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智慧
素食是个宝
少林寺
冬日的同乐
黄怡资深记者作家
披菲里
人在苦难当中,至诚心容易生起;一旦安逸了,虔敬心也就跑远了。求身体好一点,身体真的健康一些了,就忘了菩萨三宝,忘记生死无常又去放逸了,这种问题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是必然的。除非修定成功得到禅悦法喜,心
要去除内心的贪、瞋、嫉妒、我慢,时时想到自己不如一切人,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那么大、那么高,要感觉到自己的不对,看他人都是菩萨。我们在修行中应与别人比功德、比圣行,切不可比财富、比贪瞋、你脾气大我比
我们通常是做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这样修行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忽略了现实生活里的境界。我们修行的时候,所有外边的、现前的一切现象,都是我们对境炼心的助缘,跟我们所修的法都有关系。
平日里吃饭、穿衣、说话、做事,心能够经常观照,不让念头错失了,心永远定在阿弥陀佛上,定到极乐世界上,这叫三昧。我们说三昧加持力,谁加持?除了诸佛加持,是你自己加持自己的。
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那是因为他贪爱心、财色心始终断不了,每天都活在热恼当中,离道甚远无法进入。文殊菩萨教导 “善用其心”, 我们若能常时警醒,用般若智
很多人说信佛是迷信,迷信能信吗?我们天天讲觉悟。佛法,佛教是讲觉悟的,信觉悟,绝对不迷信。迷了的,绝不信。不是我们迷,是你迷。说佛教是迷信,我信的不迷,是你不信才迷了,迷了所以才不信。觉就是学明白,那
大家都会念佛号,或念观世音。念观世音的时候,你想什么?想我虽然不能够亲自去帮助别人,我念观世音菩萨,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去救别人,我求观世音菩萨救别人,我的心就是观世音。明白这个道理吗?信不信?当你一心念
【缘起空性】《杂阿含经》第十二卷佛说:“缘起不是我所做的,亦非愚人做。”缘起不是哪个人做成的,不是创造出来的,不论佛出世或者未出世,缘起永远如是,这就是缘起义。“由缘有故有,由缘无故灭。”这是不变的法
【如何诵经,效果大】当你诵读《普门品》的时候,要观想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发这么大的愿,菩萨如何做的,我也要学菩萨发如是大愿。开始读的时候要发愿,读经时心念专一随文入观。读完了要回向,过程一定得做,这就是修
《地藏经》殊胜之极,第一品是文殊菩萨请问,第五品是普贤菩萨问地狱的问题,第十二品观世音菩萨赞叹,加持《地藏经》,所以《地藏经》是四大菩萨都具足了的,念这部经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这部经动员了很大的力
诸法因缘生,能生,则能灭。人和人说几句话,也是有因缘的。比如人们说同船渡,那是五百年的因缘。再比如,上海(上海市)这么大,几千万人,你认得几个人?所以说,未成佛,先结人缘。
佛教我们要慈悲喜舍,对一切众生有一个大慈悲心。这比我们保存的最宝贵的珍宝还珍贵,看见一切都生欢喜。这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未来的诸佛,我们有什么可骄傲的呢?每部经都是这样教导的,一切众生都是未来诸佛、
劝大家多读读《普贤菩萨行愿品》,所谓读诵大乘。读了之后就明白,不是吃苦才是学佛,只是要以“苦”来怖愄生死,所谓八苦交煎——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学佛就是为了断掉这些苦。而这
菩萨跟罗汉的区别在哪里?都成了道,都了了生死。一个是利益别人,一个是只能自利。道在人弘。一切真正的道理要人去弘扬,释迦牟尼佛已经不在世了,快三千年了,如果没有人弘扬,断灭了、消失了;如果断灭消失了,我
修行不容易,我有经验的。当年请弘一大师讲经结束,送他离开青岛以后,我就发心拜占察忏,拜了很长一段时间,身心安定,刚刚有点暖气儿日本人就来了,这是我的业呀!没办法,只好中断了。等到后来去藏地,住监狱就更
【忍辱的智慧】遇到他人辱我,骂我、轻贱我,夺我利,损害我,我们应当忍他、让他。佛教导我们要忍,这个忍并不表示我们卑贱或者没有跟他奋斗的能力,这种忍是一种智慧,是在成就他,不再造业。要有这样的智慧,学习
【用什么方法可以达成自己的愿】顶礼地藏王菩萨,称地藏王菩萨圣号,念《地藏经》就可以了,因为地藏王菩萨发的愿能够满足一切众生的愿,要是有一切愿一切诸愿,那么地藏王菩萨就加持你,使你速得成就,不被业障障碍
修行就是把口里说的,身体所做的,心里所想的修理修理,把恶变成善。这种修理还不够,还有把善恶之见也修理修理,无我、无人、无众生相,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功力就到一定程度了,这个时候才能够自在。这个修理当中就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马上夏天了,虫子,蚂蚁,路上到处有各种虫类。当你见到给它,就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叫法布施!当它只要一闻到这声音,就给它种下了善根。这样的功德也叫不住色声布施。
【修忍辱,增智慧】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看开一点,放下一点,不要太执着,什么事都不要太硬碰硬,对你没有好处,对众生也没有好处。假使你能忍一时之气,看着好像是被人欺负了,可是并不是。佛弟子都会知道,那是消灾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