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6】菩萨当在世间时,只要他有需要,他就能够凭藉种种不可思议的福德,来长养成为大财主、大长者主,能够教化众生、教化有情,能够让家中眷属都得意;因为菩萨有种种福德又有智慧,能够以宿世清净般
【2025-02-04】随着沉香文化的复兴和逐渐普及,投资收藏沉香的热潮越来越兴起,同时随之而来的却是沉香资源的日渐稀缺。众所周知,沉香结香时间长,对环境的需求也高,因此,沉香结香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市场对沉
【2025-01-16】所以我们在修学上,不应该把明心见性,跟禅定----就是静虑波罗蜜,两边的分际搞得很糊涂;然后只是在这种禅定波罗蜜上的字面上去作种种的思惟,却不知道向着善知识修学。以菩萨能够明心见性,先
【2025-01-17】维摩诘菩萨又说︰发行是道场,因为能办事的缘故。(《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页294。)为什么说发行是道场呢?也就是说,第八识如来藏祂能够发出有为法上的功德,有为法有两个部分来说:第
【2025-01-17】八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经》卷28:「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
【2025-02-05】法藏大师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法藏大师简介,法藏大师讲座开示,法藏大师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法藏大师简介_法藏大师讲座开示_法藏大师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2-05】陈正源老师主讲各位菩萨:阿弥陀佛!这一集《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我们要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陀罗尼的事持和理持。上一集我们阐述了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中开示:这度众生和成佛两大目标,也正
【2025-02-05】孙正德老师 主讲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我们今天这个单元要来探讨的是心真如是大乘法门体,它的道理在哪里?首先要为大家简单地介绍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的缘由。在两
【2025-01-29】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暑气重耗精伤气,人在秋季需要好好调养。加上秋季主“燥”,环境干燥容易损耗人体津液,给人体带来不适。在秋燥降临之际,我们的饮食也需跟着调整。 随着季节向秋
【2025-01-20】蓝珀是珠宝业界公认的“琥珀之王”。在众多琥珀品种中,蓝珀因具有特有的美感与品质而拥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价格暴涨,居高不下。走访山西古玩城,通货蓝珀的拿货价已涨至1500元/克—1800
【2025-01-22】马鸣菩萨说:【是故经说: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大乘起信论》卷1)而所谓的妄念之相,其实所说的就是我们众生的虚妄想,这个妄念的无相,指的就是说,对于法界实
【2025-02-01】蜜蜡品质好坏跟颜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颜色深厚者品质较高,颜色特殊少见者也是如此。在多种颜色蜜蜡中,鸡油黄蜜蜡一种少见且漂亮的蜜蜡,非常受青睐。那么鸡油黄蜜蜡好不好呢?鸡油黄蜜蜡指的
【2025-02-01】无上依经二卷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无上依经卷上校量造佛功德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婆伽婆。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悉是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获得己利。尽
【2025-02-01】无上依经卷下如来功德品第四佛告阿难。有百八十不共之法。此是如来胜妙功德。一者三十二相。二者八十种好。三者六十八法。何者三十二相。菩萨修四因缘。一持戒。二禅定。三者忍辱。四者舍财及诸
【2025-02-02】蕅益大师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蕅益大师简介,蕅益大师讲座开示,蕅益大师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蕅益大师简介_蕅益大师讲座开示_蕅益大师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2-02】尔时,雪山有八万四千白象,日日来到列王殿前。时王心念:此诸白象恒来我所,经由道路践籍众生。即便敕语主兵臣言:自今已后,不须此象日来我所,经一千岁可令一来,但令四万二千便足,不必其满
【2025-01-25】唐朝古灵神赞禅师,本来在福州大中寺受业,后来出外行脚,因受百丈禅师的指点而开悟,但之后又回到大中寺。曾经教导他的师父问他:「你离开我这,在外头学了些什么?」神赞回答:「没有什么特别的。」于
【2025-01-15】我们今天要继续来讲般若波罗蜜。这也是整个《优婆塞戒经》的最后了。对于如来藏的正理,许多人不能够接受,他认为如来藏所说的法就是有自性;可是如果没有自性的话,一切的诸法那又如何成立?难
【2025-01-25】一切凡夫都是因为著于人、我、众生、寿者相,而不断地有生死轮回;更进一步地,总是有一些凡夫当中,有一些人想要修学某一些法,想要来脱离这个生死轮回,这其中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正确的
【2025-01-25】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