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八十随形好:乃随三十二形相之八十种好也。《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三一:【云何八十随好?谓诸佛指爪狭长薄润,光洁鲜净,如花赤铜,是为第一。诸佛手足指圆纤长,佣直柔软,节骨不现,是为第
【2025-01-07】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阿僧祇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圆满,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
【2025-01-27】海云继梦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海云继梦简介,海云继梦讲座开示,海云继梦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海云继梦简介_海云继梦讲座开示_海云继梦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1-08】一、晚上泡脚为什么能补血血虚、血瘀手脚冰凉、舌质黯淡、脸上有斑、心脏发紧、憋闷、喘不过气晚上泡脚----热水中放红花(味辛,性温,归肝经和心包经,破血、行血、和血、调血),活血化瘀;疏
【2025-01-28】在中国,出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世间最难舍的不是高官厚禄,金银珠玉,而是一个“情”字。如果不是童蒙出家,舍家室而入道山,那将更是一番考验。自古以来不乏中年出家者,出家前往往都已成
【2025-01-28】佛陀涅槃有一天,佛陀的慈颜现出不可思议的光辉,比平常更圆满、更清净、更庄严,像日月一样,光明灿烂;像大海一样,深广无边。阿难问佛陀说道:“佛陀!自从我侍奉您以来,今天第一次见到佛陀的
【2025-01-18】为什么阿赖耶识会有本来存在的涅槃性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就要说到阿赖耶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先说本来性;阿赖耶识的本来性,祂不是父母生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佛菩萨所给的,
【2025-01-28】宣化上人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宣化上人简介,宣化上人讲座开示,宣化上人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宣化上人简介_宣化上人讲座开示_宣化上人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1-29】法欣日本的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除了活用禅机以传道授业解惑外,他还以慈悲心来教化弟子。所以他一直是位广受尊崇的禅宗大师,每逢他主持禅七之时,散在各地的学者都会赶去参加。
【2025-01-29】大家知道,佛教自从印度东传至我华夏,一直发展至今,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我国的文化。特别是寺院建设;高僧驻世以及殊胜法宝,都是凡夫俗子可以亲见的对境!而在殊胜法宝中,佛舍利是不能不谈的圣
【2025-01-29】现在不仅男人喜欢文玩,有好多美女也都加入到喜爱文玩的行列,那么怎么才能够获得女神的青睐呢,小编给大家推荐几款高颜值的文玩,保准你一拿一个准。一、星月菩提星月菩提是菩提中的四大名珠之
【2025-01-29】自食恶果从前,城里有位财主叫首陀罗,虽然家财万贯,但一直没有孩子。于是首陀罗收养了一个弃儿,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精心抚育。但没几个月,首陀罗的妻子竟然怀孕了。首陀罗喜出望外,有心想遗
【2025-01-09】论曰:阿罗汉、辟支佛虽破三毒,气分不尽;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出,馀气故在;又如草木薪火烧烟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佛三毒永尽无余。阿罗汉虽断结得道,犹有残气,不得称婆伽婆。大智度论卷
【2025-01-09】【三十二相】三藏法数云:一、足安平相 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二、千辐轮相 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三、手指纤长相 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月*
【2025-01-30】世尊有天对比丘们开示:过去久远前,在此舍卫城有位国王,名长寿王。他聪明睿智,无事不知。不过,虽然长寿王善于刀剑之法,国中库藏却缺乏宝藏与财货,四部兵众也不充足,能堪当辅佐的臣子亦为
【2025-01-30】造佛像治愈儿子血癌圆山两尊大佛,是在民国四十八年,由士林一位高老先生亲手塑造的,高老先生是大慈悲的人,一听到有人发愿成立诵经团来此诵早课,一口答应了,而他一再叮宁不要收人家任何香火
【2025-01-10】王安石当宰相时,曾经跟他儿子王讨论恢复肉刑的事,不久,王死了。有一天,宰相府里有一位牙校(低级的武官)来参拜王安石,乞求王安石叫左右的部属退下。这位牙校说:「昨天晚上,我恍恍忽忽,
【2025-01-30】核桃从新到旧,从刚下树到把玩上色,核桃自身的大小会发生变化——缩小(行话叫“抽”)。这种缩小是核桃自然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情况下(是指在自然成熟后才下树的核桃),核桃在剥完
【2025-01-30】憨山大师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憨山大师简介,憨山大师讲座开示,憨山大师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憨山大师简介_憨山大师讲座开示_憨山大师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1-21】所谓不动无为,是指凡夫或贤圣等人,在修证禅定以后而发起第四禅境界时,不再堕入初禅到三禅定境的喜乐当中,灭除了各种的苦乐受,心得以不动,似与无为相应;依着第八识心体中所含藏不动无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