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所谓真如无为,乃是行者经由修习二障之法,具足前面所说的五种无为法以后,进一步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和无始无明一切随眠;当二障随眠究竟断尽的时候,不但可以远离分段生死,也可以断尽烦恼
【2025-02-15】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带大家来看 平实导师所讲述的《起信论讲记》。今天是从《起信论讲记》的第四辑第一页开始,我们先把经文念一次【问:上说真如离一切相,云何今说具足一切诸功
【2025-02-16】韩国光州近来举办了研讨会,邀请政府官员与教师考虑在学校实施纯素饮食措施。韩国民间团体共同的组织称为:环保世界打造希望之餐团队联盟。此团体是以“为孩童打造更健康低碳的学校餐点”作为目
【2025-02-16】智通禅师在归宗禅师处参禅时,有一天晚上巡堂,大叫:我开悟了!我开悟了!大众听了吓一跳,第二天上堂,归宗禅师集合大众问道:昨夜是谁自称已开悟了,请站出来!智通走出来,直下承担地说道:是我!归宗:你
【2025-02-17】不管学佛还是不学佛的人,在遇到苦难灾厄的时候,许多人会第一个想到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甚至不自主的就念一句“观音菩萨保佑”!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
【2025-01-12】各位菩萨都知道,佛法里面有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但是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要主张唯一佛乘?因为声闻乘、缘觉乘如果脱离了大乘菩萨乘,那么它就不是佛法;因为声闻乘跟缘觉乘,他修完以后是
【2025-02-09】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在上集里我们为大家说
【2025-02-09】各位菩萨: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今天要和大家谈意有五种异名,其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大乘起信论》卷1)。前一次提到,在《大乘起信论》
【2025-02-09】各位菩萨: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入门起信》,今天要和大家谈谈意有五种异名,其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前一次提到,在《大乘起信论》之中,说到意的异名其
【2025-02-19】学佛,在八正道里面,首先要有正见。知见的问题,是我们学佛,迈好第一步的先决前提。作为弘扬佛法的法师来说,那首先自己要把知见摆正。但一谈到知见问题,它确实是很困难的事情。对宇宙人生的
【2025-01-24】接着说七识住,这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识阴或说意识所缘、所住的境界相;也就是说,前面的四种识住境界,是从五蕴的面向来说的,现在则是从众生所居住的三界境界来区分,来说识阴所住的七种境界,名
【2025-02-20】宣化上人 开示于华严圣寺一九八八年六月十日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死死生生,不知改头换脸了多少次,我们自己丝毫做不了主,被业力牵着跑。我们是谁呢?就是本有佛性。业障是谁呢?就是我们的
【2025-02-20】放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们平时除了修行佛经以外,我们可以多参加修行的活动,比如放生、绕佛塔或者是施食等,这些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放生的功德感应。放生的功德感应周末
【2025-02-10】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透过本会亲教师的演述解说法义内容,能够将 平实导师所讲毕的《大乘起信论讲记》传达正确
【2025-02-20】南亭法师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南亭法师简介,南亭法师讲座开示,南亭法师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南亭法师简介_南亭法师讲座开示_南亭法师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2-21】喝酒是颠倒,为什么抽烟更颠倒,要多做一点善事,你尽做善事,自然就有德了,自然就不颠倒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悲观及慈观”:观世音菩萨又有悲观。有人误解经义的,就说:“哦,观音菩萨也
【2025-02-11】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上一集我们讲到讲记第二辑第264页第一段。在上一次的最后,我们谈到 马鸣菩萨说,第八识心真如的本性无分别,说到第八识阿赖耶识
【2025-02-11】各位菩萨:阿弥陀佛!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今天我们要来介绍:见心不相应染心。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提到,无始无明所生的染心有六种,也就是:执相应染
【2025-02-11】各位菩萨:阿弥陀佛!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今天我们要来介绍:根本业不相应染。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提到无始无明所生的染心有六种别,也就是执相应染、
【2025-01-16】所以我们在修学上,不应该把明心见性,跟禅定----就是静虑波罗蜜,两边的分际搞得很糊涂;然后只是在这种禅定波罗蜜上的字面上去作种种的思惟,却不知道向着善知识修学。以菩萨能够明心见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