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之语
芦菔有子芥有孙
噶玛噶举
净空法师法语录
释道成
拾遗
如果对佛法真正有信心,身业绝不再造杀、盗、淫的业;口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都绝对断除的;意业的贪、嗔、痴念也已经不起了。或者是起了这种念,前念起了,后念马上就止住,绝不相续。这就是入了信位的菩萨
《大乘起信论》讲“熏习修”。你感觉你哪一样烦恼重,你就慢慢熏习,直到改变了。如果你一天在香铺里头,你出来满身是香的。如果你在鱼市,你出来都是臭的。这就是熏,如果大家二六时中,常时忆念三宝或在自己的小佛
【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要爱护一切动物,不论马牛羊鸡犬,飞行的、极小的动物,把它们当做人一般平等看待,因为他们本具佛性与我们无二无别。
世间的事物没有永恒,都是变化不定的,这种现象就是无常。如能常时这样观想,无论在顺境逆境中都会帮助你看开,放下远离烦恼。
大家别认为受苦不好,越受苦才能与道相近。所以佛教导我们,比丘不求无病,"无病则贪欲生",身心安逸就会助长贪欲。有了病了,苦;知道苦了,他才修行,他道心才会升起。好多道友,他没病的时候,懈懈怠怠,等到有
你时时念三宝,你就想到佛、想到法、想到僧,你就不敢去做坏事,心里不敢起坏念;等你一起念头,马上就能止住,信心就有根了。第一念起,第二念又止住了,也就是身、口、意不会发生,在意念上就断了,这就是修道。所
佛法里讲的空理,我们要明白,空而不空。不是像我们说什么都没有了才叫空,是说你在任何事物上头,都不要执着,《心经》就是告诉我们,什么都不要执着,把什么事情都看成是假的、空的、不是真实的,一会儿就过去了,
有了大悲心的出离心,是希望一切众生都出离,脱离苦难。如果大悲心不具足,仅仅为了度有缘众生,或六亲眷属,这是情爱大悲,这个大悲心不普遍,必须得平等。对一切畜生,不论马牛羊鸡犬,飞行的、极小的动物,把它们
业力能转不能转?定业不可转,三昧加持力,能转不能转?要看个人的心。一念善心起,百万障门都消失;一念恶心起,百万障门都开了。如果用怀疑心学佛,不相信自己有转变命运的能力。如果学佛后还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如果你不能够把佛法跟你现在的工作、生活结合在一起,用教义上所说的话來化解烦恼,就是你的心不能转变客观和现实的环境,不能把佛法运用到现实环境当中,那你学佛和修行所起
恶念跟善念,表面上看是两个,实际上就是你心里起念的一个念头,一念。众生跟佛平等,如果你有贪、嗔、痴,就是众生;没了贪、嗔、痴,就是诸佛,众生跟佛没有差别的,就在一念心当中。
我们学法的人,要是有嗔念,你不要发作,也不要挂在你脸上,再把烦恼布施给别人。你要把烦恼收到心里,给人家欢喜;再大的苦痛,你自己忍受,化解。一回、两回、三回、五回,你自己的烦恼就渐渐轻了,你所给人家的都
受过三皈的弟子就不再堕三途了,但是这有个前提,是什么呢?只有你停止造作恶业了,才不堕三途啊。如果受了三皈的佛弟子,同样去杀人、放火、抢劫,造作种种恶法那你照样堕恶道!你不是佛弟子了!你失掉三皈的意义了
文殊师利菩萨教育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心,在我们的生活习惯中随心而用。只要把心用好就能开启智慧。所以,经文又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也就是“诸行无常,万法唯心”的道理。
为什么心不能入道呢?这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现世的业,今生造了很多的业。一种是过去的业障住了智慧,光明就显现不出来了。我跟大家说个方法,就是要每天检视自己,今天做了哪些错误的事,哪些念头是不对的,自己生惭
何为神通?就是现前的一念心。神是你自然的心,神名天心;通为无碍。我们佛教讲心的时候,是指自然的意思,是自然的心,原来本具的这个心。天心自然,通灵慧性,当你明了本心时,万法通达无碍,这就是神通。
"舍"字,不是简单给人几个钱的意思,而是舍去我们的知见。当我们看问题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听听别人的声音,这也叫"舍"。不贪心,是很容易做到的,大家可以试着做。不执己见是为最难啊,特别是跟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我慢高山,不留法水】凡是骄慢的人,因自己满足了,不会再增长智慧;别人的长处从来看不见净挑毛病,这都叫慢。我们佛弟子不要骄傲,不要自满。看见别人,在某一方面可能不如我们,但人家的长处比我们多得多。要经
学佛修行就是要改正自己思想和行为。先以佛法改正不好的思想,然后以佛法改变错误的行为。现在我们思想不正,行为不正,都要纠正过来。行为要正,心更要正。一切都是由心主宰,由心带动,心正一切正,修行就是修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