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3】正是古德所说的,人一生当中的际遇,一定要自己起百分百的责任,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为什么?与一切人不相关,是自己业力所感的,这是个明白人,这是觉悟的人,不明白,不觉悟,他受了这些苦,
【2025-02-03】1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觉的时候少,迷的时候多,在迷的时候,我们需要念佛把觉性常常唤起来,换句话说,要常常用观照功夫。2觉悟的时候,还要常常念,为什么?初初觉悟,这个力量薄弱,如果不念
【2025-02-03】念经感应是很多的,我们若是认真的念诵的佛经的话,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消灭业障,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加福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获得感应了,而获得感应都是很好的事情,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念诵佛经
【2025-02-03】世人认识沉香最早是从汉代的进贡礼单开始,接下来的几百年间,沉香虽然也有入药,却不如其香气更加令人痴迷,于是盛唐出现了携名香,比试优劣的斗香,更甚至于用沉香这种朽木建亭修阁,让沁人之
【2025-02-03】余正伟老师主讲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先问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众生易度否?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的
【2025-02-03】余正伟老师主讲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阿弥陀佛!先问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众生易度否?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的节目
【2025-01-24】(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 ;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
【2025-02-03】磕头在我们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一种感恩的表现,而磕头在佛门中也有这非凡的意义,是因为既表达了虔诚,也表现出了尊敬,并且磕头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同时磕
【2025-02-03】念诵圣号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平静和安宁,使我们的忧虑和烦躁等等消减,也可以为我们化解一切的疑惑和灾难,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而且念诵圣号的功德很殊胜,并且通过念诵圣号还可以帮
【2025-02-03】念佛求生净土里头还掺杂着贪瞋痴慢,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那怎么能成就?几个人认真反省,我天天所做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善的,哪些事情是不善的?善的要继续,不善的要改正过来。印祖亦如是说,信
【2025-02-03】大方等如来藏经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
【2025-02-02】导读沉香油是由珍贵的沉香经过蒸馏后提炼而成的挥发油,是高浓缩的植物精华。沉香气通三界,为正阳之气。纯正的沉香油,几千年来一直被誉为香中之王,涂香之最。由于天然沉香的不可再生的,所以
【2025-02-02】蕅益大师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蕅益大师简介,蕅益大师讲座开示,蕅益大师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蕅益大师简介_蕅益大师讲座开示_蕅益大师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2-04】1 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2 没有必要知道的
【2025-02-02】南北朝时的僧稠禅师住在嵩山的时候,寺中有僧众百人,每天靠着一个自然涌出的泉水饮用,有一天忽然有一个妇女穿着一件既髒又污秽的衣服,两腿夹住一只扫帚坐在喷泉的石阶上,听僧众们诵经,众人当她是
【2025-02-04】烟供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但是烟供也不是随便都能做的,我们在烟供的时候是有仪轨的,我们一定要按照烟供的仪轨来做,这样我们才能享受烟供带来的巨大的功德利益。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烟供的感
【2025-02-04】问:请问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佛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我学佛已有二十几年了,真的没有清净心,因为我有时还会生气,那我能往生吗?又有人说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等,我想我这一
【2025-02-04】邪YIN忏悔录:不恶语伤人,努力突破自己第一次接触到佛教关于邪淫损害身体、影响人生的文章是在大学期间,说来非常惭愧,印象中是在网上寻找黄色资料时,无意中看到的,感谢上天给我的这次感召(
【2025-02-04】顺境逆境是我们生活环境,善缘恶缘是我们的人事环境。善缘,跟我在一起都是好人,我们都互相尊重,都互相敬爱,互助合作;恶缘是冤亲债主,全是找麻烦的,在这个环境里面没有怨恨心,没有报复的
【2025-02-04】韩红新歌《缘来》上线 竟是藏传佛教上师赠词 日前,韩红新歌《缘来》上线。渺渺藏乐之音,充满玄妙的哲学佛理,意味悠长。 《缘来》由第十一世巴沃仁波切赠词,韩红谱曲并演唱。词曲相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