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参法师
宣化上人
禅语智慧
恒东法师
莫罕达斯·甘地
毕达哥拉斯
要知道,为了积累财富,或者为了保护生命,而用身口意去造作很多恶业,就是在把自己抵押作人质,也就是说,利用着这个暇满人身宝造恶,是以后世堕入三恶道受异熟痛苦为代价的。
苦的根源,是众生的贪爱。苦和贪爱是成正比的,贪爱越深,苦就越重,贪爱越浅,苦就越轻。如果一个人的苦在减少,那就说明他的贪爱也在减轻。
像阿底峡尊者,每次见到弟子时都问:“你善心起来了吗?”他不问别的。所以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常常问这个根本问题:“我现在有善心吗?”如果有善心,就应该随喜自己:“现在的状态还可以”,那就开始好好闻思修。
懈怠放逸、拖延闻思修行的最大原因,就是没有随念死无常;精进闻思修行的最大动力,就是来自于随念死无常。
一个串习念死无常的人,必然是一个精进修行的人。因为他完全知道世间全都在无常迁变,全都在轮回之中,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地方,唯一能依靠的,那就是具有出世功德的佛法僧三宝。因此他会比没有修习念死无常的人,更
有些人在亲人去世之后,心里很悲痛,嘴里喊着“儿子啊”、“女儿啊”等等,哭得很厉害。其实在亲友去世的过程中,会开导他们放下今生,虔诚求生极乐世界。在亲友去世后,会为他放生、燃灯,想方设法念佛等来超度。这
凡夫心里有一套久已形成的错乱系统,里面有很多颠倒的习性、个性。而它一向以来没有经过严格的审判,它很具有迷惑性,自己也不感觉有什么过错,也就是一直在随这种习性运转。这就是自心上修法的障碍,所以要不断地反
四种“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金刚经》的核心。比如“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实就像憨山大师所说,只要谛观“无我”,其余三种相自然
如果你能够学佛通达“无我”,并且无论在行、住、坐、卧,与人相处,还是处理各种事情的时候,总之一切时处当中,都能提起“无我”,和过去心里时时提起 “我”的做法直接相反。这样你的心就不会被“我”占据,就很
世间善法里虽然没有无我的教法,但完全随顺无我之道。像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就是要压伏“我”,减少对“我”的执著。比如爱国家胜过爱自己,就叫做“忠”;爱父母胜过爱自己,就叫做“孝”;爱他人胜过爱
只要还有“我”,就必定有“他”,由此会出现自他对立的情况,这样就没办法完全放下自己,无条件地利他。如果真正通达了无我,知道根本没有“自我”,自然能够彻底地放开,就会敢于牺牲自己,利益别人。
念佛求生净土这一门,原本的用意就是要解决生死大事,不是求人天福报等,所以说念佛了生死,而这个生死的根就是爱,就是从这个爱里头出了三界生死,不论你是爱五欲、爱色、爱无色都是生死的根。
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无论你现在处在哪种年龄段,都有可能很快死亡就降临。在面对死亡时,你有什么把握呢?按照多数人目前的情况来看,死后不堕三恶趣的把握都没有。但是,只要你一心靠定阿
凡夫好像一个喝醉了酒的人,一直在错乱当中出不来。而且是越来越错乱,越来越复杂。妄想的程度轻一点,世界就稍微清明一些,妄想程度重一点,世界就更加恶浊。妄想变得越来越强,世界就变得越来越复杂。
对于往生西方净土,它的要诀就是欣、厌。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我们要一直用心去体会它、贯彻它,能这么做,就决定直接归向西方,临终就会顺利往生。如果不在这个要点上贯彻,那纵然说得天花乱坠,写了多少本书,摄受多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中说:“一声阿弥陀佛,乃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中说:“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
轮回里的一切现相就像迷梦一样,我等却认为这里面真的有很多法,它们各自持有自身的体性。并且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丰富,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出生各种分别、计执。凡人的心就像小孩追逐肥皂泡那样,在幻化光影里面
在整个佛法里,净土宗是极简易的一个法门,而且是针对目前大众的一个普度的法门。大家多衡量一下,人的一生确实非常短暂,而且自身各方面的资粮、条件等都很有限,稍微抉择不恰当,就很可能在临终时没有着落。所以奉
为什么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来实现普贤行愿?因为那里有特殊的因缘,或者说那里增上缘的力量极大,一到了极乐世界,六根所接触的一切境相,都是佛的果觉所现,是无上愿海力的成就。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会一致回归极乐净
人们所说的每一句话,起的任何一个念头,包括做出的一切判断,都是以最舒服、最习惯的方式在做——即“我执”的方式。而且,多生以来,这种想法、做法、判断方式已经形成非常强的习气。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