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
学佛释疑二
汉传法师
悟道因缘故事
宽运法师
【2024-07-23】不可不可陈医生是江西省余干县的一位良医,他不仅有精湛的医术,且有高尚的医德,对于病人的呻吟,常如己饥己溺,尤其对于贫病,不收诊金,有时还赠送药物,所以当地的人,都称誉他是陈菩萨。有
【2024-07-22】清朝的王文简是浙江省吴兴县菱湖镇人。他的祖先非常有钱,是乡里的首富。二十岁以后,连续生了九个儿子,每个儿子都顽钝不贤。 乾隆年间曾经发生大饥荒,许多人面有菜色。王老先生倾囊救济乡人
【2024-07-22】乐羊子到远方去拜师学艺,一年便返回家中。妻子问乐羊子:「你为什么这么快回来呢?」乐羊子答道:「我远走他方,内心十分想念你,所以就干脆放弃学业,回到家里!」妻子拿着刀子,走向织布机,
【2024-07-22】明朝时,南昌有三户人家,职业各不相同。李某人经营木材,段某人为人针灸,刘某人为人算命。明世宗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发生饥荒。他们这三户人家都搬到湖省的金沙洲,比邻
【2024-07-22】一个印度智者的故事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
【2024-07-21】僧实禅师(公元476——563年),五代时候周代人。幼怀出尘大志,见解不群,相貌奇异,学问渊博。26岁出家受戒,为人师表。僧实禅师一日忽有所感,急告僧众说:“速诵观音圣号,备香火,做法事,
【2024-07-21】王文正公第一次当官上任时,掌管临江县的诉讼,监狱里有一位囚犯造了死刑罪,王文正公想帮他忙,想了一整晚都没有睡,到了五更鼓时,他忽然想到办法,急忙很快走出房间。没想到看管监狱的人员也
【2024-07-21】宋朝时,广陵这地方有一人姓李,名珏,以贸易维生。他看见同行的人出轻入重,小放大收,心里非常讨厌,时常加以劝导或阻止。李珏自己做生意时,仍然出入公平,童叟无欺,只赚取微薄的利润,来养
【2024-07-21】陆仁茜是赵郡邯郸人,对经学稍有研究。他不相信世间有鬼神,常想试验到底有没有。他向修冥想的人学过,学了十几年,都没能见到鬼神。后来他搬家到向县。 有一次,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看来像是
【2024-07-20】梁朝的阮孝绪出继给他的堂伯父做儿子,照理来说,他可以得到伯父遗留下来的百万财产,可是他全部给了伯父的姊姊。阮孝绪的生性非常孝顺。有一次,他在锺山听人讲经说法,他的母亲王氏在家里,忽
【2024-07-20】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由此可见,任何一个人随意说过的话,都将产生不同的后果。激励他人的良言会为说话的人积德,伤害他人的恶语则会使说话的人得到恶报。造谣中伤他人
【2024-07-20】邪淫害命 父母痛惜汪先生魁伟英俊,成绩优异,大学毕业之后,任职贸易公司,工作勤奋,谈吐文雅,深受老板器重;为人又热情幽默,甚得女同事欢心。但是,日子一久,汪先生由谦虚逐渐变得骄傲,自
【2024-07-20】明朝楚地有个和尚,名叫法禅,戒行颇高,发愿往庐山建庵修行。当他到达九江时,适逢西城外的王西溪,想要诵金刚经,久仰法禅的盛名,于是延请他到家中诵经,约定三年期满后,供奉三百两纹银。三
【2024-07-20】江阴的夏老先生跟客人正在下棋,忽然有一个人咆哮地跑来说:「我只欠你们家二两银子,为什么你每天叫家人来逼我呢?」夏老先生来不及回答,那个人就破口大骂,并且推倒桌子,毁乱了棋局。夏老先
【2024-07-19】佛在世时,有一个村落,流行着偏邪的见解,不顺从佛的教化。于是,佛就派遣目连尊者去。结果那一村落的人民都倾心向化。佛说:「这些村民跟目连有缘!过去劫,目连曾经当樵夫,看见山中有许多蜜
【2024-07-19】杨诚斋的夫人罗氏,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在寒冷的冬天,天一亮就起床,到厨房煮稀饭,等每一位奴婢都吃完早点后,才叫她们工作。她的儿子杨东山禀告她:「天气这么冷,您自己这么早起,是何苦呢
【2024-07-18】贪色(一)从前,有五百商人入海采宝,其中有个智者,名叫弥兰,是商队的向导。他们的船遇到海难,只有弥兰一人得以幸免,抓着一块木板,漂到一座名叫鼻摩的岛上。为了寻找栖身之处,弥兰顺着一条小路往前
【2024-07-08】负有监察职责的鬼南宋时,有位叫司马文宣的人,平时虔诚信奉佛法,也时常礼请僧人来家中诵经念佛。司马文宣有一个弟弟,兄弟俩平日感情很好,经常在一起研习佛经。但不幸的,弟弟很年轻便去世了。恰在
【2024-07-06】裴章弃妻结新欢,损福取祸裴章,是山西省河东地区人,他的父亲与神僧昙照法师极友善。昙师精于相术,他看裴章的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的功名事业,一定很有成就。裴章二十岁时,娶妻李氏,新婚的时
【2024-07-06】袁午葵鬼佑免焚清代袁午葵先生,是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平乐善好施,救人不倦。鉴于当时医药不发达,一般穷乡僻壤的民众患病,每多束手待毙,特刊刻经验良方济世。他认为药方只能拯救世人的身病,不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