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 汉传人物
第六品安忍
1.一瞋能摧毁 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 一切诸福善。
2.罪恶莫过瞋, 难行莫胜忍;
故应以众理, 努力修安忍。
3.若心执灼瞋, 意即不寂静,
喜乐亦难生, 烦躁不成眠。
4.纵人以利敬, 恩施来依者,
施主若易瞋, 反遭彼弑害。
5.瞋令亲友厌, 虽施亦不依。
若心有瞋恚, 安乐不久住。
6.瞋敌能招致 如上诸苦患。
精勤灭瞋者, 享乐今后世。
7.强行我不欲, 或挠吾所欲,
得此不乐食, 瞋盛毁自他。
8.故应尽断除 瞋敌诸粮食;
此敌唯害我, 更无他余事。
9.遭遇任何事, 莫扰欢喜心;
忧恼不济事, 反失诸善行。
10.若事尚可为, 云何不欢喜?
若已不济事, 忧恼有何益?
11.不欲吾与友, 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 于敌则反是。
12.乐因何其微, 苦因极繁多;
无苦无出离, 故心应坚忍。
13.苦行伽那巴, 无端忍烧割;
吾今求解脱, 何故反畏怯?
14.久习不成易, 此事定非有;
渐习小害故, 大难亦能忍。
15.蛇及虻蚊噬、 饥渴等苦受,
乃至疥疮等, 岂非见惯耶?
16.故于寒暑风、 病缚捶打等,
不宜太娇弱; 若娇反增苦。
17.有人见己血, 反增其坚勇;
有人见他血, 惊慌复闷绝。
18.此二大差别, 悉由勇怯致;
故应轻害苦, 莫为诸苦毁。
19.智者纵历苦, 不乱心澄明;
奋战诸烦恼, 虽生多害苦。
20.然应轻彼苦, 力克贪瞋敌。
制惑真勇士, 余唯弑尸者。
21.苦害有诸德: 厌离除骄慢,
悲愍生死众, 羞恶乐行善。
22.不瞋胆病等 痛苦大渊薮,
云何瞋有情? 彼皆缘所成。
23.如人不欲病, 然病仍生起;
如是不欲恼, 烦恼强涌现。
24.心虽不思瞋, 而人自然瞋。
如是未思生, 瞋恼犹自生。
25.所有众过失, 种种诸罪恶,
彼皆缘所生, 全然非自力。
26.彼等众缘聚, 不思将生瞋;
所生诸瞋恼, 亦无已生想。
27.纵许有主物, 施设所谓我,
主我不故思: 将生而生起。
28.不生故无果。 常我欲享果,
于境则恒散; 彼执永不息。
29.彼我若是常, 无作如虚空;
纵遇他缘时, 不动无变异。
30.作时亦如前, 则作有何用?
谓作用即此, 我作何相干?
31.是故一切法, 依他非自主。
知已不应瞋 如幻如化事。
32.由谁除何瞋? 除瞋不如理。
瞋除诸苦灭, 故非不应理。
33.故见怨或亲 非理妄加害,
思此乃缘生, 受之甘如饴。
34.若苦由自取, 而人皆厌苦,
以是诸有情, 皆当无苦楚。
35.或因己不慎, 以刺自戮伤;
或为得妇心, 忧伤复绝食;
36.纵崖或自缢, 吞服毒害食;
妄以自虐行, 于己作损伤。
37.自惜性命者, 因惑尚自尽;
况于他人身, 丝毫不伤损?
38.故于害我者, 心应怀慈愍;
慈悲纵不起, 生瞋亦非当。
39.设若害他人 乃愚自本性,
瞋彼则非理; 如瞋烧性火。
40.若过是偶发, 有情性仁贤,
则瞋亦非理; 如瞋烟蔽空。
41.棍杖所伤人, 不应瞋使者;
杖复瞋使故, 理应憎其瞋。
42.我昔于有情, 曾作如是害;
既曾伤有情, 理应受此损。
43.敌器与我身, 二皆致苦因;
双出器与身, 于谁该当瞋?
44.身似人形疮, 轻触苦不堪;
盲目我爱执, 遭损谁当瞋?
45.愚夫不欲苦, 偏作诸苦因;
既由己过害, 岂能憎于人?
46.譬如地狱卒, 及诸剑叶林,
既由己业生, 于谁该当瞋?
47.宿业所引发, 令他损恼我,
因此若堕狱, 岂非我害他?
48.依敌修忍辱, 消我诸多罪;
怨敌因我忍, 堕狱久受苦。
49.若我令受害, 敌反饶益我,
则汝粗暴心, 何故反瞋彼?
50.若我有功德, 必不堕地狱。
若吾自守护, 则彼何所得?
51.若以怨报怨, 则敌不护罪;
吾行将退失, 难行亦毁损。
52.心意无形体, 谁亦不能毁;
若心执此身, 定遭诸苦损。
53.轻蔑语粗鄙, 口出恶言辞,
于身既无害, 心汝何故瞋?
54.谓他不喜我; 然彼于现后,
不能毁损我, 何故厌讥毁?
55.谓碍利养故; 纵我厌受损,
吾利终须舍, 诸罪则久留。
56.宁今速死殁, 不愿邪命活;
苟安纵久住, 终必遭死苦。
57.梦受百年乐, 彼人复苏醒;
或受须臾乐, 梦已此人觉;
58.觉已此二人, 梦乐皆不还。
寿虽有长短, 临终唯如是!
59.设得多利养, 长时享安乐,
死如遭盗劫, 赤裸空手还。
60.谓利能活命, 净罪并修福;
然为利养瞋, 福尽恶当生。
61.若为尘俗活, 复因彼退堕,
唯行罪恶事, 苟活义安在?
62.谓谤令他疑, 故我瞋谤者;
如是何不瞋 诽谤他人者?
63.谓此唯关他, 是故吾堪忍;
如是何不忍 烦恼所生谤?
64.于佛塔像法, 诽诋损毁者,
吾亦不应瞋; 因佛远诸害。
65.于害上师尊, 及伤亲友者,
思彼皆缘生, 知已应止瞋。
66.情与无情二, 俱害诸有情,
云何唯瞋人? 故我应忍害。
67.或由愚损人, 或因痴还瞋;
此中孰无过? 孰为有过者?
68.因何昔造业, 于今受他害?
一切既依业, 凭何瞋于彼?
69.如是体解已, 以慈互善待。
故吾当一心, 勤行诸福善。
70.譬如屋着火, 燃及他屋时,
理当速移弃 助火蔓延草。
71.如是心所贪, 能助瞋火蔓,
虑火烧德屋, 应疾厌弃彼。
72.如彼待杀者, 断手获解脱;
若以修行苦, 离狱岂非善?
73.于今些微苦, 若我不能忍,
何不除瞋恚—— 地狱众苦因?
74.为欲曾千返 堕狱受烧烤;
然于自他利, 今犹未成办。
75.安忍苦不剧, 复能成大利;
为除众生害, 欣然受此苦。
76.人赞敌有德, 若获欢喜乐;
意汝何不赞, 令汝自欢喜?
77.如是所生乐, 唯乐无性罪,
诸佛皆称许; 复是摄他法。
78.谓他获乐故, 然汝厌彼乐;
则应不予酬; 此坏现后乐。
79.他赞吾德时, 吾亦欲他乐;
他赞敌功德, 何故我不乐?
80.初欲有情乐, 而发菩提心;
有情今获乐, 何故反瞋彼?
81.初欲令有情, 成佛受他供;
今见人获利, 何故生嫉恼?
82.所应恩养亲, 当由汝供给;
他亲既养护, 不喜岂反瞋?
83.不愿人获利, 岂愿彼证觉?
妒憎富贵者, 宁有菩提心?
84.若已从他得, 或利在施家,
二俱非汝有, 施否何相干?
85.何故弃福善、 信心与己德?
不守已得财, 何不自瞋责?
86.于昔所为恶, 犹无忧愧色,
岂还欲竞胜 曾培福德者?
87.纵令敌不喜, 汝有何可乐?
唯盼敌受苦, 不成损他因。
88.汝愿纵得偿, 他苦汝何乐?
若谓满我愿, 招祸岂过此?
89.若为瞋渔夫 利钩所钩执,
陷我入地狱, 定受狱卒煎。
90.受赞享荣耀, 非福非增寿,
非力非免疫, 非令身安乐。
91.若吾识损益, 赞誉有何利?
若唯图称心, 应依饰与酒。
92.若仅为虚名, 失财复丧命,
誉词何所为? 死时谁得乐?
93.沙屋倾颓时, 愚童哀极泣;
若我伤失誉, 岂非似愚童?
94.声暂无心故, 称誉何足乐?
若谓他喜我, 彼赞是喜因;
95.受赞或他喜, 于我有何益?
喜乐属于彼, 少分吾不得。
96.他乐故我乐; 于众应如是。
他喜而赞敌, 何故我不乐?
97.故我受赞时, 心若生欢喜,
此喜亦非当, 唯是愚童行。
98.赞誉令心散, 损坏厌离心,
令妒有德者, 复毁圆满事。
99.以是若有人, 欲损吾声誉,
岂非救护我, 免堕诸恶趣。
100.吾唯求解脱, 无须利敬缚;
于解束缚者, 何故反生瞋?
101.如我欲趣苦, 然蒙佛加被,
闭门不放行, 云何反瞋彼?
102.谓敌能障福; 瞋敌亦非当。
难行莫胜忍, 云何不忍耶?
103.若我因己过, 不堪忍敌害,
岂非徒自障 习忍福德因?
104.无害忍不生, 怨敌生忍福。
既为修福因, 云何谓障福?
105.应时来乞者, 非行布施障;
授戒诸方丈, 亦非障出家。
106.世间乞者众, 忍缘敌害稀。
若不外施怨, 必无为害者。
107.故敌极难得, 如宝现贫舍;
能助菩提行, 故当喜自敌。
108.敌我共成忍, 故此安忍果,
首当奉献彼; 因敌是忍缘。
109.谓无助忍想, 故敌非应供;
则亦不应供 正法修善因。
110.谓敌思为害, 故彼非应供;
若如医利我, 云何修安忍?
111.既依极瞋心, 乃堪修坚忍;
故敌是忍因, 应供如正法。
112.本师牟尼说: 生佛胜福田。
常敬生佛者, 圆满达彼岸。
113.成佛所依缘, 有情等诸佛。
敬佛不敬众, 岂有此言教?
114.非说智德等, 由用故云等;
有情助成佛, 故说生佛等。
115.应供慈心者, 因彼珍贵故;
敬佛福德广, 亦因佛尊贵。
116.助修成佛故, 应许生佛等。
然生非等佛 无边功德海。
117.唯佛功德齐; 于具少分者,
虽供三界物, 犹嫌不得足。
118.有情具功德: 能生胜佛法;
唯因此德符, 即应供有情。
119.无伪众生亲—— 诸佛唯利生。
除令有情喜, 何足报佛恩?
120.利生方足报 舍身入狱佛,
故我虽受害, 亦当行众善。
121.诸佛为有情, 尚且不惜身;
愚痴骄慢我, 何不侍众生?
122.众乐佛欢喜, 众苦佛伤悲;
悦众佛愉悦, 犯众亦伤佛。
123.遍身着火者, 与欲乐不生;
若伤诸有情, 云何悦诸佛?
124.因昔害众生, 令佛伤心怀;
众罪我今悔, 祈佛尽宽恕!
125.为令如来喜, 止害利世间;
任他践吾顶, 宁死悦世主。
126.大悲诸佛尊, 视众犹如己;
生佛既同体, 何不敬众生?
127.悦众令佛喜, 能成自利益,
能除世间苦, 故应常安忍。
128.譬如大王臣, 虽伤众多人,
谋深虑远者, 力堪不报复。
129.因敌力非单, 王势即彼援。
故敌力虽弱, 不应轻忽彼。
130.悲佛与狱卒, 吾敌众依怙,
故如民侍君, 普令有情喜。
131.暴君纵生瞋, 不能令堕狱;
然犯诸有情, 定遭地狱害。
132.如是王虽喜, 不能令成佛;
然悦诸众生, 终成无上觉。
133.云何犹不见 取悦有情果:
来生成正觉, 今世享荣耀。
134.生生修忍得: 貌美无病障、
誉雅命久长、 乐等转轮王。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一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六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一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四卷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1)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8)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9)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3)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10)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七)-海仁老法师(8)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2)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谛公老法师 年谱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教育,产生的作用不可思议
印光大师:何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转变由心是怎么回事?(186-188)
明旸法师:八苦
明旸法师:“地藏菩萨”圣号的由来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六章 禅宗史话
慈舟法师:慈舟大师开示录之圆瑛老法师序
慧远大师:慧远法师简介_慧远大师个人资料
净土法门法师:佛家从破身见下手
净土法门法师:永远保持清净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佛菩萨放生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起心动念远离颠倒
净土法门法师:人都做不好,佛也念不好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什么最重要,清净心最重要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这就是所谓的改造命运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你的心动,这个亏吃大了
净土法门法师: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
净土法门法师:用清净心去报恩,不要有情执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俊美的相貌是靠什么修成的?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自性清净心里没有祸福、善恶、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放下在心不在事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你每天批评,就显示你的心不清净,你对于佛法修学毫不得力
净土法门法师: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新兴的国土,你心不清净去不了
净土法门法师:用她做挡箭牌,守护着自己的清净平等心
净土法门法师:古时候众生比我们现在好度原因在哪里?他们神定气和
净土法门法师:真正想成就,得有清净的环境
净土法门法师:根本就不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
净土法门法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
海云继梦:罗汉/菩萨的定位
寂静法师:为何总是入不敷出_总是入不敷出该怎么办?
遇到事情才想起佛菩萨?初学佛者要警惕这些修行上的“误区”
寂静法师:能量阅读《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寂静法师:生命的含义_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_怎么去明确生命的意义?
寂静法师:企业遇到瓶颈,如何通过积功累德去解决?
寂静法师:如果堕过胎该怎么办_如何化解堕胎的果报?
寂静法师:婚姻的缘份是注定的吗_为什么婚姻总会有问题矛盾?
寂静法师:没有命运 只有选择
宣化上人:菩萨是最注重孝道,孝顺父母、孝顺佛
寂静法师:转化的方法就是佛法,要用心好好学习佛法
寂静法师:生命中遇到无能为力的事怎么办_如何面对生命中无能为力的事?
寂静法师:让人生顺利的四大法宝
寂静法师:念经、念咒一定要念准音才有效吗?
寂静法师:什么是“文化”呢_有知识就是有文化吗?
寂静法师:与神相遇的女孩,与爱相应的奇迹
寂静法师:最殊胜、最有效果的供养!
寂静法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寂静法师:成功三要素
寂静法师:信靠佛才有希望
寂静法师:改变风水其实就是要改变心
寂静法师:能量的源泉
寂静法师:佛法与教育
大安法师: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如何在梦中见到佛菩萨!
净土法门法师:修因得果
梦参法师:受三皈依后要常观想佛菩萨放光照身
供佛菩萨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善根深厚,当下觉悟
净土法门法师:布施的习性为何没带来今生
净土法门法师:清净行怎么修?
净土法门法师:生病的人最怕成天想这个病能不能好?那肯定送命
净土法门法师:不两舌,不看僧过,培养自己的清净心!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斋,主要就是清净心,把斋都看作素食是错误的
净土法门法师:真用功的人,念这个经,遍遍体会不相同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方法妙,妙极了
这样求佛菩萨叩头拜忏,用处不大
净土法门法师:清净心现前,佛就现前,你就会见到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法师:别人对我们有误解,请问该不该去解释?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境界里头,心是清净寂灭,生无量智慧、无量德能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叁步曲,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法师:十善业道帮助你得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要用真心听经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能免疫,不会被传染
净土法门法师:最讨厌的人,最怨恨的人,在他身上修什么?
宣化上人:菩萨为什么作布施眼睛的功德
单单听见〈药王菩萨本事品〉,就得无量无边功德(宣化上人)
心经
金刚经
大悲咒
楞严经
法华经
药师经
华严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长阿含经
地藏经
普门品
悟道因缘故事
素食名人
新闻资讯
学诚法师
佛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