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外道法--广论(一)【共130集】
唯识略说
汉传法师
禅理故事
空性
净律社
【2024-12-26】人人都想长寿,可是现实生活者,长寿、无疾而终者少,我们每天看新闻报道,车祸、溺亡、火灾、工地事故,每天都有发生,正如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所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救脱菩萨
【2024-12-06】求财之人,有六种事不当做:一是种种戏,就是赌博;二是非时行,就是不顾时节因缘去强求;三是饮酒放逸;四是亲近恶知识,就是跟恶友在一起;五是常喜妓乐,就是喜欢唱歌跳舞娱乐;六是懒惰。
【2024-12-06】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
【2024-12-05】1.《梵网经》鸠摩罗什 译 佛言。佛子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杀无量众生。而菩萨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若故作者。犯轻垢罪2. 为利益他人,发慈悲心,可以开戒 如安
【2024-12-04】《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又称《大涅槃经》、《涅槃经》、《大经》。北凉昙无谶(385-433)译。师中印度人,初习小乘教法,兼习五明,讲说精辩,应答善巧。后遇白头禅师,得树皮《大般涅
【2024-12-04】学佛行仪- 学佛行仪-学佛基础昔莲池大师于律藏中集诸要义,着威仪门二十四章,以便学者易于记忆,简而易持,久之相习成性,则于戒律,必无瑕疵矣!无如今世沙门,弊习尤多,有非斯篇所能尽及者
【2024-12-04】《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又称《八十华严》、《新华严》、《唐经》、《杂华经》。八十卷三十九品。唐代实叉难陀(652-710)译。师于阗人,善大、小二乘,旁通异
【2024-12-03】按照辈份,燃灯佛是释迦牟尼的启蒙老师,所以是过去佛。根据“劫世”理论,燃灯生在过去世庄严劫。他预言九十一劫后,释迦牟尼接班成佛。释迦牟尼“成佛”的时间是公元前五世纪,距今两千多年。
【2024-12-03】【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 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 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
【2024-12-03】佛教中的“法”字: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
【2024-12-02】供养佛像的起源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曾居住在波斯匿王的国土上,并受到波斯匿王虔诚的供养。一天,佛陀升上忉利天,去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讲法,以报答母亲生育之恩。这一去,就是九十天。波斯匿王是
【2024-12-02】法门寺是因痉贮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因名塔寺。佛指骨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骨头,亦称佛舍利。其痉贮中国,可能在佛教传人中国之时。首先我们谈谈佛教传人中国渊源。公元前11世纪后期,在宝
【2024-12-02】法句:心念无色无相,纷沓而至,神游虚空,是识的基础,能够调伏心的人,解脱魔障。心念容易飘浮不定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时,以他的名字为名。这男孩后来也出家
【2024-12-02】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受益佛像是木石所造,人心却不是木石。把它当做木头,它就是木头;当做佛像,它就代表着无上的悲智。建造寺庙、塑立佛像、供养宝藏等,都是历代大护法、大居士之力
【2024-12-01】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如忏摩;有的是经大众复议通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大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
【2024-12-01】佛门礼仪之敬僧(一)僧五敬德 1.发心离俗:谓出家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修习菩提而为世间之福田。2.毁坏形好:谓出家人剃除须发,毁坏相好,除去世俗尘衣而着如来之法服,具佛威仪而为世间之
【2024-12-01】佛门礼仪之讲堂规约 (一)闻法的心态-殷重渴望的盆,方能满装智慧法音,开创自在的人生。 (二)闻 思 修-专注的听,仔细的想,行我所知,才能达到闻法的真义。 (三)独坐的威仪-抬头挺胸
【2024-11-30】每个人与生俱来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善恶是非,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段故事: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间的过程中,也曾碰到九种困难让他困
【2024-11-30】一百九十七、育王起塔《阿育王传》上说:有一天阿育王来到鸡头摩寺拜谒上座长老耶舍,合掌说道:我要在这个世界上造立八万四千宝塔。你看如何?耶舍长老称赞说:“这好得很啊!你若想一时作塔,我
【2024-11-30】一百六十九、请佛入灭《摩诃摩耶经》上说:有一天魔王不怀好意地来到佛所,他装出一副恭敬的样子,向佛礼拜,而对佛说道:“记得以前我曾劝世尊人于涅槃,那时世尊对我说: ‘我所要度的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