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5】正确的洗澡方法可以延长人的寿命,这种洗澡方法就是先热后冷,让血管得到很好的锻炼。一、为什么需要洗澡?环境中的污垢粒子,每天积累在人暴露出来的皮肤上;而大面积由衣物遮挡的皮肤,也不会
【2025-01-15】大家好,我是三生居士,在学佛供灯修行近十年中,发现很多人对佛教有一些错误的认知,因此特意收集了佛门中一些高僧大德的文章,并集结成册,名为《高僧百解》,希望大家多做传播,以期解开更多
【2025-01-15】只要我们还是人,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会犯错。在我们学会完全掌控难以驾驭的情绪之前,我们依然会伤害彼此,也会伤害自己。因此,找到建设性的方法来回应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那些令人遗憾的状况
【2024-12-13】平实导师说到这一部《起信论》既然是为了大乘人所说,那么我们就应该了解大乘是什么?佛法中的三乘又有什么不同?在这一段开示中,我们请 平实导师为我们来介绍。导师说:小乘人不一定每一个人
【2024-12-13】公元六世纪多,《起信论》第一次在中国被译成华文;很快的,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却简洁洗炼,它成为了中国佛教界中最有名、最多人深读的经论之一。在隋唐时代,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受它的影
【2025-01-04】宋水官和女儿宋梅英《单粒九龙观音》作品一件长4.8厘米、宽2.2厘米的橄榄核上,一面雕刻着手持净水瓶观音画像,一面雕刻祥云缠身的中国龙。这件《单粒九龙观音》核雕作品,在29届中国北京国际礼
【2025-01-15】净宗法师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净宗法师简介,净宗法师讲座开示,净宗法师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净宗法师简介_净宗法师讲座开示_净宗法师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5-01-05】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以女身相,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实际上,观世音菩萨原名正法明如来,是久已成就的古佛。所以菩萨无
【2025-01-16】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就会把重心放在自己这一面,我如何有多善根
【2025-01-05】文:张智正师兄 2010年6月17日自古明训: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子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 夫妻是缘,皆因宿世宿债之情缘,可概括为善缘、恶缘,无缘不聚。 子女是债,皆因宿
【2025-01-05】佛珠历史:中国有关佛珠的记载,是《续高僧传》说隋唐时代的道绰大师,教人们拿着念珠持诵三宝名号。佛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佛珠的记戴。而佛经记戴佛珠多出於後期的经典,
【2024-12-04】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上一次说到,真正的善知识是能够不畏劳苦,举办短期精进共修,来帮助禅子明心见性的。今天三乘菩提槪说的内涵,要和大家继续来谈谈第十项,这一位善知识他会让学人明白说,
【2025-01-06】等觉菩萨等到百劫累积广大、广大的福德之后,接下来就要进入妙觉位,就是(准备)成佛了。成佛的阶段我们一般来讲,按照《起信论》的说法,有所谓的八相成道,这个八相是哪八相呢?也就是生兜率
【2024-12-27】(提问人请拿麦克风,然后告诉我你的尊姓大名。你目前所修学是在哪里?)1.不好意思,我一直听孙老师所讲这个导师,我还不太了解,可以简单介绍,然后有什么着作,我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去学
【2024-12-27】接下来我们看,还有所谓的智方的四个事情。佛陀说:智方四者:一者庄严菩提、二者离对、三者自利、四者利他。庄严菩提者,因修智慧获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庄严。修智慧故远离无
【2025-01-18】居士:师父,我有个问题,就是对我们已经过世的父母。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净土法门,我们在生的时候念阿弥陀佛,可以去极乐世界,但是对已经过世的父母,我们要如何拯救他们? 法师:你这一念孝心
【2025-01-18】居士: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法师:首先我们要认知到凡夫众生都是烦恼重重的,每天妄想杂念纷飞。我
【2024-12-17】〖何因缘故得名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复戒者名日迮隘:虽有恶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复戒者名曰清凉;遮烦恼热,不令得入,是故名凉。又复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
【2025-01-08】梦参法师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梦参法师简介,梦参法师讲座开示,梦参法师经典语录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梦参法师简介_梦参法师讲座开示_梦参法师经典语录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
【2024-12-06】各位菩萨:阿弥陀佛!在前一集三乘菩提概说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一念无明。这一集我们要来探讨无始无明。一念无明在大乘法中叫作烦恼障,所断的惑(惑就是烦恼)就称为见惑或思惑,思惑又称为修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