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往生极乐世界以后,现前成就一切普贤大愿,令一切普贤大愿都得以圆满,之后利益一切众生。
往生极乐世界是现前普贤大愿的最快途径。我们在人间发的所有大愿,如“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等,这些境界只有到极乐世界后才能真实现前。有些老师对幼儿园的孩子说:“如果你现在好好读书,将来就会考上大学,那时候你所有的心愿都会实现。”当时小孩子也许觉得老师的话是天方夜谭,但他们长大以后就知道老师说的都是真的。同样,现在普贤大愿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当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以后,这些大愿都会变为现实。为什么在极乐世界能实现一切普贤大愿呢?《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往昔发愿:“若我成佛,于彼国中所有菩萨于大菩提咸悉位阶一生补处……若不尔者,不取菩提。”既然极乐世界的有情都是一生补处菩萨,这些菩萨当然能实现一切普贤大愿。因此,对凡夫人来讲非常遥远的普贤大愿,到极乐世界以后都将圆满实现,并且那时自己会具足度化众生的威力,不像现在这样相似地利乐有情,而是真实、恒常、无勤地利益有情,暂时将众生安置于人天善趣,究竟令众生断除一切障碍、获得无余涅槃。
大家应该知道,往生极乐世界最终是为了利益众生。华智仁波切在《现观庄严论总义》中说:大乘道的目标不是成佛,而是利益众生。现在个别人求生净土只是为了自己快乐,其实这种人不一定能往生,因为极乐世界没有自相的声闻缘觉行者。我在课堂上说了无数次,往生极乐世界的前提就是发菩提心。《观经》中也多次提到发菩提心。因此,作为修净土法的人,一定要发菩提心,否则自己的发愿是不究竟的。现在个别大德说,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当然,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念佛肯定有往生净土的因缘,但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忘了利益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后不是像三十三天的天人一样整天放逸、享受欲妙,极乐世界的主要事情就是利益众生。《极乐愿文》中对此讲得很清楚,极乐世界的菩萨每天前往杨柳宫、普陀山、邬金刹土等净土,在诸佛菩萨面前听受大乘妙法,之后以各种方式利益众生。《普贤行愿品》中的很多境界对我们来说是很难想象的,我们只能大概了解其意义,要真实感受这些境界是有困难的。比如,世界没有缩小,微尘没有扩大,但是一尘中却有无量世界,我们对此怎么样想也不理解。其实,这类道理在大乘经典中常有宣说。有一部佛经中说:现在我们这个世界正处于住劫,但有些众生觉得这个世界正处于坏劫,有些众生觉得正处于成劫,还有些众生觉得正处于空劫。这部经中又说:我们觉得是上方,而有些众生觉得是下方;我们觉得是左边,而有些众生觉得是右边。所以,众生的业力确实不可思议,在某种共同业感支配下,我们觉得世界是这样的,而在另一种共同业感支配下,很多众生觉得世界是另一种样子。如果能经常思维这些道理,我们就会知道:虽然现在很难想象《普贤行愿品》中的境界,但自己还是要以信心接受这些道理,因为它们是无法否认的真理。
其实在佛教中,信心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他就会舍弃很多珍贵的道理。现在很多世间人对佛教嗤之以鼻,根本不放在眼里,以这种态度,他们永远也无法趣入佛法的智慧大海。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以智慧对佛法进行观察、研讨、辩论,但在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以信心趣入佛法。在佛教的历史上,很多开悟者显现上是笨笨的,并不是特别聪明。现在有些人看起来很聪明,说话时眼睛一直转来转去,对天下大事无所不知,可是这种人不一定能开悟,因为他们小聪明太多了,对什么真理都产生邪分别念: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这里说错了,那里也不合理。在他们的分别念当中,什么都没办法接受,唯一能接受的就是自己的想法,可是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大堆邪见。密宗的续部中说,如果有稳固的信心,即使愚笨者也很容易证悟法性。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如此,为什么往往是不识字的老人临终时出现各种瑞相,安详往生极乐世界?原因也是这样的。因此,对于殊胜的普贤大愿,即使现在不能理解,我们也应该以信心接受,这样能圆满很多资粮。更新于:5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