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鹤教授:奸商家破 财尽人亡

2024-12-08 因果报应

作者:云鹤教授

笔者有一位家住南部的好友曾经表示,他家乡过去有一个极好的实例足以令人警惕。在日据时代,当地有一户著名的米商(姑隐其姓名)平常买卖均暗中偷斤减两,致富后便开始巴结日本权贵,并收买当地流氓,作威作福,鱼肉乡民。此外更进一步设法操纵当地粮食的价格,以便经常获得暴利。当地居民摄其淫威也不敢反抗或检举,只好咬牙切齿,敢怒不敢言。没想到光复不久,这家人的报应也就随之而来。首先便是这家老板的长子,在日本念医科,花尽了万千的家产后才学成归国,第二年正想大事开张设立医院准备行医之际,突然患上急病,药石罔效,旋即去世。不久这老板便被过去一度被其收买的流氓所敲诈,有一次由于需索不遂,竟被对方打得七窍流血,遍体重伤,不久便也一命归阴。这时米厂的事业也就立即停顿和衰败,老板的太太(这时已经五十几岁)竟也离家而去与人同居,所遗下的子女也都全无一技之长,无法谋生,其女儿最后为了生活也不得不下海当酒女,几个儿子也在游手好闲,花天酒地,坐食山空之后,不得不至餐厅打杂,作跑堂的工作。这是他们家乡人人皆知的一个事实,也是奸商长期诈骗别人和害人,结果落得家破人亡,财产耗尽,遗祸子孙的一个活生生的现世报。

不久以前,报人马星野先生曾经沉痛指出,美国黄色新闻的始作俑者赫○特,其嫡亲孙女后来竟然沦为盗匪,持枪抢劫银行。黄色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者劳○斯,其妻子后来与人通奸,以劳○斯写作淫猥小说所得的财富供其奸夫挥霍。

历史上许多作恶多端的杀人魔王如尼罗暴君、希特勒、墨索里尼、史大林、秦始皇……等等,不是不得好死,下场极其悲惨,就是绝子绝孙,便是冥冥中报应的结果。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菩提子让尼泊尔商家发横财 95%货被中国人买走 菩提子让尼泊尔商家发横财 95%货被中国人买走

现代因果报应录:奸商家破,财尽人亡 现代因果报应录:奸商家破,财尽人亡

云鹤教授:贪图暴利 横死山谷 云鹤教授:贪图暴利 横死山谷

云鹤教授:身历其境的因果报应 云鹤教授:身历其境的因果报应

王志远教授: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王志远教授: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周齐教授:慧远及其因果报应说 周齐教授:慧远及其因果报应说

佛门的教授教化艺术 佛门的教授教化艺术

第053集 教授学人 建立正见 第053集 教授学人 建立正见

总是指责批评别人的教授难以升迁 总是指责批评别人的教授难以升迁

陈士强教授:净土宗文献方隅录——南宋宗晓的《乐邦交类》与《乐邦遗稿》 陈士强教授:净土宗文献方隅录——南宋宗晓的《乐邦交类》与《乐邦遗稿》

陈坚教授:黄绾的“艮止”心学兼谈黄绾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 陈坚教授:黄绾的“艮止”心学兼谈黄绾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

陈士强教授:《唐高僧传》新证 陈士强教授:《唐高僧传》新证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下)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下)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

陈士强教授:《宗藏遗珍》所载佛经目录四种考释 陈士强教授:《宗藏遗珍》所载佛经目录四种考释

陈坚教授:除了“五明”,还要“文明”——论佛教与文明 陈坚教授:除了“五明”,还要“文明”——论佛教与文明

陈士强教授:纯正密典研究 陈士强教授:纯正密典研究

陈士强教授:《长阿含经》总论 陈士强教授:《长阿含经》总论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与律典(下)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与律典(下)

陈士强教授:藏文佛典导论 陈士强教授:藏文佛典导论

王雷泉教授谈禅悟人生

陈坚教授:是法非喻:理解“文字禅”的一个模型——以圆悟克勤《投机偈》为中心 陈坚教授:是法非喻:理解“文字禅”的一个模型——以圆悟克勤《投机偈》为中心

陈坚教授: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伦理宣言》和《大学》之比较分析 陈坚教授: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伦理宣言》和《大学》之比较分析

陈坚教授:乘着“宗派佛教”的翅膀 陈坚教授:乘着“宗派佛教”的翅膀

陈坚教授:永明延寿论“名” 陈坚教授:永明延寿论“名”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谭嗣同与佛学 陈坚教授:谭嗣同与佛学

陈坚教授: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 陈坚教授: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

陈坚教授: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为例 陈坚教授: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为例

陈坚教授:“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 陈坚教授:“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

陈坚教授:弥勒信仰与“希望佛学” 陈坚教授:弥勒信仰与“希望佛学”

陈坚教授:《坛经》中的中国式言说——兼作“中国佛教”新解 陈坚教授:《坛经》中的中国式言说——兼作“中国佛教”新解

陈坚教授:大隐隐于市:天台佛法与“都市佛教” 陈坚教授:大隐隐于市:天台佛法与“都市佛教”

陈坚教授:略论通明观禅法 陈坚教授:略论通明观禅法

陈坚教授: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 陈坚教授: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

陈坚教授:论智????的“一念心” 陈坚教授:论智????的“一念心”

陈坚教授: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王府井大讲堂--楼宇烈教授开讲:《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王府井大讲堂--楼宇烈教授开讲:《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韩廷杰教授: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 韩廷杰教授: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

韩廷杰教授:《心经》不同版本论 韩廷杰教授:《心经》不同版本论

韩廷杰教授:道安对译经事业的贡献 韩廷杰教授:道安对译经事业的贡献

韩廷杰教授:《安慧释》梵汉对照 韩廷杰教授:《安慧释》梵汉对照

韩廷杰教授:唯识宗哲理略论 韩廷杰教授:唯识宗哲理略论

韩廷杰教授:印度唯识学派的传承体系 韩廷杰教授:印度唯识学派的传承体系

韩廷杰教授:隋朝时期的佛经翻译 韩廷杰教授:隋朝时期的佛经翻译

韩廷杰教授: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 韩廷杰教授: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

韩廷杰教授: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韩廷杰教授: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铃木大拙教授: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 铃木大拙教授: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访谈录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访谈录

高振农教授:试论谭嗣同在维新运动中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试论谭嗣同在维新运动中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吕澂对汉文大藏经的研究 高振农教授:吕澂对汉文大藏经的研究

高振农教授: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高振农教授: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高振农教授: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 高振农教授: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

高振农教授:梁漱溟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梁漱溟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浅谈佛教伦理思想 高振农教授:浅谈佛教伦理思想

高振农教授:民国年间的上海佛学书局 高振农教授:民国年间的上海佛学书局

高振农教授:台湾佛教发展得益于大陆僧人的努力 高振农教授:台湾佛教发展得益于大陆僧人的努力

高振农教授:试论智者大师的“两风”建设和理论特色 高振农教授:试论智者大师的“两风”建设和理论特色

高振农教授:试论唐代佛典翻译的特点 高振农教授:试论唐代佛典翻译的特点

高振农教授:台湾佛教与我国大陆佛教密切相联 高振农教授:台湾佛教与我国大陆佛教密切相联

高振农教授:论章太炎佛学思想在亥革命中的作用 高振农教授:论章太炎佛学思想在亥革命中的作用

高振农教授:朱熹与佛学 高振农教授:朱熹与佛学

高振农教授:菩提达摩禅法是少林寺禅文化的精髓 高振农教授:菩提达摩禅法是少林寺禅文化的精髓

高振农教授:梁启超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梁启超的佛学思想

高振农教授:上海龙华寺的峨眉山僧人 高振农教授:上海龙华寺的峨眉山僧人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下)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下)

高振农教授:关于佛教在社会主义时期作用问题的探讨 高振农教授:关于佛教在社会主义时期作用问题的探讨

高振农教授:《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高振农教授:《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高振农教授: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 高振农教授: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上)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上)

李四龙教授:仁寿舍利的“感应”分析 李四龙教授:仁寿舍利的“感应”分析

陈士强教授:历代感应传通鉴 陈士强教授:历代感应传通鉴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二章 汉文《大藏经》与佛经翻译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二章 汉文《大藏经》与佛经翻译

魏德东教授:论作为全球伦理基础的佛教伦理 魏德东教授:论作为全球伦理基础的佛教伦理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六章 中国佛教文学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六章 中国佛教文学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

魏德东教授: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 魏德东教授: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德东教授:佛教的生态观 魏德东教授:佛教的生态观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七章 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七章 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五章 中国佛教史学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五章 中国佛教史学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义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义

魏德东教授:刍论中国佛教的公益事业 魏德东教授:刍论中国佛教的公益事业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八章 中国佛教风俗习惯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八章 中国佛教风俗习惯

魏德东教授:刍论佛教公益事业的当代意义 魏德东教授:刍论佛教公益事业的当代意义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十章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十章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魏承思教授:在跟随怀师的日子里 魏承思教授:在跟随怀师的日子里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