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6】菩萨当在世间时,只要他有需要,他就能够凭藉种种不可思议的福德,来长养成为大财主、大长者主,能够教化众生、教化有情,能够让家中眷属都得意;因为菩萨有种种福德又有智慧,能够以宿世清净般
【2025-01-16】所以应当于一切福德广修供养,于一切布施、持戒都能够圆满,于一切忍辱、精进都能够圆满,于众生处所都应该来作方便的调伏。因为我们所学的法非常的深细,一切众生他不一定能够理解这样种种的法
【2025-01-16】接下来 佛继续讲说,希望佛子们能够忍戒跟施,就是持戒跟布施。在《优婆塞戒经》里面,前面都有花相当的篇幅讲布施跟持戒。最重要的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最好能够了解整个布施的道理,布
【2025-01-17】关于本识,《杂阿含经》卷5中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时,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
【2025-01-18】禅师考弟子:当何处色?甲答:吾将远避人烟,永不见色,则终我此生,何色之有?师曰:眼中无色而心中常淫,,避之千里,何益之有?乙答:我见诸色,顿见白骨,肮脏恐怖,自不恋色。师曰:痴爱之时,白骨骷髅亦可艳
【2025-01-08】一、佛有三身1、化身佛佛有应身化身,依有情得度之缘而现化身,或数分钟、或数小时而灭;有时示现应身,譬如卢舍那 佛之示现释迦牟尼 佛,与有情同现生死饮食之身,方便度入 佛法,现入无余涅槃
【2025-01-20】五十一心所法的第三类,也就是善心所。善心所是六类心所法中的第三类,包括了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等,总共有十一个法。然而什么叫作善呢?所谓善的意
【2025-01-20】各位菩萨,说完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之后,接下来继续说明第四类:六根本烦恼。什么叫作根本烦恼呢?《成唯识论》卷六云:【烦恼心所,其相云何?颂曰:烦恼谓贪、瞋、痴、慢、疑、恶见。论曰
【2025-01-21】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第六类的不定心所法。不定心所法包括了悔、眠、寻和伺等四个法,由于这四个法不一定是善,不一定是恶,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所以叫作不定。《成唯识论》卷七云:论曰:悔
【2025-01-21】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说明《百法明门论》偈中的第三句:二所现影故。所谓二所现影故是指色法十一,也就是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以及法处所摄色。这十一种色法,乃是八识心王及其
【2025-01-22】我最近终于算是搞清楚了所谓的小叶紫檀老料与新料的说法有啥不同。现在市面上对小叶紫檀的料有这样的说法:一是紫檀老料;二是紫檀新料;三是老紫檀;四是新紫檀。那我们就一个一个地交流一下吧
【2025-01-22】橡皮树的义举九四年,我还住在独门独院的平房里。时至中秋,院里花草依然茂盛。进大门左侧第一间房是我的书房兼会客室,窗处摆放着一棵大橡皮树,窗内写字台右侧的花架上,摆着一盆秀秀气气的文竹。
【2025-01-22】《我有一串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林清玄凤眼菩提有着古朴精致的褐色,每一粒上面都有一颗美丽优雅的眼睛。我很喜欢这一串凤眼菩提念珠,每一回数它的时候,心念就飞升到空明纯粹的世界,仿佛走
【2025-01-22】永嘉大师《证道歌》:【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语译:诸位难道没有看
【2025-01-12】接下来,佛开示说:【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很多人看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会想要
【2025-01-23】导读:学佛就是要改变我们的习气,消除我们的各种烦恼,所以初学佛者要警惕这些常见的,修行上的误区和毛病,勤修善法,放下我执,用自己的虔诚心反观自己的内在,勇猛精进、持之以恒,一步一个
【2025-01-23】你们来山上打佛七,过七天的出家生活,已经吃素的当然好;没有吃素的,在这边吃七天素,口干净了,肚子也干净了,但你的骨头、骨髓都还是那些肉血的营养所变现的。要吃个二三十年素,才能把浑身
【2025-01-23】这“九类人”,戒色也难恢复;看看有没有你每天都有人问“已经戒了**月,为什么还变化不大?”“为什么有人戒1个月就有变化,而我变化不大?”身体上的恢复与很多因素有关,戒色是前提,先保证不
【2025-01-13】如来藏阿赖耶识祂具有圆成实性。佛法中有所谓的三自性,这个三自性其中之一就是圆成实性,圆成实性又称为圆成实自性,祂是三自性之一,这个三自性也是第三转唯识增上慧学重要的法相。要知道圆成
【2025-01-13】我们要知道这个生天在佛教里面是有它的主张的,譬如说,在这个《长阿含经》卷十二里面有说:【或有众生成就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毁谤贤圣,信邪倒见。身坏命终,堕三恶道。或有众生身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