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集 开悟证般若前应注意事项—基本的佛法知见(下) 正钧老师

2024-12-03 三乘菩提概说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次说到为什么要以六度来修福慧,约略说到持戒跟忍辱,包括持戒的目的等等。今天三乘菩提概说的内涵,继续跟大家从忍辱的部分来说。

因为忍辱的缘故,自己除去自身的瞋恚毒的增长,也教令有情同样的除去瞋恚之毒;未来世得到身体容貌的端正、威德殊胜,使得见者欢喜敬信而心悦诚服,更何况说,你能为众生说忍辱的法,转而去利乐有情。

精进的部分。因为精进的缘故,能够破除今世后世懈怠的因缘,将来就有机缘可以证得金刚身不动心这里当然讲的是证得如来藏,而不是现在密宗所说的金刚。在这种状况下,进一步用自己亲证的金刚身不动心,就可以来破除以往凡夫的憍慢心,当然就可以证得涅槃。

第五说禅定。因为随分修学禅定的缘故,能够破坏散乱心,不但可以得到更深细的观慧,又能够远离五欲的过患;再加上,假如能够也乐于为众生说离欲的法,也帮助众生离开五欲的过患,那么不但自己得到禅定的利益,而且同时兼而有度众的福德。

这五度各有它的福德,而学人在修学这五度的福业的同时,不要忘记说要把这个福德回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那你可不要说:我现阶段只是要求开悟明心,成佛的目标对我太远了。可是,你不要忘记哦,开悟明心正好是进入内门修学的第一个阶段,而其最终的目的,当然还是要成就佛道。这就好像我们在四宏誓愿里面都发了佛道无上誓愿成,道理是一样的。固然说要满足成佛之愿时间是很久很久,我们也可以作一个最终目的的回向,而这样的回向对于您的开悟明心也是不会有所违背的,因为那都是在成佛之道路程上的一个景点;当我们设定最终目标之后,再依循着善知识的教导摄受,一一经历这些阶段,而第一个景点就是开悟明心。

而您也不需要担心说:一旦把修学五度的福德都回向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那么是不是说未来世就没有福德可以受用呢?也不是这样啦!您现在世是这样修学五度的福德,并不会因为那样的回向而不见,未来世因缘成熟的时候一样也可以受用;除此之外,那样的回向还会让你一世一世都拥有迈向成佛之道的福德资粮。

有了前五度的福德作为依止之后,接着就要加上长时间般若知见的熏习。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因为对如何是般若的正知正见更加确定,又加上说于真正善知识的缘自然成熟,那你还愁说证悟实相的机会不会成熟吗?虽然是以熏习般若的正知正见为主,但是在这个之前,还应该同时摄取蕴处界的正确内涵与知见;这也就是说,还应当去了解说什么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乃至说善知识说蕴处界是虚妄的,它的原因到底何在。

那么先来说说看,为什么要摄取蕴处界的正确内涵与知见的原因。菩萨在求悟般若之前,有一个过程是跟二乘人所修证的是一样的,那就是断我见。简单的说,断我见就是你已经心得决定,不再认自己的蕴处界是真实的;对于二乘人而言,这是迈向解脱道的第一歩。可是,菩萨却不是以完全为修证解脱道为积极的目标,那为什么第一个阶段也要如同二乘人一样去断我见呢?为什么不直接去亲证法界实相就好了呢?

这原因是说,法界实相的如来藏是出生蕴处界的本源,而如来藏出生了生生灭灭蕴处界的同时,却一向是不生不灭、本然清净;假如学人不先观察蕴处界我是生生灭灭、虚妄不实的话,就一定没有办法分清真假虚实的界限,一定会依循着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回头去错认微细的蕴处界我,乃至于其种种的变相,作为真实的我,那就有可能造作大妄语的机会,果报会是在三恶道啊!为了要避免这个过失,也为了要使学人在一念相应的时候,证得如来藏的时候,能够心得决定,智慧如泉涌;也为了要摄受这个学人在悟后起修的时候,不至于被恶知识所误导,而自我否定所悟,退离菩萨七住位的缘故;所以,要菩萨还在六住位的时候,也要随分去熏修煖、顶、忍、世第一的四加行。能够确实断了我见以后,才不至于退转于佛菩提道,乃至于谤法。

蕴处界的正确内涵与知见,其实是有种种深细差别不同的状况,而且是说来话长;所以,应当是要寻觅真善知识的有关着作,譬如说 平实导师的《阿含正义》,去反覆的仔细阅读,然后阅读以后,还要静下心来思惟观察法义。当然,你也可以去亲近真的能够宣说蕴处界的内涵跟知见的善知识,一样也是要在听闻之后,思惟然后观察法义,这样才能够有机会到达断我见证初果的目的。这也就是说,这个阶段所应当熏习思惟的知见,包括说如何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为什么善知识说蕴处界是虚妄的,原因何在;你是不是也能够如同善知识所说的蕴处界是虚妄,也如实的去观察,亦或者是你有别的看法。当然,这个时候你也可以随时向善知识请益,能够越早解除心中的疑惑,当然在学法的过程中就可以进步得更快。

前面说,菩萨在求悟般若之前也要如同二乘人一样去断我见,可是却不是以修证解脱道为积极的目标,因为声闻法与缘觉法的解脱道只是佛菩提道中的一部分的缘故。菩萨断我见以后,应当要去求证法界实相,也就是说应当是要去求开悟明心,而菩萨最后圆满的修证也一样要包括解脱道的部分。可是,也许有些人会提出一个疑问说:你们都说解脱道是佛菩提道中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菩萨也要修学解脱道,那么如同你们的《发愿文》里面这么讲说: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可是,你们为什么就不叫学人依止声闻僧,而为什么只要依止菩萨僧呢?那这样是不是会有诽谤小乘法的嫌疑呢?

其实是不会的啦!因为菩萨修学兼含有声闻法跟缘觉法,而且也是只有菩萨才能够圆满摄受三乘菩提,那当然这里面是包括声闻乘跟缘觉乘贤圣所亲证的解脱道正法。譬如,鸠摩罗什所翻译二十七卷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第一卷里面这么说: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何以故?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世间诸善法生,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六波罗蜜、十八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阂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皆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皆现于世。】(《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

菩萨因为从往昔以来就有乐于助人的习性,再加上说,有缘接触佛法的时候,又特别喜欢经论中记载着如何利乐众生的事业;那么经过无量世的熏习与修学,终于能够初发意,也就是说第一次开始明心,所以自己也渐渐能够成就经论中所说的菩萨的种种功德;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中这么说:初发意以后的菩萨再经过多劫的六度万行,最后终于坐道场成就佛道;过程之中,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为什么可以这样作?因为菩萨从亲证法界实相以后,常常发愿受生,即使是有能力亲证解脱果,也发愿说生生世世重新回到世间,以真正的佛法来利乐有情。那么这些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等等等,乃至于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的这些善净法,都是他生生世世所分证的,都收藏在他自己的八识田之中,未来世因缘成熟的时候都可以拿来利乐有情。因为他观察众生的根器,并进一步思惟当代的环境,缘比较不熟的,就教导众生人天善法;缘稍微更熟的,就教导众生解脱道的法;而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摄受众生同证佛菩提道,乃至成佛。所以才说:以菩萨因缘故,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皆现于世。

可是,为什么说声闻、缘觉乘没有办法摄受与自己同一种种性的有情,而说全部都是由菩萨来摄受呢?因为,声闻、缘觉乘的有情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亲证解脱,一旦入了无余涅槃,五阴身统统灭尽,已经没有所谓的阿罗汉、辟支佛出现于世了;即使是最懈怠的声闻人,只要七返人天,一样也是要取证无余涅槃;只有菩萨发愿生生世世入世来利乐有情,也只有菩萨能够具足并且还超过阿罗汉、辟支佛之所证,才能够摄受种种的有情。所以,对于菩萨种性尊贵的说法,大家就不难了解了。

好,这样看来,因为菩萨的修学兼含有声闻法、缘觉法,所以只有菩萨才能够圆满摄受三乘菩提,那这当然是包括声闻乘、缘觉乘的贤圣所能够亲证的解脱道的正法;所以,劝令学人要修学大乘理,那这一开始就与诸佛的本愿是相符的啊!因为十方诸佛观察众生的根器,有时候示现一乘、二乘乃至三乘说法,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要众生回归大乘法。而如前面的说明也可以知道,其实大乘法是含摄二乘或是三乘法的;那么既然是这样的话,其实也就不需要有大乘、小乘的名相,而统统汇归于一佛乘。而这个道理与内涵其实是非常深细的,佛在《妙法莲华经》中就已经开示了,这远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接受或理解的。

既然要修学大乘理,当然就是要得遇菩萨僧了,依止于菩萨僧才能够圆证世出世间法,而不是只有狭隘的出世间法。假如说,你一旦发愿说只依止于声闻僧,那我就说:你是自己把满地的黄金弃而不顾,反而去追求说在一个小角落的一些黄铜。所以,我们真的是没有一丝一毫毁谤小乘法的心念,因为我们很清楚这也是菩萨所应当修学的。

可是回过头来说,当然,这些话可能是很多人所不中意听的,问题是,因为心态的关系而不中意听是一回事,但是这毕竟是事实。什么事呢?就是 佛说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换句话说,菩萨从明心七住位以后,他的智慧境界就已经不是二乘的有学、无学人所能够了知,乃至于二乘的解脱道法也要靠菩萨才能够一世又一世的在人间弘传下去;所以,声闻僧得要依止于菩萨僧才可以增长自身的法身慧命,所以才说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三十中,先从教令有情安住预流果,一直到辟支佛果的福聚,作了较量的分别之后,说独觉菩提所有功德胜预流等百千倍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三十),然后接着又说:

【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瞻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所以者何?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世间归依供养。以是故应以无量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伎乐灯明,尽诸所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菩萨摩诃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三十)

但是,时间的关系,这一部分的经文就要等到下一次再来说明。

阿弥陀佛!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