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法师: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2024-08-11 汉传人物

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觉 醒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是缺陷多、苦难多的世界。面对这个多苦多难的世界,而引发向往美好的世界,是应该的,也是一切人类内在自觉所共有的。透视现实的痛苦与残缺,不断地批判、超越现实,从内在自觉所产生的对美好生活与世界的追求,是净土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净土思想是大乘佛教的理想与核心,不仅包括往生净土,更强调净化国土。但是,一味强调往生净土,而不重视现世人生的净化与提升,这其实离佛陀设立净土法门的本意甚远。

一、净土的存在根据

净土是佛陀所开示的法门,这是从佛陀大悲与智慧海中流露出来的意趣。作为凡夫的我们,因为受烦恼情识的限制,只能看见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的经验世界的种种染污,往往容易对净土的存在生起怀疑。而且,对于自己凡胎肉眼所未见的净土,很难生起信心。因此,诸佛慈悲,为众生宣说净土的种种状况;祖师大德通过自己的精进修行,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时,通过我们的理性分析、逻辑推理能力,也能得到一些有关净土的信息。

第一,自佛陀的圣言量中知有净土的存在。佛陀在《阿弥陀经》中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佛陀是圣人,他所讲的话一定不会错。在佛的三十二相中,有一相名广长舌相,舌头伸出能盖住鼻子和脸。他能有此殊胜,因为他从不说谎话。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在宇宙中有一极乐世界,这话是绝对可以信赖的。

第二,历史上往生净土事迹知有净土的存在。 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及他弟弟编的《净土圣贤录》共有上、中、下三册,记载历代高僧大德修持净土法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以及往生净土的事迹。例如最早净土宗祖师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结社念佛,就曾有三次亲见阿弥陀佛现身。唐朝善导大师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每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口出一道光明,念十句阿弥陀佛,口出十道光明,所以被称为光明和尚。近代的印光大师,一生念阿弥陀佛,最后能预知时至。就是在家居士念佛往生净土的人也很多。由往生种种瑞相,可以推知净土的真实存在性。

第三,从科学证明确知净土的存在。就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而论,已知太阳系以外尚有其它星系,银河系外尚有其它银河系,宇宙是广大无垠的,实在超出以往人类的想象。可以肯定地说,地球世界以外,尚有很多其它世界。

二、人间净土的理想

我们需要一个怎么样的净土呢?我们要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世界能像药师如来的净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弥勒净土一样,不论是哪一样净土,我们总要使人间也成为一个净土,我们如何建设人间的净土呢?

第一、要有美好的环境--这美好的环境,道路,如极乐世界一样的平坦;建筑房屋、树木花草,像极乐净土一样的整齐。环境非常干净,公共设施非常美好,社会中只有公益,没有公害;只有美好,没有脏乱。

第二、要有安全的居所--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安全的居所,没有坏人的侵犯迫害,没有台风、洪水、地震等天灾,邻居都是有道德的善友,我们旅行很方便而自由,看到的都是慈祥的面孔,听到的都是美好的音声,我们家庭的四周都是公园、学校、图书馆、文化中心,并且到处都是树木花草。

第三、要有善良的亲友--彷佛极乐世界一样,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我们的亲戚朋友都是正直高尚人士,不以金钱相结合,不以酒肉享乐相交往,大家以论道做朋友,以知识来做朋友,以修行来做朋友,我们以服务、喜舍、布施来做朋友。

第四、要有自由的生活--我们在家庭也好,在社会也好,在路上也好,都不感到有危险有迫害,三更半夜走在黑暗的陋巷中也没有危险。人人都有自由,也不侵犯别人的自由。政治,人人有自由参与的权利;商业,人人有自由经营的权利;正当的娱乐活动,大家都可以自由参加。尊重别人的自由,就是尊重自己的自由。

第五、要有净化的感情--人又称为有情众生,也就是说:人的生存从情爱而来,感情是少不了的。可是感情最容易被污染,像盲人瞎马,我们必需以智慧来净化感情,以慈悲来引导感情。要实现生活中的净土,必须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心理。如果我们的心不改,每天在贪、瞋、痴里打转,走遍天下,即使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也不是我们的净土。

三、人间净土的实现

建设人间净土,近代大德以《维摩诘经》的一句话作为根据,即若菩萨戒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而且,包括佛教界所提倡的心灵环保都是以此为依据。但是,《维摩诘经》提出十七种净土之行,这才是建设人间净土所应成就的净土行。下面,我们依这十七种净土行分成几点,提出实现人间净土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菩提心、良心、深心、精进,这说明实现人间净土是大乘菩萨的宏愿、功德。成就人间净土,这是菩萨为了能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生起的愿心;为了成就菩提心,所以能够不辞辛劳,修习种种功德事业。在这现实的社会,别人对我们的侮辱,不必认为可耻;工作卑微,不要以为自己下贱;艰难困苦,也不必视为挫折失败;事业顺利,有了光明的前途,也不必过分志得意满;我们为人服务,度化众生,也不要认为是负担麻烦。心中有了勤奋的愿力,就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如此,道行会越来越深,净土也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现在的佛教界,不管出世或入世,各有两种现象:讲入世的人,有的太过于入世,整天在名利上讨生活,在人情上攀缘,这种人太过世俗化,离佛道已远。另一种人虽有慈心悲愿,却没有智慧远见去思考佛教深层的前途问题,因此只是胡搞活动,不能真正把握佛教的何去何从。讲出世的人,一种太过于出世,只知赶快参禅悟道、念佛往生,把众生丢在一边,这种人是藉修行而自修,与佛教的人间性格背道而驰。另一种人口口声声清净无为、无欲无贪,其实心怀嫉妒、自我标榜,这种人只是藉修行之名而懒惰,实是佛教中的焦芽败种。

现代的佛教徒,在复兴佛教、普济群生的前提下,我们应以观音的慈悲,给众生方便,为众生服务;以文殊的智慧,引导众生走出迷途,获得光明;以地藏的愿力,使佛法进入每个家庭里,传遍世界每个角落;以普贤的功行,契理契机,随顺众生,行难行能行之事。而四大菩萨中,大都是以在家菩萨的形相示现,只有地藏菩萨是出家的僧相。看起来,现代佛教今后还要靠在家信徒,以大乘佛教的菩萨精神,建设现代佛教会比较容易些。

第二,布施。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韩国、日本等地,能在当地社会普遍被接受,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佛教能注重资生的贡献,利众的事业,帮忙解决民生问题。佛陀时代,信徒纷纷供养精舍给佛陀,作为弘法利生之用。在《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中,佛陀谆谆告诫仁君治国之道,其中一项是:让人民资具充足,不虞匮乏。经中描述极乐净土或东方琉璃净土,都是生活自在,衣食无虑,民生富庶,物质随心所欲,人民在安乐的环境中修学办道。由此可见,佛教是非常重视资生用具与社会事业的完备,这也是建设人间净土所必须的。

只要能对国计民生、对社会大众的经济利益、幸福快乐生活有所增加的事业,佛教徒都应该去做,这叫做普济群生。现代佛教所需要的,必定是合乎现代大众所需要的;现代大众所不需要的,应该是现代佛教所不取的。建设人间净土,要求佛弟子能够做种种利生事业,促进社会的进步与改善。

第三,忍辱。成就人间净土,这是一种菩萨道的行为,也是一条艰难、痛苦的道路,需要一种忍辱负重的精神,以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有一首偈语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低了头,就能看见水中天;退了步,就能把秧插满田,这实在是耐人寻味的话。

第四,禅定、智慧。禅心,是清净自在而无所挂碍的净土。把我们自己安住在禅的里面,禅就是我的净土。 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时代里,社会给予我们各种人情世故的束缚,种种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安住在禅心里面,不从我们的内心求解脱,不从心理上去建設淨土,就不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要想实现净土,还要有智慧、灵巧。用智慧、灵巧来生活,地狱都是他的净土;没有智慧灵巧,容易让人牵着鼻子走,东风吹东边倒,西风吹西边倒。我们生活在世间,无论养育儿女或是教导学生,都必须训练他们学习智慧灵巧,才能创造人间净土。

第五,自守戒行,不讥被缺。作为一个佛教徒,目的在于运用佛法净化身心。佛法的具体内容,便是戒、定、慧三无漏学,所以从释尊于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法轮,开始宣讲八正道及四圣谛,便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的另一种表现法。所谓修道,即是实践八正道、体验四圣谛。修道的目的是在于除却一切苦难的折磨,获得解脱安乐的幸福。八正道是修行的条件和方法,四圣谛是流转生死及出离生死的原理原则。必须照著去做,才能如愿幸福。也就是说,为了离苦得乐,化污秽的身口意三类行为,成清净的身口意三业,就必须遵守修行规则的约束。佛制戒律,不仅是为使佛教徒适应所处时空环境的风土人情,以及社团的公约、国家的法令,更进一步是为促成每一个人身口意的净化,并且保障这三种行为的不断净化,也用此净化的功能,奉献给他人、影响到他人,以达成由净化个人而净化社会、净化国家的目的。也就是说,营造人间净土,必须要从行为的净化开始,要想净化人的行为,必须遵守佛的戒律。

第六,十善法、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五戒十善就是人间的佛教,实行五戒十善就是净化人间净土。其实十善也是五戒的再扩大。比方说,身业修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修持不妄言、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业修持不贪、不瞋、不邪见。有了邪见,思想错误,自害害人,一生都痛苦不堪。不邪见,佛教称为慧学,最终的目标就是在启发自性智慧,破除邪见。

佛教有喜乐的性格,有欢喜的精神,所谓喜无量、悲无量,要把欢喜布满人间。讲苦,是让我们认识苦的实相。苦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来解脱苦恼,得到欢喜,才是佛陀说苦谛的真正用心。佛说诸行无常,无常很好,无常可以变幻,坏的可以变好;不幸的命运,因为无常,它会否极泰来,时来运转另有生机;因为无常,所以命运不是定型的。我们如何来散布欢喜的种子,让举世之间都能得到佛法,大家都在幸福美满欢喜中过日子。

有时候,物质上的生活这么丰富,经济成长,一切繁荣,也不一定能解决人的痛苦。金钱多、物质多,带给人的烦恼也很多。佛法的欢喜,是要我们从法喜、从禅悦、从真理中去体会内心的自在、内心的安乐。如果我们民间的信仰,只是建立在贪的上面,向菩萨、一切神明要求贪取,要平安,要富贵,要家庭美满,要长寿,中奖券,这种以贪婪为出发点的宗教层次,并不高尚。我们应该把信仰建立在舍上面,信仰宗教是奉献的,是牺牲的,是利众的。人间佛教的利他性格,应该具有这种慈、悲、喜、舍的精神,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

第七,具有无量方便。在群体生活中,无论是读书、做人、做事,为社会为国家,都需要有无量的方便作为我们的净土。我们的佛法要洒脱,要高人一等,就要用超越的智慧,来看大乘方便法门。所以,大乘的方便也是我们的净土。

第八,回向心。建设人间净土,就必须在这个世间从事种种利生事业,因此就需要我们具有一颗回向心,能够将自己的种种功德,回向给十方众生,祈愿人间净土早日实现。

佛法的内容浩瀚无涯,宗派林立繁多,但是,无论是禅宗、净土宗,还是般若中观,都可以作为我们建设人间净土的指导。说到禅,历代的祖师们,参禅都不求成佛,只求开悟。在人间悟道以后,当下的生活能够解脱,能够安住身心,获得现在身心的自在,所谓的明心见性,就满足了。所以禅者是最有人间性了。

净土也是一样。净土行人希望求生净土,也是要现世念佛,念佛功夫不够,也是无法往生的,所以把现实的世界,做为立足点,老实念佛、修持,别无快捷方式。对于现代家庭、对于忙乱的社会人生,净土是安定我们身心的良方。假如你禅净双修,更能契合人间佛教的思想。

人间净土是过着一种有物质也有精神的生活,物质、精神的生活是同等的重要。有向心外追求的,也有心内的世界;有前面的世界,也有回头的世界。不是盲从,一味往前冲,冲得头破血流,也要懂得回头是岸。人间佛教有拥有的,也有空无的;有群居的,也有独处的。把世间所有的一切都调和起来,使人间成为最美好的生活。

极乐世界是我们幸福的国土,是身心永久的故乡;涅槃解脱是我们安乐的世界,是身心安住的家园;清净佛国是我们究竟的依止,是身心永恒归宿。但是极乐世界的往生,需要靠现世人生的千番历炼、百般修行,才能达到不生不灭的境地。涅槃的证悟需要落实于生死苦海,去观照染净不二的实相,才能成就涅槃的解脱妙果。佛国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也不在未来流光,而在当下人间净土的建立,现世人生的庄严。因此,我们目前所要努力的是去净化我们的现世生活,使它成为美满、幸福、快乐、光明的归宿,能够如此,这个归宿必定是我们身心得以安住的家园。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知识】打坐有必要坐很久吗? 【佛教知识】打坐有必要坐很久吗?

难怪孙悟空的毫毛有84000根,你看和谁有关?出自佛教典故 难怪孙悟空的毫毛有84000根,你看和谁有关?出自佛教典故

惟觉法师:佛教的理财观 惟觉法师:佛教的理财观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不虚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不虚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崇慈法师答:在佛教关于“灾难”的说法当中,有没有“末日说”和“毁灭说”的说法? 崇慈法师答:在佛教关于“灾难”的说法当中,有没有“末日说”和“毁灭说”的说法?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_成佛的标准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_成佛的标准

净土法门法师:第一批走的是谁? 净土法门法师:第一批走的是谁?

明贤法师:佛教与科学没有兼并的必要 明贤法师:佛教与科学没有兼并的必要

净土法门法师:文学家诗人的作品宣传情爱要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文学家诗人的作品宣传情爱要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嫉贤妒能罪业极重,因果善恶不能抵消 净土法门法师:嫉贤妒能罪业极重,因果善恶不能抵消

佛教的因果观念 佛教的因果观念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一)认识大悲菩萨的修行意义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一)认识大悲菩萨的修行意义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九)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九)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风景优美 历史厚重的佛教圣地,泗洲寺,值得一看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大安法师: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大安法师: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黄毅会见国内外佛教高僧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确认死亡的正面意义?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确认死亡的正面意义?

净土法门法师:三世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三世因果

慈法法师:安居第五十日(一):净土教法的分水岭 慈法法师:安居第五十日(一):净土教法的分水岭

惟传法师:礼佛的三个重要意义 惟传法师:礼佛的三个重要意义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那些来自佛教的词汇,汉语给予了佛教最高的“礼遇”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首届“鸡足山迦叶宗风与山林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静波法师:佛教的福报不能只知道“不即”,而忽略了“不离”

智海法师答:净土法门是来生法门,内心很排斥 智海法师答:净土法门是来生法门,内心很排斥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社会之不安定,人心浮躁,造作恶业的人愈来愈多的原因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社会之不安定,人心浮躁,造作恶业的人愈来愈多的原因

大安法师:修净土人,最忌夹杂--觉明妙行菩萨 大安法师:修净土人,最忌夹杂--觉明妙行菩萨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佛教圣众因缘集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这个就是修行真实​的意义所在! 这个就是修行真实​的意义所在!

净土法门法师: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因果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佛教圣众因缘集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现代因果报应录:地藏菩萨灵感记 现代因果报应录:地藏菩萨灵感记

现代因果报应录:窦芳转眼成痴呆 现代因果报应录:窦芳转眼成痴呆

观世音菩萨现代感应 观世音菩萨现代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生死无间 净土法门法师: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生死无间

玉石收藏热背后的文化意义 玉石收藏热背后的文化意义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吉凶祸福不要去问人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吉凶祸福不要去问人

净土法门法师:盗三宝物,一针一线,亦堕阿鼻地狱 净土法门法师:盗三宝物,一针一线,亦堕阿鼻地狱

达照法师: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达照法师: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果报是从哪里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果报是从哪里来的?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林松柏:现代因果报应录(九十七)全街火灾.素食馆免 林松柏:现代因果报应录(九十七)全街火灾.素食馆免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净因法师: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一章 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第一节 佛教生死观

现代因果实录:放生感应录(二) 现代因果实录:放生感应录(二)

净土法门法师: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 净土法门法师: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修福积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修福积德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因果报应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因果报应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我得福,他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我得福,他背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佛教最感人的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对人好,可是切记不要掺杂情爱思想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对人好,可是切记不要掺杂情爱思想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四种净土?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四种净土?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第一佛经翻译家——佛教八宗之祖鸠摩罗什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将一切思想灭尽了不起,如明镜现前,是佛性否?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将一切思想灭尽了不起,如明镜现前,是佛性否?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政治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缘起的原始要终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缘起的原始要终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六、佛教与民治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风靡清宫的十八子手串有何寓意?佛教十八界都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教育,产生的作用不可思议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教育,产生的作用不可思议

现代因果报应录:奸商家破,财尽人亡 现代因果报应录:奸商家破,财尽人亡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正果法师:人间佛教寄语

现代因果报应录:冤狱报应 现代因果报应录:冤狱报应

历史以及现代被雷劈打的真实案例 历史以及现代被雷劈打的真实案例

净土法门法师:佛家从破身见下手 净土法门法师:佛家从破身见下手

净土法门法师:永远保持清净心 净土法门法师:永远保持清净心

大安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大安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净土法门法师:起心动念远离颠倒 净土法门法师:起心动念远离颠倒

净土法门法师:人都做不好,佛也念不好 净土法门法师:人都做不好,佛也念不好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什么最重要,清净心最重要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什么最重要,清净心最重要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这就是所谓的改造命运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这就是所谓的改造命运

蕅益大师:观泉开士化万人早生念佛同生净土序 蕅益大师:观泉开士化万人早生念佛同生净土序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你的心动,这个亏吃大了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你的心动,这个亏吃大了

净土法门法师: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 净土法门法师: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

净土法门法师:用清净心去报恩,不要有情执 净土法门法师:用清净心去报恩,不要有情执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俊美的相貌是靠什么修成的?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俊美的相貌是靠什么修成的?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自性清净心里没有祸福、善恶、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自性清净心里没有祸福、善恶、因果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1.答卓左车弥陀疏钞三十二问(原问附)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1.答卓左车弥陀疏钞三十二问(原问附)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3.答元赓问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3.答元赓问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放下在心不在事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放下在心不在事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你每天批评,就显示你的心不清净,你对于佛法修学毫不得力 净土法门法师:你每天批评,就显示你的心不清净,你对于佛法修学毫不得力

净土法门法师: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新兴的国土,你心不清净去不了 净土法门法师: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新兴的国土,你心不清净去不了

憨山大师:自称禅净双修者,实则是无禅无净土 憨山大师:自称禅净双修者,实则是无禅无净土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