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而绪
为以为素
众生之家
萧然的除夜
黄梅四祖寺
禅语佛曰
「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大乘本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辑自《印光法师文钞》·复邓伯诚居
「临终之际,切勿询问遗嘱,亦勿闲谈杂话,恐彼牵动爱情贪恋世间,有碍往生!若欲留遗嘱者,应于康健时书写,付人保藏。倘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则可顺其所欲而试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须强为。因常人命
「“不偏见”:人有小智,未闻大道,每执己见,以为最妙;坐井观天,所见者小,若登高山,前见自了。“不迁怒”:有富贵人,气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骚;迁怒无益,自他烦恼,海涵宽恕,是无价宝!」辑录《德育启
「若能念念在道,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便可于父母之邦,随缘常住。」辑自《印光法师文钞》·与融明大师书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格言联璧》
「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愿以一肩负担一切众生,代其受苦。所谓一切众生者,非限一县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经说,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说不可说许多之世界。凡此一切世界之众生,所造种种恶业应受
「病从身生,身从业生,不造诸业,祸消福增。娑婆念佛,极乐标名,一心不乱,上品位登!」《净土诗韵》示广位·【明】莲池大师
「佛以大圆觉,充满十方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一念便有余。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净土诗韵》画阿弥陀佛像赞偈·【北宋】苏轼
「拜佛是最好的运动,全身都能运动到,也不轻松、也不激烈。不像赛球或跑长途、短途,有时候跑完了吐血摔倒,或彼此打起来了。拜佛是和一切众生同时求忏悔,没有对待,没有我想攻击你,也没有我抵抗你,而是和一切众
「若病重时痛苦甚剧者,切勿惊惶。因此病苦,乃宿世业障,或亦是转未来三途恶道之苦,于今生轻受,以速了偿也!自己所有衣服诸物,宜于病重之时,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所言供养经像等,则弥
「暗室虽无人见,而天地鬼神咸知。念始萌乎隐微,罪福判若天渊。若能如是修省,将见举动皆善,恶无从生矣。」辑自《印光法师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格言联璧》
「宋朝的蒋瑗有十个儿子,但不是驼背,就是瘸腿,没一个正常。公明子皋就问是为什么?蒋瑗说:我也没做什么坏事,但心里老是嫉妒。人胜过自己就忌恨;人奉承自己就欢喜;人行善就怀疑;人造恶便相信;人有所得,自己
「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者,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观无量寿佛经》亦云,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由是观之,惟求自利者,与佛心不相应,佛以大悲心为体故。」辑录·弘一大
「若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即垂慈佑,令脱苦恼而获安乐也。」辑自《印光法师文钞》·复邓伯
「不要说∶我不行了、完了,我犯了这条戒,什么戒都犯吧!那不对!弘一大师摘录的《南山律在家备览》中这么提撕∶犯一条戒不能条条都犯,其他戒戒体还能保持住。如此就要忏悔!」忏云老和尚开示
「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当惭耻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辑录·《佛遗教经》
「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
「放生的利益呢?说到高处,不因为有利益才放生,就是看见众生可怜。要实在讲起利益,我们救众生、教它少被人家网、被人家杀,那么我们就消灾延寿,还确实的!因果嘛!我们把它的生命给切断,好比这一条鳗鱼剁到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