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禅梓
修罗
净空法师法语录
披菲里
生的扶持
净土杂志
不要依赖外境,否则你的问题永远不会结束。应该将这些外境带入修行,无论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任何你可能遇见的对象都带入禅修中。说到对象,这些快乐、不快乐、正面、负面的都很正常,作为修行人,应该要将这些对
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 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聪明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人,是战胜自己的人。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
【大愿法师】任何事情来的时候,你淡定一点,不慌,你从各个层面尽你所能充分地了解它、充分地挖掘它、充分地沟通,然后事情解决之道就出来了,禅的智慧在其中。…「六祖禅法精髓」
佛陀开示说,人生就是苦。苦的原因,就是贪欲。贪欲的原因,就是无明。要灭除苦,就应该觉悟:万物并无实体,因缘聚散而已,一切都在变化,生死因果相续,连“我”也是一种幻觉,因此不可在虚妄中执着。由此确立无我
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是自己,最疏远的也是自己。 人有两个眼睛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能看到别人过失,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能看到别人的贪欲,却看不到自己的
一个人的心念会以波的形式存在,这个心念波会像一个磁铁一样,能够吸引到跟它相一致的那些心念波。如果我们的思维是开放的、包容的,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是觉醒的、慈悲的,那么我们就会将具有同样特质
佛曰: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放下也许会有遗憾,会有伤感。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放弃的过程。有所放弃,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没有果敢的放弃,就不会有顽强的坚持
1、清肺:多吃苹果,苹果皮中的果胶和抗氧化物能减轻肺部的炎症;2、清肠:多吃香蕉等水果和粗粮;3、清胃:不熬夜;少吃过甜咸辣酸冷烫食物;4、清肝:每天运动十分钟;5、清胆囊:多吃芹菜、谷物、红薯等高纤维食
【法语教言】 当我们在遭逢顺境之时,则不应攀缘,而应当视之如幻梦。如果遇到富裕,以及发达成功能居住于高楼大厦时,则不应自认为成就,也不应累积财富,而要求享受与追求名利、权势。反之,应当了知幸运的来临,
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有人向上师提出问题: 关于人生,最让您感到惊讶的是什么? 他回答: ‘人类,为了赚钱,他牺牲健康。 为了修复身体,他牺牲钱财。 然后,因担心未来,他无法享受现在。 就这样,他无法活在当下。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长;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你冷,我便凝固,决不
凡夫身三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口四恶业:忘语、绮语、两舌、恶口;意三恶业:贪、嗔、痴。这个十恶业我们如果不消除,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吗?很难的。所以说如果造这个十恶业,极乐世界在十万亿佛土之外。修十善
【禅的眼泪】空也禅师有一次出外弘法时,经过一条山路,突然窜出很多土匪,拿着刀剑向他索取“买路钱”。空也禅师看了以后,不觉掉下眼泪,土匪一看空也禅师落泪,哈哈大笑说道:“这么一个胆小的出家人。”
【过而不留】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烦恼,你会发现其实都不是很大的事,计较了,就烦恼。我们要知道,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顺利的就感恩,不顺利的就忏悔,然后放下。修行者的心灵: 过而不
在生活中,一个人若能超越狭隘、帮助他人、撒播美丽、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快乐、幸福和丰收就会时时与他相伴。不吝于付出,既是一种道德与精神力量的感召,同时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
学者问禅师:“您得道前,做什么?”,禅师:“砍柴担水做饭”, 学者:“那得道后呢?”,禅师:“砍柴担水做饭”, 学者:“那何谓得道?”,禅师:“得道前,砍柴时惦着挑水,挑水时惦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
心情不好时,要经常问自己,你有什么想不通?有什么看不惯?如果你觉得不愉快了,就看看窗外,有无限的风光,看看广阔无垠的天空,也学青天不关门。人生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没有尽头,只有看不透。新念何必理
脾为人体的后天之阳,调理脾对于养生治病都非常关键:脾主运化,其中的“运”是运水的意思。当脾能力不足,就是人体处于“脾虚”的状态时,人体运送废水的能力就不足。当脾脏的能力不足时,人体经络中的体液不易流动
阿底峡尊者说最殊胜的持戒即是心相续调柔;最殊胜的功德即是具有饶益之心;最殊胜的教言即是经常观察自心;最殊胜的布施即是没有贪执;最殊胜的戒律即是内心寂静;最殊胜的忍辱即是处于低位;最殊胜的精进即是放下一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