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明:武则天与佛教

2024-10-20 居士人物

武则天(六二三七o五)名曌,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帚(她以前的吕后和以后的慈禧,虽也都曾掌过政,但都未正式登基)。十四岁时,被选入宫做才人,唐太宗死后,于感业寺剖发为尼。不久,高宗李冶召她入宫为昭仪,进号宸妃o/水徽六年(八五五年)立为皇后,参预朝政。后称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八八三年),中宗郎位,被尊为皇太后。同年,废子自立,当了皇帚。并于六九o年改国号为周,在位二十二年,于七o四年退位,次年病逝。

武则天在夺取帚位的过程中,曾得到佛教徒的赞助,她登基后,对佛教特别垂青。据旧唐书卷六记载:

载初元年(八八九年),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武氏在收到这部大云经后,立郎下诏:

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旧唐书卷六又载:

天授二年(八九一年)夏,四月,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

其实,所谓伪造大云经,内容已无从查考。大正藏卷十二有北凉昙无谶译的大方等无想大云经,经中有两段谈到女人做国王的经文,可能被据以渲染夸大了。大方等无想经卜卷四大云初分如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载:

尔时众中,有一天女,名日净光。佛言天女!汝以是因缘,今得天身,舍是天形,郎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土,得大自在。汝于尔时,实是菩萨,现受女身。

该经卷六大云初分增健度第三十七之余则载:

是天女者,为家生故,现受女身。尔时诸臣郎奉此女以继王嗣。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阎浮提中所有国土,悉来奉承,无违拒者。女王自在,摧伏邪见!善男子,如是女王,未来之世,当得作佛,号净实。

据道宣的大唐内典录卷三之七中标明,尚有前秦竺佛念译的大方等无相经五卷,早已夫失。当时沙门怀义与法明等十人,可能是据昙无谶译本作疏为武氏称帝找寻依据吧。

长寿二年(八九三年),天竺僧人菩提流支译窦雨经十卷,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

尔时东方有一天子,名日月光,乘五色云,来诣佛所。佛告天日:天子,以是缘故,我涅槃后,最俊时分,第四、五百年中,法欲灭时,汝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摩诃支那国,实是菩萨,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经于多岁,正法教化,养育家生,犹如赤子,令修十善,能于我法广大住持,建立塔寺,又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供养沙门。武氏为此大悦,在她所撰的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中写道:

肤鬘劫植因,叨承佛记。金仙降旨,大云之偈先彰,玉危披祥,宝雨之文后及。加以积善余庆,俯集微躬,遂得地平天戍,河清海宴。殊祥绝瑞,既日至而月出;员牒灵文,亦时臻而岁洽。肤爰自幼龄,归心彼岸!常愿绍隆三宝。安大宝之鸿基,发挥八圣,固先圣之丕业。

除大弘大云、宝雨经外,武则天对华严经特别重视。她认为晋译六十卷的华严经不完备,决心重寻梵本,重新翻译。证圣元年(八九五年),她降旨于洛阳大遍空寺组建译场,延请于阗国沙门实义难陀主译,菩提流支、义净、复礼、法藏等人助译,至圣历二年二八九九年十月,八十卷华严经新译本译成,武氏非常关心此经翻译,她亲自作序,并敕法藏讲授。在她的支持下,由法藏集大戍的华严宗也跟着立宗。武氏在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中还写道:

大方广佛华严经者,斯乃诸佛之密藏,如来之性海,视之者莫识其昕归,挹之者罕测其涯际。有学无学,志绝窥觎;二乘三乘,军希听受。最胜种智,庄严之迹既隆;普贤文殊,愿行之因斯满。一句之内,色法界之无边;一毫之中,置刹上而非隘。摩竭陀国,肇兴妙会之缘,普光法堂,爰敷寂灭之理。缅惟奥义,译在晋朝,时逾六年,年将四百。然一部之典,才获三万余言,唯启半珠,末窥全宝。肤闻其梵本,先在于阗国中,遣使奉迎,近方至此,既睹百年之妙颂,乃披十万之正文。粤以证圣元年,岁次乙末,月旅姑洗,朔惟戊申,以其十四日辛酉,于大遍空寺,亲受笔削,敬译靳经。遂得甘露流津,预梦庚申之夕;膏雨洒润,后覃壬戌之辰;式开实相之门,还符一味之泽。以圣历二年,岁次己亥,十月壬午,朔八日己丑,缮写毕功。添性海之波澜,廓法界之疆域!

武则天还与当代禅僧有胜缘。据末高僧传卷八神秀传载,天授二年,她降旨召北宗神秀入京,(师当时已九十五岁)舆上殿,女皇亲加跪礼,时时问道。王公以下,京邑士庶,竞至礼谒,望尘拜伏,日有万计。她还敕令在神秀住过的湖北当阳山建寺,以旌其德。六九六年,根据神秀的奏请,又诏南宗慧能入都,慧能称疾固辞不去,最俊她只好把慧能的得法袈裟请到长安供养。据历代法宝记载,这件袈裟后来被转赐给禅僧智说,而以摩纳袈裟一领,及绢五百匹赠给慧能,并令韶州守臣安抚山门。

据酉阳杂殂记载,长安二年(七o二年),武氏把一尊高与身等的合金佛像和九部乐,从大内请了出来,在彩乘象舆,羽卫四合的簇拥和她亲自参与下送至崇义坊招福寺,街中余香,数日不歇!

武则天还热心铸造佛像。着名的山西龙门佛窟就是她富贵妃时以脂粉钱二万贯刻造的,龙门的那尊女相佛像,传说是按照她的形容刻的,艺术造诣极深。据记载,长安四年(七o四年)夏四月,她下诏天下僧尼每天每人出一文钱,为在洛阳城北邙山的白司马坡铸造大佛像作贡献,很快就募集了一十七万贯。张廷圭唐会要载称,当年冬天,大佛像造成,女皇亲率百僚礼祖,情况极一时之盛。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为佛教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永昌元年(八八九年)敕僧等于玄武门北建立华严高座八会道场,与会僧尼数干,武氏亲制听华严诗并序。

二、于阗沙门提云般若谒武氏于洛阳,敕于魏国东寺翻译,至天授二年译出华严经佛境界分、法界无差别论等六部七卷。

三、天授三年,敕禁天下屠、钓,前后共八年。

四、长寿三年五月,敕天下僧尼隶祠部,不须属司宾。按唐初鸿胪寺有崇玄署掌道、释二教。后又置寺观监,贞观中省。

五、证圣元年,沙门义净游学天竺二十五年归国,带来梵本经律论近四百本。武氏御上束门迎接,敕于佛授记寺翻译。义净译出金光明最胜王经,武氏为制圣教序。

六、天册万岁一一年,洛阳弘道观主杜某求为僧,赐号玄嶷,赐夏腊三十,此为赐夏腊之始。玄嶷撰甄正论,以尊佛教。

七、圣历二年,敕沙门法藏于佛授记寺讲新译华严经,并引对长生殿,敷宣玄义,戍金师子章,封藏为贤首菩萨戒师。

八、长安四年,实义难陀白久视始译大乘入楞伽经,至本年圆满,戍七卷,武氏为制序。

可见武则天对佛教的推行也是不遗余力的,以上事迹,见全唐文卷九五、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新唐书卷四则天顺圣皇后本记,卷七十六武皇后传以及末高僧传卷二实义难陀传卷五法藏传等。

现存武则天的佛教着乍中,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四册载有:方广大庄严经序,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三藏圣教序、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禁僧道毁谤制、释教在道法上制、僧道并重敕等七篇,均选自全唐文卷九十七。

关于武则天的功过,历史上有不同的评论,因不属本文范围,这里不予引述。但是,武则天不失为历史上一个伟大女性,她的才能远远超过吕后与慈禧。她生生为护持佛教,绍隆三宝所作的贡献,也是不容抹煞的。白于她自身的业报,因果是不爽的,未能是非不分,混淆一起,或不加分析,轻率作出结论,这是值得引起历史评论家注意的。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砗磲文化:从佛教圣物变成珠宝市场新宠 砗磲文化:从佛教圣物变成珠宝市场新宠

大学演讲系列之寻觅爱的足迹—佛教文化的价值观 大学演讲系列之寻觅爱的足迹—佛教文化的价值观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佛教文化| 佛教的基本知识 佛教文化| 佛教的基本知识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佛教文化旅游的内涵与使命 佛教文化旅游的内涵与使命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大安法师: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风景园林于一体的扬州第一名胜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净慧法师: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存在“围墙”困境 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存在“围墙”困境

川西藏传佛教文化冬季探寻越野之旅 川西藏传佛教文化冬季探寻越野之旅

佛教造像珍品展揭示艺术发展流变 佛教造像珍品展揭示艺术发展流变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济群法师:以人本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学诚法师:佛教没有本命佛的说法,佛像不能随便佩戴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佛教寺院中的19个法事活动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佛教阿弥陀佛的感应故事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真禅法师: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印顺法师: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因果论 佛教因果论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陈永革: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农历七月是佛教欢喜月,非鬼节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白玛多吉:超越了宗教的佛教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姚卫群: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如何看待吸烟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陈星桥:佛教的圣物--舍利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香道微谈:佛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的?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陈红兵:建构生态观要以佛教缘起论为基石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龚隽: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蔡惠明:东渡扶桑,开创黄檗宗风--纪念隐元禅师诞生400周年 蔡惠明:东渡扶桑,开创黄檗宗风--纪念隐元禅师诞生400周年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洪修平:文化互动之果:中国佛教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潘桂明: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魏道儒:中国佛教的地位、命运与使命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郭元兴:中国佛教与医药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李志夫: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敦煌莫高窟—古丝路上的佛教宝库 敦煌莫高窟—古丝路上的佛教宝库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实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佛教看宇宙

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圣地,是信佛之人必到之所 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圣地,是信佛之人必到之所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佛教智慧如何为爱情保鲜?

实用佛教十七: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十七: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十四: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实用佛教十四: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关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关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

寺院是文化之载体 佛教不只是信仰 寺院是文化之载体 佛教不只是信仰

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 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

冯培德:佛教过分学术化的隐忧 冯培德:佛教过分学术化的隐忧

促进佛教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促进佛教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佛教如何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我有几点思考 佛教如何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我有几点思考

陈坚: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陈坚: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高振农: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高振农: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发挥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构建和谐六盘水

华方田:岭南佛教是澳门佛教的源头活水 华方田:岭南佛教是澳门佛教的源头活水

宋立道:西方生态伦理观与佛教生态伦理 宋立道:西方生态伦理观与佛教生态伦理

魏德东:谈谈“佛教团契” 魏德东:谈谈“佛教团契”

吕有祥:太虚大师对佛教平等观的阐发 吕有祥:太虚大师对佛教平等观的阐发

梦参长老:佛教的忍辱波罗蜜和阿Q精神有什么不同 梦参长老:佛教的忍辱波罗蜜和阿Q精神有什么不同

韩焕忠:佛教的圆融智慧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韩焕忠:佛教的圆融智慧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熙和分享】佛教中的孝文化 【熙和分享】佛教中的孝文化

“大悲心起抗疫情”主题佛教书画诗歌作品选刊(一) “大悲心起抗疫情”主题佛教书画诗歌作品选刊(一)

林国良:佛教的自由观与佛教的现代社会参与 林国良:佛教的自由观与佛教的现代社会参与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