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4】智者大师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智者大师简介,智者大师讲座开示,智者大师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智者大师简介_智者大师讲座开示_智者大师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2-05】冥报记白话 (唐)吏部尚书唐临撰 凡夫白话译 采银沙人 冀州擒奴 梁时一寒士 陆仁茜 崔浩 周武帝 冀州小儿 赵士亡女 潘果 王五戒 宋司马文宣 宋王胡 隋皇甫兄弟 隋赵文若 唐赵文信 唐姜滕生 唐
【2025-02-05】陈正源老师主讲各位菩萨,阿弥陀佛!这一集的《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我们要来探讨正觉陀罗尼的根本手印。在 平实导师讲述的《起信论讲记》第一辑第122页的第二段中间,平实导师开示:六地以上
【2025-02-05】陈正源老师主讲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这一集我们要谈的是心真如的生灭相。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一辑第123页首先解释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此心生灭因缘相,能
【2025-02-05】陈正源老师 主讲各位菩萨,阿弥陀佛!《大乘起信论》中马鸣菩萨开示:此心生灭因缘相,能显示大乘体相用故。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中解释说:心的生灭相,即是心的因缘相,含摄了佛菩提道,
【2025-02-06】欲海回狂清朝·怀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少年谁不欲膺富厚,而淫者偏赤贫。少年谁不欲掇巍科,而淫者偏运蹇。少年谁不欲生贵子,而淫者偏无后。少年谁不欲享高寿,而淫者偏早夭。一日风流,终身困苦
【2025-02-06】黄德环命仆人蒸鳖,用斗笠盖锅蒸煮,蒸过一阵,仆人打开斗笠来看,却见鳖仰面抓附于笠上,背部全被蒸烂,然而头部和四足还能伸缩,仆人见状深生恰恰怜悯,暗将鳖,潜放于可泾间,让它逃生而去。
【2025-02-06】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记载,浙江钱塘金某守持斋或笃实诚敬。后来因病逝世,神识附一童子说:我修持善业,时日不久,不得往生净土,现在阴界,但也很快乐,来去自由。有一天,神识又附童子,呵斥其妻
【2025-01-29】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暑气重耗精伤气,人在秋季需要好好调养。加上秋季主“燥”,环境干燥容易损耗人体津液,给人体带来不适。在秋燥降临之际,我们的饮食也需跟着调整。 随着季节向秋
【2025-01-20】蓝珀是珠宝业界公认的“琥珀之王”。在众多琥珀品种中,蓝珀因具有特有的美感与品质而拥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价格暴涨,居高不下。走访山西古玩城,通货蓝珀的拿货价已涨至1500元/克—1800
【2025-01-31】深密解脱经卷第四圣者弥勒菩萨问品第九之余弥勒菩萨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菩萨行。现得菩萨诸胜妙果。佛言。弥勒。若菩萨如实能知六种法者。是人能得菩萨妙果。何等六种。所谓善知心生。善
【2025-01-22】马鸣菩萨说:【是故经说: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大乘起信论》卷1)而所谓的妄念之相,其实所说的就是我们众生的虚妄想,这个妄念的无相,指的就是说,对于法界实
【2025-02-01】蜜蜡品质好坏跟颜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颜色深厚者品质较高,颜色特殊少见者也是如此。在多种颜色蜜蜡中,鸡油黄蜜蜡一种少见且漂亮的蜜蜡,非常受青睐。那么鸡油黄蜜蜡好不好呢?鸡油黄蜜蜡指的
【2025-02-01】无上依经二卷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无上依经卷上校量造佛功德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婆伽婆。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悉是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获得己利。尽
【2025-02-01】无上依经卷下如来功德品第四佛告阿难。有百八十不共之法。此是如来胜妙功德。一者三十二相。二者八十种好。三者六十八法。何者三十二相。菩萨修四因缘。一持戒。二禅定。三者忍辱。四者舍财及诸
【2025-02-02】沉香以其稀有和珍贵自古以来就被披上神秘的面纱,世间凡人难以企及,更无法认识。对沉香的品级分类有很多的说法,但其完整的分类却没有几个人说的上来。(一)按产地分 一般而言,沉香品级是依
【2025-01-25】唐朝古灵神赞禅师,本来在福州大中寺受业,后来出外行脚,因受百丈禅师的指点而开悟,但之后又回到大中寺。曾经教导他的师父问他:「你离开我这,在外头学了些什么?」神赞回答:「没有什么特别的。」于
【2025-01-15】我们今天要继续来讲般若波罗蜜。这也是整个《优婆塞戒经》的最后了。对于如来藏的正理,许多人不能够接受,他认为如来藏所说的法就是有自性;可是如果没有自性的话,一切的诸法那又如何成立?难
【2025-02-04】中国佛教新闻网讯 现已进入秋季,天气开始逐渐转凉并变得干燥。初秋时节应减少辛辣刺激和煎炸油腻饮食,宜多吃些有滋润功效的食物,适当进补。夏季气候炎热,身体能量消耗大,入秋后,由于夏季
【2025-01-25】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