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菩提书院
居士人物
宣化上人
新闻资讯
【2024-09-27】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可能大家即使不学佛也知道前两句话进一步学佛发现哦,还有后两句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流传甚广,几乎成为一般俗人
【2024-09-13】问:供佛时为什么要选择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为什么供养佛菩萨,不能有悭吝之心呢?答:若以香花灯烛供养佛菩萨,可以得到福报。在《佛说施灯功德经》等经典中,特别赞叹供灯的功德,不但能开智
【2024-09-11】自从学佛以后,寺院没少来经书没少读,法师没少见平日也能积极行善,甚至劝人行善...可为什么依旧感觉自己修行进步缓慢呢?在学佛一段时间后,不少人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即“我很努力,但为什
【2024-09-10】警世宋·慈受和尚美食意生贪,粗食心起怒。喃喃嗜饱满,殊不知来处。人生一饭间,贪瞋痴悉具。智者善思惟,莫为餔啜误。一碗饭,吃得好是道粮,吃不好是三毒;吃得好是修行,吃不好是造业;吃得
【2024-09-07】是非,指事理的对与错;泛称口舌的争论。《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多用来指不好的事情。佛教里把妄语、两舌、恶口、绮语都认为是“是非”。广钦老
【2024-09-06】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
【2024-09-05】五荤是什么?五荤,也叫“五辛”。《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楞严经八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
【2024-08-25】问:请问上班如果和同事们聊天谈八卦,说人家闲话、道人家长短,算不算是造口业(不管是事实或非事实)?还有,如果只是说者无心呢?答: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修行课
【2024-08-20】很多人都知道,把钱放在自己家里并不保险,因为可能会被小偷偷走,也可能被一把火烧了。所以,有人把钱拿去投资置产,或是把钱存在银行里;但是投资可能会蚀本,银行也难保不会倒债。究竟要怎么
【2024-08-16】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修因遍用根尘识证果俱获圆通常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2024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十三,是大势至菩萨圣诞!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
【2024-08-13】欲了生死,先要循规蹈矩,如孔子之制礼作乐,亦无非教人规矩,与佛教律威仪无异。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申则心有依处,故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执身次序的偈语曰: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
【2024-08-12】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那里是上香礼拜的必到所在。即便很少去寺院的人,也都听过大雄宝殿这四个字。不过,除了出家众以外,知道“大雄”是什么意思的人,可能就寥寥无
【2024-08-11】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了!一、跑跑居士跑跑居士,修行全在脚上,脚力好,
【2024-08-09】导读:学佛成佛不是一朝一日或一生一世的事,乃是多生多劫不断修行的事。许多学佛人在初学佛时,即使发了很坚固的誓愿,但若时间一久,或者是遇到了挫折、逆境、违缘,就忘了……我们在学佛的过
【2024-08-09】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世间生活难免会犯错学佛修行也是如此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持戒修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如果因为种种因缘条件不小心犯错破戒了心中不免产生疑问自己还算佛弟子吗?
【2024-08-09】波罗的意思是“彼岸”。在这里,蜜的意思是“到”。十波罗蜜就是指到达彼岸的十种方法,也称为十度等。一是檀那波罗蜜,即布施的意思,是指为了求佛智菩提,把所有善根施与众生。这种施有三种:
【2024-06-29】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鲜花都是最能表达情意的礼物花和佛教也有着很深的因缘佛教中的十供养中以香、花最为普遍在佛案前的供桌上也常摆上鲜花以表示对佛的敬意在
【2024-06-29】文:成刚法师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
【2024-06-12】不怕恶念起就怕觉悟迟,一觉悟恶念就转成愿力,来一个恶念转一个,这个恶念就转成成佛的资粮,转烦恼成菩提嘛!因为生出恶念,我们心中就烦恼了,我们一转就变成愿力了,那你烦恼就没有了。别让
【2024-06-09】【原文】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仅得其初,是谓“狂智”,当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