即使你不懂怎么为人处世,至少也要学会控制情绪,而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
智者经常观察自己的过失,愚者老是挑剔别人的毛病,正如藏族谚语所说:“自己脸上有大牦牛都发现不了,别人脸上有小虱子也能看得见。”
心存傲慢的人,自认为比谁都更胜一筹,一知半解就指指点点,成天给别人挑毛病。有了这样的习惯,久而久之,一切功德都会被你挡在门外,正如俗语所说:“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水。”
如今人们的疾病层出不穷,若在寻医问药、遵循医嘱的同时,经常祈祷药师佛,以虔诚的信心,念其名号“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则对灭除疾病、消灾延寿有极大助益。
我们眼睛所见的非常有限——太近的话,见不到眼球自己;太远的话,见不到山上的露珠;太细的话,见不到手上的细菌。所以,眼睛只能见到一些粗大、明显的东西,我们又岂能指望用“眼见为实”来衡量一切呢?
佛法并不是一大堆教条,而是有许多解除困惑、减轻压力的实用方法。这些方法的除苦效果不可思议,你只有依靠网络等途径,系统学习一些佛典的内容,才能对此深有体会。否则,只是依止一位师父,跟他偶尔聊聊天、诉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