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各位菩萨,说完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之后,接下来继续说明第四类:六根本烦恼。什么叫作根本烦恼呢?《成唯识论》卷六云:【烦恼心所,其相云何?颂曰:烦恼谓贪、瞋、痴、慢、疑、恶见。论曰
【2025-01-30】宣化上人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宣化上人简介,宣化上人讲座开示,宣化上人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宣化上人简介_宣化上人讲座开示_宣化上人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1-10】初次明心开悟而转识成智,唯下品转而已;亦唯六识转生妙观察智,七识转生平等性智,前五及八皆未生智。七地入八地时唯中品转,亦唯六七二识转生中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尔,五八仍未转。释尊修行
【2025-01-30】憨山大师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憨山大师简介,憨山大师讲座开示,憨山大师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憨山大师简介_憨山大师讲座开示_憨山大师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1-31】佛菩萨度化众生,最初释迦牟尼佛就给我们做了榜样。早年我们在汤池做实验,我告诉当时有三十七位老师,我说在历史上,最好的老师有两个人:一个是释迦牟尼佛,一个是孔子。他好在什么地方?先行
【2025-01-31】我们现在想着,我要作佛,还是作菩萨,还是作阿罗汉,还是作众生?要作佛,统统放下,彻底放下,心现的是佛,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心现的是极乐世界。如果我们一样都放不下,我们的身放不下,我
【2025-01-31】佛珠作为佛家中人的修行道具,已经越来越被人所喜欢,其饰品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虽然佛珠不是非美化外表的饰品,不过戴上佛珠后,确实会让别人也感受到一股祥和之气。但是,很多人认为佛珠既
【2025-01-31】这里曾出土1000多粒舍利,一直在保密,若是对外公布必定轰动世界众所周知,陕西扶风法门寺曾考古挖掘出了一枚(其他三枚为假)佛陀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而轰动世界,但是很少人知道,有一座寺庙前
【2025-01-31】憨山大师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憨山大师简介,憨山大师讲座开示,憨山大师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憨山大师简介_憨山大师讲座开示_憨山大师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1-12】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题目就是:大乘入道乃是实证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如来藏亦名阿赖耶识、真如、异熟识,有种种的名字。大乘入道亲证如来藏,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议题。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我
【2025-01-12】一位在新竹出家的法师,认同意识是常住不灭的,认为第八识如来藏只是一种思想的演变,只是施设的,是属于本体论的学说。但是经典中,佛陀又有教示,有一个从来不生而且永远不灭的常住如来藏是万
【2025-01-23】外星人不但派来了飞碟,还让美国的核武器瞬间失灵?!据称,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苏联人身上。这是来自外星人对地球人的警告?“目击外星人飞碟坠毁”的美军士兵,甚至画出了酷似人类的外星人的画
【2025-01-23】你若不怕,无所恐惧,这就是个正。正,什么都可以降伏的,邪不胜正;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受阴虚妙,不遭邪虑”,这个地方是受阴过去了,在想阴里,它本来是很微细的、很妙的,这种妙是如果你没
【2025-01-13】我们现在上的课程是为大家导读:佛教正觉同修会所出版的口袋书,由我为各位导读其中概说坦特罗佛教系列,这个系列的书是摘自于 平实导师所着的《狂密与真密》的巨着。从今天开始将会有六集的课
【2025-01-24】父亲是最好的人,我最爱你1.在荟供法会前一天,即是美国时间 七月1日(星期五),父亲其中一位朋友。他是餐厅的老板,他打电话找我父亲,但可惜连络不上就在电话上流言。平常父亲听到流言后,会在当天马
【2025-01-24】云岩昙晟禅师初参药山禅师时,药山禅师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昙晟:百丈怀海禅师那里来。药山:百丈有何言句开示?昙晟:平常都说:我有一句,百味具足。药山:咸则咸味,淡则淡味,不咸不淡是常味,什么是
【2025-01-24】“打坐”是要坐,坐着为什么?为摄心。一般人虽然坐在那里,但心不在焉。心到何处去了?打妄想去了,忽然而东,忽然而西,忽然而南,忽然而北。不用花钱便坐上火箭各处跑,妄想纷飞,不容易控制。
【2025-01-24】即使不念佛,佩戴菩提子佛珠或随身携带,也等同于念诸佛育咒,得福无量。菩提本有智慧之意,随身持戴,也可断烦恼,增福慧,提示自己不被物之表相所迷惑,所障碍,以精进之心通达圆满之路。作为
【2025-01-25】海云继梦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海云继梦简介,海云继梦讲座开示,海云继梦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海云继梦简介_海云继梦讲座开示_海云继梦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1-26】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众经撰杂譬喻》。《众经撰杂譬喻》,比丘道略集鸠摩罗什译譬喻经典而成,分为上下两卷,共计四十四篇。佛法就是因果,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