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
为以为素
老鸭造像
孙中山
乞命
艾莉西亚•席薇史东(Alicia Silverstone)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
佛菩萨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把自己放在最低位,承载着一切众生的苦乐。所以,无论你外在的地位是高是低,若想与佛菩萨相应,内心就也要放低自己。放得越低,佛菩萨越容易住进你的心里。
佛法的心要在于减少身体上、心理上及言语上的染污。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其他众生,至少不要伤害他们。很重要的是要培养爱心,仁慈与诚挚的动机。——GaMaBa
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会知道那边的风景有多美。有些事,你不去亲自经历,就不会知道佛陀隐含在其中的无上密意。南无甘露王如来。
学佛不只是对死亡的寄托也不只是为了死后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的看待人生。透过佛教的无常观我们会明白,很多事情,虽然美好,但不会持久。很多时候,虽然痛苦,但终究总会过去。所以,佛教的
【佛经典故】在迦叶佛时,有一沙门远路而来,口干舌燥,向一个打水的女人要点清水喝,那个女人却不给。以此因缘,她死后转生为饿鬼。可见,堕为饿鬼的因,有时轻易便可造下。我们以后若遇到乞丐或可怜人,在不起吝啬
【静坐注意】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着意挺起。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
愿是成功的起点,愿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业要成功必须有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依愿力而行,最后才能圆满成佛。“人”如无愿,就无希望;没有希望,就无法成就事业。
做人不能不遵守因果规则,追逐名利、无恶不作。我们应修持忍辱,感激他人对我们的伤害。《金刚经》中的忍辱仙人,遭受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大苦难,他不但丝毫没有瞋恨心,反而对国王生大慈悲心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
看天下穷途之辈,几个曾经惜福?但报应来时,方知是苦;问世间得志诸君,谁人愿意修行?待光阴去矣,徒叹无常。
恶语是有毒的武器,管好你的舌头吧!无明是最黑暗的污染,点亮学习和思维的明灯吧!——《莲师心要建言》
生活这世间,如果心只往黑暗地方想那看到的只是黑暗没有希望;如果心往光明面想、看,即使只有少许的光明也能找到光明找到希望。——GaMaBa
学佛是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学佛改变我们的内心,而不是改变外面的世界;学佛是改变自己的心念,而不是改变自己外表。当你学会包容他人时,你就改变了他人;当你学会适应环境,你就改变了世界;当你学会爱心时
我很喜欢叫人家看天空,天空看久了以后,会看见内心深处的宽阔,因为你抓不到虚空,但却随处都可以容身。 ~海涛法师
叩拜,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我慢;念佛,不是声音数目,而是与佛相应; 合掌,不是并拢双手,而是恭敬万有; 禅定,不是长坐不起,而是心外无物。 欢喜,不是颜面和乐,而是心境展示;清净,不是摒弃欲望,而是知
打开幸福之门有四把钥匙: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口中有德,就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不对他人施加“软暴力”;目中有人,就是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将心比心,坦诚相待;心中有爱,就是要在心田种下爱
只有身心放下,从内心确实的感觉到一切法无所得、无所有、无所取,来到面前的只不过是因缘果报而已,若能把持这种心态来观察它,我们的心就会对喜、怒、哀、乐、无常而如如不动,才不至于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而陷入其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佛陀对出家众是主张绝对禁欲的,事实也是爱欲总是最严重的系缚,若不根本断除,岂能得到清净解脱,所以世尊要求行者必须断淫欲,修梵行。纵使多智禅定现前,但若不断淫,则必落魔道。其实淫戒对
世界无边尘扰扰,众生无尽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涛涛,悲愿无尽化金桥。深达法空成佛易,横生我执做人难。贪念是众生生死之本,嗔恚是恼害苦毒之源。唯有佛陀所教之无我真谛能熄灭贪婪,破除人我之妄,化暴戾为祥和。以
佛法中没有“相克”的说法,人与人之间若非善缘即是恶缘,无论是哪种因缘,今生我们都应该以善相待:善缘令它增长,恶缘令它消除,乃至更进一步,都转化为一起修行的法缘。风水即是环境,佛法说“依正不二”,自己是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