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其一
延参法师
达真堪布
理净法师
沉溺
毕达哥拉斯
在佛法的修学中,一方面强调老师的重要,一方面强调法的重要。因为没有好的老师(善知识),就不能接触到正法;不依赖正法,就不能从迷惑中走向觉醒。所以佛法要求我们亲近善知识,又说依法不依人。这样既能减少盲修
一个人可以回避环境,却没有办法逃离自己的内心。正像有人骑马外出,想要摆脱烦恼,却发现烦恼也坐在马鞍上,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我们虽然不喜欢烦恼,但总是不知不觉的听从烦恼使唤,成为烦恼的奴隶。
每个生命都是缘起的存在,都有自己成长的经历和规律,需要被理解,需要受尊重。在这前提下,才能谈得上交流和帮助。
我执我见太强,是人与人不能和谐相处的关键原因。你不能接纳他人,他人也不能接纳你;你和他人对立,他人也会和你对立。
一个人原本拥有很多快乐,因为他不希望看到别人快乐,结果把自己的快乐也搞砸了;—个人原本只有一点点快乐,因为他乐于和别人分享,结果他的快乐无限的增长。
佛教把心理疾病根源,归结为贪嗔痴三种病毒。痴,是看不清楚自己和世界并形成错误认知,产至我和我的想法,这是烦恼产生的基础。贪,是对我和我的认定的内容过份依赖、贪执,这是直接引发各种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
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体现了人类的文明程度。一个人虐待动物,不尊重动物,缺少基本的爱和尊重,一旦掌握生杀大权,他对同类也不会心慈手软的。
空性,不是否定现实的存在,也不是鼓励我们逃避现实,而是要帮助我们更好的跟现实世界发生关联,正确的认识现实世界,并生起同体大悲之心。
事业、地位、荣誉真是那么重要吗?它对你意味着什么?我们总在为此忙碌,鞠躬尽瘁,也许只是一个制造妄想和满足妄想的过程,一个暂时的泡沫,并不能给生命的成长带来真正的利益和安乐。
忙碌并不代表充实,通过忙碌获得充实,恰好说明内心的不充实。
道德、能力、良好的品行,都是非常美好而又可贵的,它会受到世间的赞赏,也会形成自我的高度期许,让人贪执。这种建立在世间高度认可基础上的优越性的贪执,人们更难超越,也很容易成为突破局限,追求真理的障礙,除
有人觉得内心空虚、混乱,才会疯狂购物,把自己身上挂得像圣诞树一样;内心平静、充实,就喜欢过简单的生活。
能干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很有智慧,那就是特别聪明,凡夫心很发达,可以是一个优秀的凡夫,成功的凡夫,但要修行,想当一名菩萨,还得从头开始。如果执著于世间的身份和能干,充满着我执我见,就会成为修行的障碍。
要了解到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与事物实际存在的差别,我们要勇于否定自己,才能获得真理的洞见。
保守、封闭、固执、自以为是,很难进步;拥有开放的心,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才有可能进步。生命就是一次学习的旅程,不仅要学习生存、生活能力,还要学习生命的智慧,这样才能不负此生。
道德可以造假,智慧无法造假。不要迷信道德,要欣赏智慧。然而,真正有德行的人却是值得尊重的。
有人喜欢听从自己的感觉,以为这样就能成为生命的主人,没想到纵容了一大堆不良感觉,结果成了这些感觉的奴隶。
没有压力、没有烦恼,生命才能充分的展现美和喜悦;内心有压力、有烦恼,就会活在负担、烦恼和痛苦。
没有清凉的人生,不是热恼,就是凄凉。
心地宽容、开放,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人生道路就会变得狭窄。路,不只是在脚下,也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