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日
萧伯纳
学诚法师
菩提佛国
甘地
宽运法师
[大愿法师语录] 当所有痛苦的记忆被深深掩埋,又在不经意的碰触中无奈醒来的时候,我们的心漂浮在万物无边的世相里失去了归属,与其说我们软弱,不如说我们再也寻不到智慧的光芒。---〈信心铭学记〉
【大愿法师法语】学佛就是学慈悲,慈悲是真佛,真正的佛就是慈悲。“若无慈悲心,枉把嘴念破。”你天天念经,把嘴念得起了老茧,嘴都念破了,那也是不起作用的,因为你的心没有念佛。
【因果交换】抱怨别人=折磨自己;嫉妒别人=作践自己;羡慕别人=浪费自己;怨恨别人=气坏自己;贪恋别人=烦恼自己;阻碍别人=陷害自己;慈悲别人=快乐自己;尊重别人=敬重自己;宽容别人=豁达自己;随喜别人=富贵自己
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每一个因缘,当下所遇到的每一位都可能是我们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所以善缘好运。用我们全部的善的心、欢喜的心、热情的心,去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摘自大愿法师《禅与慈善》
[大愿法师语录]人生何处不套牢。第一种套牢就是容易被自己最为得意的长处套牢。第二种容易被套牢的就是每一个人多年的生活习惯,使自己养成一套固定的思惟定势和行为定势。第三种容易出现的套牢就是总是以习以为常的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噪;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误; 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浓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独;宁静的
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长久拥有,不必计一时回赠,莫如常怀怜悯之情,常施援助之爱,得到人心,他物不缺。
大愿法师药师法语:在生活之中能够舍离对物质的贪求,舍离对观念的执著,增加对人间的关怀,这个就是悟道的最好资粮,就是药师法门当下日常生活之中实践的好方法。
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阅过一些人,才知道历练。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
人们在开心热闹的过新年,动物在哭哭啼啼万般恐惧下失去宝贵的生命,其实人类的喜庆日是动物的丧命日,难道不是吗?不要自己一时的欢喜而忽略背后惨不忍睹的一面。佛经云,以自身为比喻,不要伤害其命。一定要提起正
养生的方法是三大健康之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养生的功效是: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可见,养生之道的关键其实是心理平衡,改善生活习惯。而禅是最究竟的、最彻底的保持心理平衡的智慧
【十种积德行善的方法】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五、救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财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尊长;十、爱惜物命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喜欢抱怨,烦恼就越来越多;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喜欢分享,朋友会越来越多广。
大愿法师药师法语:凡夫众生有种种的观念,执著于自己的观念,执著积累久了,情绪压抑久了,就会形成欲望,有了欲望能量就向下流失,要懂得药师法门就能够让它由向下流失转过来往上走,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能量不流失
苦才是人生,痛才是经历,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繁才是世情,简才是生活,独才是成熟,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常才是大智,忘才是福气,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学才是知识,谦才是提升,执才是成
世间的人总会去妄想,哪一天突然他能够找到一个白马王子,能够找到一个白雪公主,这个都是痴心妄想,为什么?一定是自己向内,你的内在一直在成长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相逢相遇相知,不是向外去攀缘得到的。
[大愿法师语录]:因为内心很空虚,不了解什么是真心,所以迷失了,只好依靠对外在事物的占有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默仙禅师以掌为喻:手一直握着或一直张开都是畸形,譬喻钱只知贪取,不知布施,或只知花用,不知储蓄,都是畸形。世间上有人过份贪财,有人过份施舍,均非佛教中道之义。悭贪之人应知喜舍结缘乃发财顺利之因,不播种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淡然;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大愿法师法语】正如三祖僧璨大师所教诲的:“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只要止息你的种种知见,只要停止你对自己的惯性的思惟模式的执著,任何时候都从已知的知识之中解脱出来,从你已经运用的思惟方式之中解脱出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