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香养性?

2024-10-21 香道与生活

自古以来,香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香与文人的各种关系中,其中就有以香养性。

文人士大夫不仅视用香为雅事,更将香与香气视为濡养性灵之物,虽不可口食,却可颐养身心。

《荀子礼论》云: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蕊,所以养鼻也故礼者养也。

先秦时即以佩香、种香修明志意,佩服愈盛而明,志意愈修而洁。

屈原《离骚》也明言自己是效法前贤,修能与内美并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苏轼亦有诗讲到鼻观与性观: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不是文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那么,如何才能以香养性呢?

合香养性,要讲香药选择与合香之法,要广罗香方、精心合香,得之于药,制之于法,行之于文,成之于心。

品香养性,不仅在于芳香,还要讲典雅、蕴藉、意境,所以有了伴月香,有了香令人幽,有了香之恬雅者、香之温润者、香之高尚者,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

悟香养性,讲究心性的领悟,不拘泥于香气,更没有一味追求香品香具的名贵。所以也有了陆游的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有了杜甫的心清闻妙香,苏轼的鼻观先参,黄庭坚的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

香正是在切近心性之时,也切近了日常的生活。故,虽是一种文人文化,却不是一种少数人的高高在上的贵族文化。

文人以香气养性的传统,也代表了知识阶层与社会上层对香的肯定,为香确立了很高的品位并赋之以丰厚的内涵,从而大大推动了用香,并使香进入了日常的生活,突破了宗教祭祀的范畴。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