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名人
佛化家庭
大安法师
其他文章
菩萨正行一
藏传法师
【2024-10-08】佛教九分教或者十二分教中《受记经》的成立,必然要依于常住法真实存在作为前提,此常住法就是「有自性的存有」。《阿含经》用极多的辞汇来指称「有自性的存有」的常住法,如来藏、入胎识、本际
【2024-10-08】根据前述对于记别轨则的探讨,道果记别即是对于圣弟子解脱的授记。如果没有道果记别的授记,其意义也等同于被佛陀授记于生死流转而不能解脱。根据此一意涵,对于提出十四难的外道,给予「无记」
【2024-10-08】「命与身同、命与身异」二个命题,实际上会扩增为类似前三组命题的形式,而成为四个命题。《长阿含经》卷17:是命是身,此实余虚;命异身异,此实余虚;身命非异非不异,此实余虚;无命无身,此
【2024-10-08】「世间有边、无边、有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等四个命题,与前述「世间常无常」相同,此命题探讨的对象亦是「我世间」与「器世间」二种。《长阿含经》卷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
【2024-10-08】「世间常、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等四个命题,是两个对象的探讨:一个是「我世间」,以有情众生的五阴自我作为一个世间,而讨论「众生是常,无常」;另一个是「器世间」,讨论「宇宙的成败
【2024-10-08】中华佛研所举出《杂阿含经》第957~964 经共 8部经,记载婆蹉种向佛陀提出十四难的问题。然而,不只是此 8部经记载十四难的请问,后续的 5部经第965~969经同样探讨十四难。第 965经(A.X.95) ,
【2024-10-08】上述六种记别的内容中,最为佛教学人所关心的是道果的记别。因为所有记别的目的,都是为了令佛弟子可以解脱生死或实证法界实相;这是佛陀记说的实语、义语与利语;《阿含经》偏重于小乘解脱法道
【2024-10-08】在探讨十四难为无记或有记之前,应该先了解记别的意涵与记别的内容与种类。根据《阿含经》的文本记载,佛陀宣教的内容不论九分教或者十二分教,记别都是其中重要的一分教化内容;所以有《受记经
【2024-10-07】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事实的真相,为了探求事实真相,学者在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学术研究时,应该要遵守该研究方法的基本守则。在佛学学术研究中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是,采用文献学方法时,应
【2024-10-07】《阿含经》十四难有记无记之再议──兼论文献证据等效原则林伟仁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摘要本文探讨记别的意义、记别的种类以及佛陀为何能够作种种记别,而佛教以外皆无此记别能力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