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
藏传法师
更多文章
其他文章
佛经论著
【2024-12-23】佛宣说正法分为五时三教而次第说法,方便诱导学人从阿含教渐次进入大乘教,五时为华严时、阿含时、般若时、唯识时、法华时;三教是阿含教、般若教、唯识教。华严时是始教,顿说整个佛法次第;法
【2024-12-23】1.就同不知道整个数学原理的人,明明只会小学的加减法,还强要去编纂如同大学数学的课本一样;这大小乘法义之间的差异,也是如此天差地别,如同可以由二乘人来编纂其所不知不解不修不证的大乘法
【2024-12-23】1.二乘人所入的寂灭,已经无有身智,如何更说救护众生,推弘佛法,其尚且无有「后有」,何有能说法传法之未来身智可言?既然无有,则此灰飞湮灭,如何说其能够承继正法?2.二乘人连自己所学的二
【2024-12-23】佛陀以一大事因缘示现于人间,而其所流传下来的法语,被记载成为「佛经」,这些对后世学佛的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我们可以从这些经典中观察到 佛陀的言行举止, 祂所开示悟入晓谕大众的法语
【2024-12-23】人间佛教的正修行,必须注意之事项:趣法次法第一节 趣法【讲义文稿】趣法、次法:当方向与方法确定以后,开始正式修学时,应兼顾法与次法。法:一、方向的建立:1.方向的建立,即是理论架构,
【2024-12-23】所谓菩提即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成三乘,《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的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的圣
【2024-12-23】阿罗汉如果直接翻译就叫作应供,又称为杀贼,或称为无生,一般民间有时也会把阿罗汉简称为罗汉。如果以声闻的修行果位来讲,是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当他证得四果,也就是在声闻人的最高果
【2024-12-23】摘自《虚空藏菩萨经》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趣向大乘。有八根本罪犯波罗夷。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亦失大乘境界之乐。久在生死离善知识。何等为八。初发心菩萨
【2024-12-22】诽谤大乘经典的结果是什么?《大乘妙法莲花经》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
【2024-12-22】实证佛教佛学研究不是佛法实证佛学教育不是佛法实修上个单元,我们跟各位介绍三乘菩提的关系,我们上次也跟各位介绍,在佛法修学要实证八识心,所谓实证这个心,就是说明佛教整个的内涵,所采用
【2024-12-22】我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的义净大师曾在印度那烂陀寺留学十余年(公元673687年),义净大师考察印度佛教后言:(印度)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唯识)。中观则(言),俗有真
【2024-12-22】目录前言一、五蕴(一)色藴(二)识蕴(三)受藴(四)想藴(五)行藴二、十八界(一)六根(二)六尘(三)六识三、五蕴十八界的虚妄及苦患(一)色蕴无常(二)识蕴无常(三)受蕴无常(四)
【2024-12-21】------论曰:阿罗汉、辟支佛虽破三毒,气分不尽;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出,余气故在;又如草木薪火烧烟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佛三毒永尽无余。阿罗汉虽断结得道,犹有残气,不得称婆伽婆。----
【2024-12-21】一、 断除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八正道。《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七八三经: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诣尊者阿难所,与尊者阿难共相
【2024-12-20】1,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2,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
【2024-12-20】前面一目概说八正道中的世间八正道,是以基本人伦为基础,教导佛弟子们在世间生活,若能遵照八正道之正理实践,就能建立良好的品德,培养慈悲为怀、温良恭谦的心性,以作为修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
【2024-12-20】为什么我们要谈三界六道呢?因为三界六道,就是我们一切众生所生活的世界的面貌。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法界里面的位置,我们就会知道我应该要如何做,
【2024-12-20】我们要总结三乘菩提的内容时,先要看看三乘菩提的总相。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
【2024-12-20】苦灭道圣谛当中的道是在指什么呢?依着这个道修会到什么样的境界呢?四圣谛当中的苦灭道圣谛它指的是什么东西呢?这个道它是能通往涅槃之路,修行的人如果想要证涅槃的话,必须要行于此道;这个
【2024-12-20】我们上一集已经跟各位分享过了苦集圣谛。我们讲到,苦集圣谛是众生对于内六处、外我所、外六尘、六界产生了黏腻、产生了爱染,因为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爱习、苦习,所以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聚集众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