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6】菩萨当在世间时,只要他有需要,他就能够凭藉种种不可思议的福德,来长养成为大财主、大长者主,能够教化众生、教化有情,能够让家中眷属都得意;因为菩萨有种种福德又有智慧,能够以宿世清净般
【2025-01-16】而一般的有情会想:如果是这样的话,禅定它究竟的目的是要作什么呢?应当晓得,根本禅定可以让这个菩提法更为胜妙。如果没有根本禅定的定力,你不容易引发如来藏种种上妙的功德,所以应当来修学
【2025-01-17】吃茶去当年,赵州和尚在河北赵县的观音院弘法传道,遐迩修行僧云集。有一天,一位禅僧远道而来向赵州参学,赵州问他:你以前来过这里没有?没有来过。是吗,那麽吃茶去!转而又来一位禅僧。你以前来过这
【2025-01-17】维摩诘菩萨又说︰发行是道场,因为能办事的缘故。(《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页294。)为什么说发行是道场呢?也就是说,第八识如来藏祂能够发出有为法上的功德,有为法有两个部分来说:第
【2025-01-27】说起红木,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几乎人尽皆知。现如今,红木已经发展到巅峰,消耗殆尽的资源,红木泡沫,天价的红木,以次充好等等一些原因,也让红木渐渐安静下来。这是使一些材质各方面都不比红
【2025-01-18】僧问百岩禅师:如何是禅?岩云:古冢不为家。此百岩禅师乃新罗国(韩国)人,是谷山藏师的法嗣。谷山藏嗣石霜庆诸禅师,乃青原禅师下第七世。他所谓古冢不为家,言颇突出。就禅而言,所有的概念和系统,都
【2025-01-27】旁观路人甲乙丙丁颈前腕上佩戴的玉翠蜜珀木雕等等佩饰,炫目之后,发觉如兄弟姐妹般类似。我们对美的追求正被雷同包围,却不自知、不自拔。而这雷同的根源在于当下的工艺美术界审美的欠缺和这个
【2025-01-27】在梦的过程当中,第八识是如如不动的,它是一点儿都不关心梦中的利害得失。它只是恒常不断地把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源源不断地供应六七识的识种,让你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在梦境
【2025-01-27】目前正在演述的是 平实导师于公元两千年所写的成佛之道《宗通与说通》。当时整个佛教界的大环境,对以如来藏为主轴的佛菩提道修证,仍然是懵懵懂懂,所知极为浅薄,到处都充斥着常见、断见,乃
【2025-01-27】大乘密严经: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譬如巧金师以净好真金造作指严具欲以庄严指其相异众物说名为指环现乐诸圣人证于自智境功德转增
【2025-01-27】海云继梦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海云继梦简介,海云继梦讲座开示,海云继梦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海云继梦简介_海云继梦讲座开示_海云继梦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1-28】少林寺里,一个小和尚常被师兄弟欺负。一次,他与师兄弟们大闹了一场,被师父赶出少林寺。小和尚无法理解师兄弟们为什么老是欺负他,更无法理解师父为什么总是偏袒师兄弟。离开少林寺后,他万念俱灰,
【2025-01-29】言语的启示人可以说是唯一具有优越丰富语言沟通能力的动物,但也可能是唯一会因言语而肇祸的动物。语言是中性的,至于会让语言成为善、恶、好、坏的负面或正面,那全是因为人的心灵使然!我们的言语
【2025-01-20】《中阿含经》卷7言:若内耳、鼻、舌、身、意处坏者,外法便不为光明所照,则无有念,意识不得生。诸贤!若内意处不坏者,外法便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识得生。(《中阿含经》卷7)这意思是说,
【2025-01-20】(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
【2025-01-20】介绍过一切最胜故的八识心王以后,我们继续来说明与此相应故。所谓与此相应故是说,八识心王与此五十一心所法,或多分、或少分相应,各不相同。这五十一个心所法可以分为六类:第一类称为遍行心
【2025-01-30】迅雷电驴和BT下载A片的原理,下A片你无意中就害了别人 原创]迅雷电驴和BT下载A片的原理,下A片你无意中就害了别人首先,给上黄网下A片的人一些提示,你不但害了自己,而且也害了别人,害自己是
【2025-01-21】所谓真如无为,乃是行者经由修习二障之法,具足前面所说的五种无为法以后,进一步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和无始无明一切随眠;当二障随眠究竟断尽的时候,不但可以远离分段生死,也可以断尽烦恼
【2025-01-21】所谓想受灭无为,是指俱解脱之大阿罗汉及六地满心以上之大菩萨众,已离开无所有处,乃至修至无色界顶之非想非非想处,于非想非非想定中灭除意识觉知心,令不现行;并将意根常时现行之五遍行心所
【2025-01-21】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依着见道功德而继续进修,渐渐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乃至种子随眠,成就四果有余依涅槃之修证;这时他的觉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净体性而自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