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30】佛藏经卷第四了戒品第九佛告舍利弗:有三种人,闻说是经,心不喜乐。何等三?一者、破戒比丘,二者、增上慢人,三者、不净说法及贪著我者。是人远离于此随顺实相深经,具足充满生盲部党。是故,
【2025-01-30】深密解脱经卷第二圣者功德林菩萨问品第七尔时圣者功德林菩萨摩诃萨依一切法相白佛言。世尊。世尊说诸菩萨善知法相。世尊。菩萨善知诸法相者。云何名善知诸法相。世尊。菩萨能知几种法故。名为善
【2025-01-21】所谓真如无为,乃是行者经由修习二障之法,具足前面所说的五种无为法以后,进一步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和无始无明一切随眠;当二障随眠究竟断尽的时候,不但可以远离分段生死,也可以断尽烦恼
【2025-01-22】水牛的眼泪1.母亲三十年来命人宰杀牛只,且把牛肉拿去卖,母亲会何恶业吗?该如何解决?现在母亲没有命人宰杀动物了。但还有定购了动物的内脏拿去卖,那会有何恶业吗?要怎么办,我家庭才能结束经营此
【2025-01-31】深密解脱经卷第五圣者观世自在菩萨问品第十之余圣者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何故诸菩萨。心不多乐诸波罗蜜果报。而多乐诸波罗蜜行。佛言。观世自在。有五种法。何等为五。所谓乐于增上欢
【2025-02-01】公元314年,后赵都城襄国(河北邢台)大饥,据载谷二升值银一斤,肉一斤值银一两,怀金玉而饿死者无数,尸体枕籍路上。就在离此不远的常山扶柳(河北冀县),一个奇丑的生命又来人世经历劫难这便是高僧释
【2025-01-12】佛菩提道的修学,首重在开悟,也就是要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也是中国禅宗证悟的标的。而在经典当中,佛陀并且已经明白的表示: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以下我们将约略的来说明:第八识如来藏
【2025-02-01】佛说不增不减经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尔时慧命舍利弗。于大众中即从坐起。前至佛所到已顶
【2025-02-01】大法鼓经卷上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复有百千大菩萨众。复有众多天龙夜叉健闼婆众。复有百千诸优婆塞优婆夷众。复有娑婆世界主梵天
【2025-02-01】大方等无想经卷第二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云初分大众健度余善男子。有大云经总持大海三昧大海。如来法印诸佛法城。法界甚深常住不变。不可思议常乐我净。善男子。若有受持书写读诵解说之者。则
【2025-02-02】尔时,弗波育帝等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今以中上法,互相开导。于是,弗波育帝等五百人,即于佛前,受三归依并及五戒。弗波育帝等重白佛言:唯愿世尊,及比丘僧,明受我供。于时,如来默然许之
【2025-02-02】央掘魔罗经卷第三尔时佛告央掘魔罗。云何为一学。央掘魔罗以偈答言(学梵本云式叉式叉译言随顺无违亦云学即今所谓戒也)一切众生命皆由饮食住是则声闻乘斯非摩诃衍所谓摩诃衍离食常坚固云何名为一
【2025-01-24】我们接下来来看 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接下来的论文:【又言心初起者,但随俗说,求其初相终不可得;心尚无有,何况有初?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无始来恒有无明妄念相续未曾离故,若妄念息
【2025-02-03】磕头在我们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一种感恩的表现,而磕头在佛门中也有这非凡的意义,是因为既表达了虔诚,也表现出了尊敬,并且磕头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同时磕
【2025-02-03】念诵圣号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平静和安宁,使我们的忧虑和烦躁等等消减,也可以为我们化解一切的疑惑和灾难,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而且念诵圣号的功德很殊胜,并且通过念诵圣号还可以帮
【2025-01-25】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份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
【2025-02-03】余正伟老师主讲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先问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众生易度否?各位现在所收看的,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的节
【2025-01-16】菩萨当在世间时,只要他有需要,他就能够凭藉种种不可思议的福德,来长养成为大财主、大长者主,能够教化众生、教化有情,能够让家中眷属都得意;因为菩萨有种种福德又有智慧,能够以宿世清净般
【2025-02-04】随着沉香文化的复兴和逐渐普及,投资收藏沉香的热潮越来越兴起,同时随之而来的却是沉香资源的日渐稀缺。众所周知,沉香结香时间长,对环境的需求也高,因此,沉香结香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市场对沉
【2025-01-16】所以我们在修学上,不应该把明心见性,跟禅定----就是静虑波罗蜜,两边的分际搞得很糊涂;然后只是在这种禅定波罗蜜上的字面上去作种种的思惟,却不知道向着善知识修学。以菩萨能够明心见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