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七品 精进

2024-06-21 汉传人物

第七品精进

一、劝勉精进

1.忍已需精进,

如上修习安忍以后,就应该开始精进了;

精进证菩提;

唯有努力精进,才能速证无上菩提。

无风灯不动,

就像没有风,灯焰就不会晃动;同样,

无勤福不生。

如果缺乏精进,福德智慧也很难产生。

二、精进之定义

2.进即勇于善。

精进就是一种热衷于修习善法的心理状态。

三、如何精进

(一)断除不精进

1.认识不精进

下说其违品:

以下将先说明精进的障碍:

懈怠耽劣事、

贪图安乐、爱着凡俗卑劣的事物、

自轻而退怯。

看轻自己、畏怯不敢修习善法。

2.如何断除

(1)断除好逸之懈怠

Ⅰ、观察懈怠之因

3.贪图懒乐味、

如果一个人老是贪图懒洋洋的舒适感受、

习卧嗜睡眠、

喜欢躺卧床席、爱好睡眠,

不厌轮回苦,

而且丝毫不厌倦轮回的痛苦,

频生强懈怠。

那么就会经常产生强而有力的懈怠。

Ⅱ、如何断除

(Ⅰ)思惟死苦

4.云何犹不知:

为什么到今天我还不能醒悟:

身陷惑网者,

被烦恼巨网所缠缚的人,

必入生死狱,

一定会被迫进入六道轮回的牢狱中,

终至死神口?

最后再被送进死神的口里呢?

5.有生必有死,

死神像这样不断夺走人类的生命,

汝岂不见乎?

难道你们没看见吗?

然乐睡眠者,

但是那些贪睡的人们竟然视若无睹,

如牛见屠夫。

就像水牛看见同类被屠夫牵去宰杀一样。

6.信道遍封已,

例如所有的信道都已完全被封死了,

死神正凝望;

而死神正在物色下一批死者;

此时汝何能

这时,你怎能安心地享受美食呢?

贪食复耽眠?

同样,你又怎能安心地贪图睡眠呢?

7.死亡速临故,

死亡很快就会来临的,

及时应积资。

所以应该尽早利用时间积聚资粮。

届时方断懒,

如果死到临头才开始断除懒惰的劣习,

迟矣有何用!

那时已经太晚了,再努力也没用!

8.未肇或始做,

往往在一件事尚未开始或刚刚才动手,

或唯半成时,

或只完成一半的时候,

死神突然至;

死神就会不期而然地降临;

呜呼吾命休!

那时你只能感叹道:“唉!我完了!”

9.因忧眼红肿,

因为忧伤难过,亲友的双眼哭得又红又肿,

面颊泪双垂,

泪水不断地从双颊滚落下来。

亲友已绝望;

到了这时候,亲友们都已绝望了;

吾见阎魔使。

而我却注定要看阎魔使者恐怖的脸孔。

10.忆罪怀忧苦,

临死前,因为回忆起宿罪而令人痛苦不堪,

闻声惧堕狱,

因为听到地狱中恐怖的声音而害怕不已,

狂乱秽覆身;

甚至于因此发狂而以秽物猛往身上覆盖;

届时复何如?

这时你又能怎么办呢?

(Ⅱ)思后世苦

11.死时所怀惧,

如果今生临死时所怀有的恐惧,

犹如待宰鱼,

就像在砧板上挣扎待杀的活鱼,①

何况昔罪引

那么过去造罪将引来的地狱之苦,

难忍地狱苦。

其难忍的程度就更不用说了。

12.如婴触沸水,

好比被滚烫的沸水烫着的时候,

灼伤极刺痛;

细皮嫩肉的婴儿一定会疼痛不堪;

已造狱业者,

那么已经造下火烧地狱之罪的我,

云何复逍遥?

为何还敢如此逍遥度日呢?

13.不勤而冀得、

有一种人不肯勤学却冀望获得安乐与成就;

娇弱频怨苦、

另有些人性格娇弱老是抱怨命苦运乖;

必死犹似仙,

还有的人明知老死将至仍然悠悠忽忽;

定受众苦煎!

唉!这些人总有一天会饱受痛苦折磨的。

(Ⅲ)劝莫放逸

14.依此人身筏,

依靠这宝贵的人身舟筏,

能渡大苦海。

能帮助我们渡越生死的大苦海。

此筏难复得,

这珍贵的人身宝筏,来生很难再度得到;

愚者勿贪眠!

所以愚笨的人啊!不要再贪睡了!

(2)断耽着卑劣之懈怠

15.弃舍胜法喜——

笨家伙!你为何要舍弃最殊胜的喜好呢?

无边欢乐因,

喜好正法是今后世无边欢乐的主因啊!

何故汝反喜

为什么反而喜欢散乱和掉举等坏习惯呢?

散掉等苦因?

它们都是今后世无尽痛苦的导因啊!

(3)断除畏善之懈怠

Ⅰ、对治畏怯

16.忽怯积资粮,

我应该毫不畏怯地勤聚福慧两种资粮,

习定令自主,

认真习定,使身心平衡自在,

自他平等观,

思惟自他本来平等,

勤修自他换!

努力修习施舍自乐、易除他苦!

17.不应自退怯,

我不应该划地自限,畏缩退怯,

谓我不能觉。

老是怀疑:我怎能证得无上菩提呢?

如来实语者,

因为如来口无虚言,

说此真实言:

他在《妙臂请问经》中说过这样的真实语:

18.所有蚊虻蜂、

所有的蚊虻、蜜蜂,和各种昆虫、蠕蛆,

如是诸虫蛆,

如果它们发起精进之力,

若发精进力,

未来同样可以现证难得的无上菩提。①

咸证无上觉。

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成佛的可塑性。

Ⅱ、发奋努力

(Ⅰ)思精进能成佛

19.况我生为人,

何况我生而为人,种姓尊贵,

明辨利与害,

又能明辨是非善恶、利害得失;

行持若不废,

所以只要我在菩提道上精进不懈,

何故不证觉?

哪有不能证得无上菩提的道理呢?

(Ⅱ)思修行苦轻微

20.若言我怖畏

如果说,成佛必须施舍手脚等肢体;

须舍手足等;

而这是我最害怕的,所以我不愿成佛。

是昧轻与重,

那是由于你愚蠢、不知利害轻重,

愚者徒自畏。

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与恐惧。

21.无量俱祇劫,

你想想看:打从无量千万劫以来,

千番受割截、

我们无数次堕入地狱,被割截、

刺烧复分解,

被刀刺、火烧和分解肢体等等,

今犹未证觉。

饱受了种种痛苦,却未因此而证得菩提。

22.吾今修菩提,

如今,我们为了现证无上菩提而修学佛法,

此苦有限期;

这种痛苦是短暂而有限的;

如为除腹疾,

就像病人为了去除腹腔的肿瘤

暂受疗割苦。

而暂时忍受开刀的痛苦一样。

23.医皆以小苦,

医师治病,通常都选用比较缓和的疗法,

疗治令病除;

以此医疗的小苦来却除疾病的大苦。

为减众苦故,

同样,为了消灭尽轮回际的无量痛苦,

当忍修行苦。

现在暂时忍受一点修行的小苦是值得的。

(Ⅲ)思渐修则不难

24.凡常此疗法,

然而,即使是这种稳当的一般疗法,

医王不轻用;

医王佛陀也不用来医治众生的心病。

巧施缓妙方,

他会更巧妙地使用最缓和的法药,

疗治众屙疾。

使人不知不觉就疗除了烦恼的重病。

25.佛初亦先行

导师佛陀在刚开始修行布施的时候,

菜蔬等布施;

也是首先惠施蔬菜等微不足道的事物;

习此微施已,

等到习惯了这种微小的布施以后,

渐能施己肉。

渐渐就能学习施舍自己身上的皮肉器官了。

26.一旦觉自身

一旦菩萨证入空性,对于自己的身体

卑微如菜蔬,

生起了像菜叶一般无足轻重的感觉;

尔时舍身肉,

那时候再作身、肉、眼、耳等施舍,

于彼有何难?

这对于他又有什么困难呢?

(Ⅳ)思菩萨无苦唯乐

27.身心受苦害,

一般凡夫由于虚妄分别身心是我,

邪见罪为因。

又因为执我而造罪,所以难免身苦而心忧。

恶断则无苦,

地上菩萨净除了罪恶,所以身安而无苦;

智巧故无忧。

因为已善达无我,所以坦荡而无忧。

28.福德引身适,

再者,广大的福德使菩萨身体健康舒适,

智巧令心安;

善巧的智慧更使菩萨心旷神怡;

为众处生死,

为了利益众生而住留生死,随缘度化,

菩萨岂疲厌?

大智大悲的菩萨怎会厌弃苦难的世间呢?①

29.以此菩提心,

地上菩萨凭着这种胜义菩提心的道力,

能尽宿恶业,

就能尽除从前的罪业,

能聚福德海;

也能汇成如大海一般深广的福德;

故胜诸声闻。

所以大乘经说:菩萨乘胜过声闻乘。

30.故应除疲厌,

因此,应该设法消除菩提道上的倦怠感,

驭驾觉心驹,

欣然骑上菩提心的千里良驹,

从乐趋胜乐;

从安乐驰向更殊胜的无上安乐;

智者宁退怯?

有智慧的人怎会退怯而弃舍菩萨行呢?

(二)增长精进力

1.增长精进之助缘

(1)总说

31.为办有情利,

为了能够增长精进以便成办众生的利益,

四缘助精勤:

我们需要启用下述四种辅助的心态:

信乐心坚毅、

响往希求的信乐心、贯彻始终的坚毅心,

放舍心欢喜。

振奋身心的欢喜心和休养生息的放舍心。

畏苦思利益,

而畏惧恶报的痛苦和思惟修法的利益,

能生信乐力。

就能引生出首要的助力——强烈的信乐心。

32.为除惰障故,

现在,为了要断除懈怠等精进的障碍,

巧施四助力,

所以我们应该善巧地启发和运用

以慢喜舍欲,

信乐、自信、欢喜和放舍这四种助力,

勤奋增精进。

以自在的身心努力断除懈怠,增长精进。

(2)别说

Ⅰ、信乐力

(Ⅰ)信乐之对象

ⅰ、思未曾除罪

33.发愿欲净除

初发心时,我曾经立下这样的誓言:

自他诸过失!

我要净除自他所积累的无量罪过!

然尽一一过,

但是要去除每一个自他的罪过,

须修一劫海。

都必须修习一大海劫的时间。

34.若我未曾有

如果一直到现在,

除过精进分,

我仍然没有培养出丝毫净除罪过的精进,

定受无量苦;

那么将来一定会堕落无量痛苦的深渊;

吾心岂无惧?

想到这里,我怎能不恐惧万分呢?

ⅱ、思未曾修德

35.发愿欲促成

最初,我也曾经如此发心:

自他众功德!

我要努力促成自他解脱和成佛的众多功德!

成此一一德,

而修成其中每一种功德,

须修一劫海。

都必须修习一大海劫的时间。

36.然我终未生

可是一直到现在,

应修功德分;

我始终未曾培养出丝毫应该修成的功德;

无义耗此生,

我毫无意义地虚耗了这难得的一生,

莫名太希奇!

真是莫名其妙啊!

ⅲ、思未曾修法

37.吾昔未供佛,

从前,我不曾广大地供养过诸佛如来,

未施喜宴乐,

不曾以衣食等四事广大地布施僧众,

未曾依教行,

不曾遵行如来断恶修善的教法,

未满贫者愿;

也不曾以财物满足贫穷者的心愿;

38.未除怖者惧,

我不曾消除畏怯者心中的恐惧,

未与苦者乐;

也不曾使痛苦的人获得法乐;

故唯得胎苦,

所以现在,我只能获得轮回处胎的痛苦,

及老病死苦。

和各种衰老、疾病、死亡等苦痛。

(Ⅱ)信乐之重要

39.从昔至于今,

打从无始轮回到现在,

于法未信乐,

我一直都未曾信乐并希求过佛法,

故遭此困乏;

所以才落得如此困顿贫乏;

谁复舍信乐?

哪一个聪明的人会再放弃信乐佛法呢?

40.佛说一切善

导师释迦牟尼佛曾说:

根本为信乐。

一切善法的原始动机都是信乐和希求。

(Ⅲ)信乐之导因

ⅰ、总说

信乐本则为:

而向往和信乐佛法的根本动力,

恒思业因果。

就是要经常思惟因果报应的道理。

ⅱ、别说

①思惟染业

41.痛苦不悦意、

痛苦、不快乐、

种种诸畏惧、

各种各类的恐惧、

所求不顺遂,

所有的欲求都不顺遂,

皆从昔罪生。

这一切恶报都出自往昔的罪行。

42.由行所思善,

如果一个人真诚实行了心中信乐的善事,

无论至何处,

那么无论他去到任何地方,

福报皆现前,

善行的果报都会现前,

供以善果德。

以身心安乐的福德供养他。

43.恶徒虽求乐,

为非作歹的人,虽然也想得到快乐,

然至一切处,

但是无论走到天涯或海角,

罪报皆现前,

罪业的恶报都会应现,

剧苦猛摧残。

以身心的痛苦折磨摧残他。

②思惟净业

44.因昔净善业,

因为往昔所修集的清净善业力,

生居大莲藏,

菩萨将生在一个广大的莲花藏中,

芬芳极清凉;

其中妙香洋溢,清凉无比;

闻食妙佛语,

由于听闻佛陀悦耳的甘露法语,

心润光泽生;

身心获得了滋润而生出光彩;

光照白莲启,

在佛光的照耀中,白色的莲苞缓缓绽放,

托出妙色身,

焕然托生出最胜妙的色身,

喜成佛前子。

欣喜地在佛前成为如来之子。

③思惟罪业

45.因昔众恶业,

因为往昔造作重罪而堕落地狱的人,

阎魔诸狱卒,

阎魔狱卒将来剥光他们身上的表皮,

剥皮令受苦;

使他们痛苦不堪;

热火熔钢液,

然后又用热火熔化的钢液,

淋灌无肤体;

淋灌在他们无皮遮护的身体上;

炙燃剑矛刺,

再以燃烧的剑矛不断地劈、砍、割、刺,

身肉尽碎裂,

刹那间,身肉横飞,热血四溅,

纷堕烧铁地。

纷纷掉落在烧铁地上继续被火煎烤。

(Ⅳ)总结信乐力

46.故心应信乐、

所以我不但应该信乐并希求善法,

恭敬修善法。

而且还应当恭恭敬敬地去修习。

Ⅱ、坚毅力

(Ⅰ)略说

轨以《金刚幢》,

其次,应该以《金刚幢经》所说的要领,

行善修自信。

开始勤行善法并修习自信心。①

(Ⅱ)广说

ⅰ、不应半途而废

47.首当量己力,

凡事,首先应该评估自己的能力,

自忖应为否?

然后再决定要做还是不做。

不宜暂莫为,

如果修善的因缘不合,最好暂时搁置;

为已勿稍退。

如果开始实行了,就不要放弃退缩。

48.退则于来生

否则来生修善时,也会习惯性地半途而废,

串习增罪苦;

或因违背戒誓而增长罪恶和苦果;

他业及彼果,

而且弃而复修的善业及其结果,

卑劣复不成。

也将变得很糟,甚至于迟迟不能完成。

ⅱ、应修三种自信

49.于善断惑力,

在修习善业、断烦恼和能力三方面,

应生自信心。

我应该具有自信或自尊心。

①修善自信

吾应独自为,

心想:我应该尽量独自修学一切学处,

此是志业慢。

这就是修学菩萨志业的自信心。

50.世人随惑转,

大多数的世人都被无明烦恼控制着,

不能办自利。

不能成办自己和别人的利益。

众生不如我,

既然众生还不能像我这样精进利他,

故我当尽力。

所以我更应该独自努力去做。

51.他尚勤俗务,

一般人尚且勤快地忙着一些世俗的事情,

我怎悠闲住?

身为菩萨的我又怎能闲着不修些善法呢?

亦莫因慢修,

但是也不要因为傲慢好胜才去修善,

无慢最为宜。

修学善法时,最好是不杂丝毫傲慢之心。

②能力自信

A.自信之作用

52.乌鸦遇弱蛇,

当乌鸦遇到奄奄一息的病弱毒蛇,

行勇如大鹏;

它就会勇敢地进行攻击;

信心若怯懦,

同样,如果我对抗烦恼的信心太脆弱,

反遭小过损。

那么就连最轻微的烦恼罪行都会侵害我。

53.怯懦舍精进,

如果因为怯懦而不敢精进修习善法,

岂能除福贫?

那么我怎能解除福德的贫乏呢?

自信复力行,

倘若生起坚强的自信心并努力修行,

障大亦无碍。

那么再大的障碍也很难击倒我。

54.故心应坚定,

所以我应该确信自己有能力断烦恼,

奋灭诸罪堕;

并以这份自信心努力消灭所有的罪恶。

我若负罪堕,

如果我一再被罪恶击败,却想超越三界,

何能超三界?

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B.应持自信心

55.吾当胜一切,

我应当战胜一切烦恼的罪恶,

不使惑胜我。

不让任何烦恼击败我。

吾乃佛狮子,

我就是像狮王一般威严的诸佛之子,

应持此自信。

应该坚持这一份绝对能消灭烦恼的自信心。

C.应除我慢心

56.屈就我慢者,

那些被我慢暗中控制的凡夫,

非具自信心。

只是烦恼众生而已,并不具足真正的自信。

勇者不屈挠,

真有自信心的勇士,不会向烦恼敌屈服,

慢者制于慢。

而傲慢者却摆脱了我慢烦恼的控制。

57.因慢生傲者,

从我慢烦恼引生出骄傲心态的人,

将赴恶趣道。

将会因为傲慢而被引向恶趣。

人间欢宴失,

即使重生为人,也失去人间的欢乐,

为仆食人余;

成为食人残余的仆役;

58.蠢丑体虚弱,

愚笨、丑陋、身体虚弱,

轻蔑处处逢。

到任何地方都将受人轻视。

傲慢自负者,

那些因为傲慢而自命不凡的行者,

岂入自信数?

怎能算得上是一个有自信的人呢?

堪怜宁过此?

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悲悯的心态呢?

D.自信之利益

59.为胜我慢敌,

为了调伏自我中心的傲慢烦恼,

坚持自信心;

我应该坚持灭除一切烦恼的自信心;

此乃胜利者、

这才是真正具有自信的勇士、

英豪自信士。

超越世间的英雄和胜利者。

若复真实灭

如果能真正根除这个我慢的烦恼敌,

暗延我慢敌,

不让它在潜意识中继续蔓延滋长,

定能成佛果,

那么将来一定能成就无上的佛果,

圆满众生愿。

圆满一切众生离苦求乐的意愿。

③断惑自信

60.设处众烦恼,

如果不小心陷入贪瞋等烦恼窝的时候,

千般须忍耐,

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忍耐对治,

如狮处狐群,

就像狮子处在狐狸等群兽中一般,

不遭烦恼害。

平静镇定而不被烦恼所扰乱。

61.人逢大危难,

例如一般人遭遇到急难的时候,

先护其眼目;

都会先保护他们的眼睛;

如是虽临危,

同样,尽管引生烦恼的危难一再发生,

护心不随惑。

我们也该保护心眼不被烦恼所左右。

62.吾宁被烧杀,

我宁愿被火烧、被割杀,

甚或断头颅,

甚至于被砍断头颅;

然终不稍让,

但是无论如何,

屈就烦恼敌;

我都不该退让而屈就烦恼敌;

一切时与处,

无论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

不行无义事。

绝不做出不合乎律法的行为。①

Ⅲ、欢喜力

(Ⅰ)投入善业之喜

63.如童逐戏乐;

就像孩童一心一意快乐地游戏一般;

所为众善业,

同样,对于任何该做的二利善业,

心应极耽着,

我们的内心都要非常地热衷与投入,

乐彼无餍足。

乐在其中,永不满足,得失尽忘。

(Ⅱ)思惟善果之喜

64.世人勤求乐,

世人追求身心快乐而努力,

成就犹未定

但却不见得能因此就获得快乐;

二利能得乐,

自利利他之事一定能带来快乐,

不行乐何有?

但是,如果知而不行怎能获得快乐呢?

65.如童嗜刃蜜,

世间人贪求危险的五欲尚且永不满足,

贪欲无餍足;

就像儿童贪食刀刃上的蜜汁一般;

感乐寂灭果,

能引生命安乐和寂静涅槃的善业果报,

求彼何需足?

我为何要对它们产生满足的感觉呢?

(Ⅲ)欢喜之情状

66.为成所求善,

为了圆满成办心中志求的善业,

欢喜而趣行;

我应该欢喜地投入二利的善行;

犹如日中象,

就像日正当中被晒热的大象,

遇池疾奔入。

一遇到清凉的水池就欣喜若狂地奔入。

Ⅳ、放舍力

67.身心俱疲时。

当我的身心都疲乏的时候,

暂舍为久继。

为了持之以恒,应该暂时把事情搁置下来。

事成应尽舍,

如果事情完成了,就该毫不眷恋地放下,

续行余善故。

以便再继续修习其它的善行。

2.以正知正念力行

68.沙场老兵将,

好比在沙场上身经百战的老战士,

遇敌避锋向;

遇到敌剑攻击时,就边回避边反击;

如是回惑刃,

和烦恼敌作战的时候也应该如此,

巧缚烦恼敌。

先回避烦恼,再以正知正念技巧地缚住它。

69.战阵失利剑,

好比战士在战场上失落了手上的利剑,

惧杀疾拾取;

就会害怕被杀而立刻拾起剑来备战;

如是若失念,

同样,如果忘失了对抗烦恼的正念之剑,

畏狱速提起。

就该想到地狱的恐怖而迅速提起正念。

70.循血急流动,

例如顺着血液在体内的流动,

箭毒速遍身;

着身的箭毒很快就会漫布全身;

如是惑得便,

同样,如果烦恼逮到了机会,

罪恶尽覆心。

罪恶就会立刻覆盖住整颗心。

71.如人剑逼身,

好比有人为剑所逼,被迫捧着满钵油前进,

行持满钵油,

如果油溢了出来,他立刻就会血溅当场。

惧溢虑遭杀;

这时,捧钵者一定会小心翼翼,全神贯注;

护戒当如是。

同样,持戒者也该如此谨慎专注地护心。①

72.复如蛇入怀,

又如当我们察觉毒蛇正爬向怀里的时候,

疾起速抖落;

就会立刻站起来迅速地把它抖落;

如是眠懈至,

同样,当我们察觉睡意和懈怠生起的时候,

警醒速消除。

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立即消除它们。

73.每逢误犯过,

此外,对于每一次疏忽的犯错,

皆当深自责,

我们都应当深深地自责,

屡思吾今后

然后再三提醒自己:

终不犯此过。

以后一定不让这种过错再度发生。

74.故于一切时,

总之,为了预防罪过发生或生起即除,

精勤修正念;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精勤修习正念;

依此求明师,

并且抱持这样的心态去寻访明师,

圆成正道业。

听习教诲,完成正当的菩萨道业。

3.振作轻安行

75.为令堪众善,

为了能有充分的信心胜任一切善行,

应于行事前,

,

我们应该在开始行动之前,

忆教不放逸,

回忆第四章的教诲,心不放逸,努力

振奋欢喜行。

使自己振作起来,然后再轻松愉快地去做。

76.如絮极轻盈,

就像轻盈的棉絮,

随风任来去;

一任风吹而来去飞舞;

身心若振奋,

倘若轻安的身体被振奋的心意带动,

众善皆易成。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净土法门法师:成绩好给钱,口味愈提愈高 净土法门法师:成绩好给钱,口味愈提愈高

净土法门法师:你;为什么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净土法门法师:你;为什么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四品 不放逸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四品 不放逸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第六品 安忍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第六品 安忍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净元法师:佛学基础 净元法师:佛学基础

照光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解 2 照光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解 2

证严法师:山鼠与狸猫 证严法师:山鼠与狸猫

依昱法师:观心·开心 第10章 禅定与智慧 依昱法师:观心·开心 第10章 禅定与智慧

开仁法师:成佛之道讲义 第二章、闻法趣入 开仁法师:成佛之道讲义 第二章、闻法趣入

开仁法师:修行这条路 开仁法师:修行这条路

开仁法师:《宝积经讲记》宝积经简介 开仁法师:《宝积经讲记》宝积经简介

开仁法师:覆水难收 开仁法师:覆水难收

恒传法师:为什么已学佛三年多了业障还一直现前,令我身心皆受病痛的折磨而不得清净? 恒传法师:为什么已学佛三年多了业障还一直现前,令我身心皆受病痛的折磨而不得清净?

普献法师:生命的座标 普献法师:生命的座标

证严法师:泥土的比喻 证严法师:泥土的比喻

东初法师:祝 敏公老法师六十寿辰七律一章 东初法师:祝 敏公老法师六十寿辰七律一章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断六根断一念无明,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为害不浅。以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断六根断一念无明,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为害不浅。以

法尊法师:复苇舫法师等书 法尊法师:复苇舫法师等书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四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四讲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12)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12)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三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三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五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五讲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十)-海仁老法师(4)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十)-海仁老法师(4)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明旸法师:文殊师利菩萨传 明旸法师:文殊师利菩萨传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道悟法师:横笛锄盗[郭子仪再世] 道悟法师:横笛锄盗[郭子仪再世]

寂静法师:毕业美国往印度,发现生命大财富 寂静法师:毕业美国往印度,发现生命大财富

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寂静法师:生命 寂静法师:生命

大安法师:怎么精进念佛,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 大安法师:怎么精进念佛,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

寂静法师:宇宙秘密—正报依报 寂静法师:宇宙秘密—正报依报

寂静法师:成功在当下!真正的成功! 寂静法师:成功在当下!真正的成功!

寂静法师: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寂静法师: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寂静法师: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 寂静法师: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

证严法师:关闭贪欲之门 证严法师:关闭贪欲之门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YIN贴不要描写细节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YIN贴不要描写细节

证严法师:为善当及时 证严法师:为善当及时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庄慧法师:恭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因缘 庄慧法师:恭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因缘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皈依修学手册:三皈依讲义--宏泰法师 皈依修学手册:三皈依讲义--宏泰法师

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证严法师:守空锅的老夫妇 证严法师:守空锅的老夫妇

15 年双癌症遇正法绝处逢生,精进修行从悲苦走向幸福! 15 年双癌症遇正法绝处逢生,精进修行从悲苦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