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八吉祥

2024-06-16 佛教知识

相传世尊释迦牟尼佛降生之际,天人敬献「八吉祥」为供养;是故,此八物甚为尊贵殊胜,一直以来,受到佛弟子及信众之恭敬推崇,尤其在西藏,八吉祥用途甚广,如佛殿、法座、法器、唐卡、建筑,随处可见以之作为装饰纹样;还有传供、升座、开光等重大仪典,也常供养八吉祥。人们甚至会把它画在圣者行经的路面上。由此可知其受敬奉之程度。

受藏传佛教艺术的影响,汉地八吉祥图案,始于元代而盛行于明清;台北故宫就典藏有康熙、光绪年间的八吉祥彩瓷精品。八吉祥包括:宝盖、双鱼、莲花、宝瓶、右旋法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现简述其意义如下:

1、宝盖:代表佛顶,象征佛陀教诲的权威;喻意佛法张弛自如,庇护有情。「伞」在古印度原是王室、贵族出行时之仪仗器具,被视作权势、地位的象征,后来被佛教采用,代表高尚、尊贵;佛陀、法王、上师的法座(或仪仗),顶上常有伞盖;伞盖能遮荫,使人免受烈阳炙热,宗教上则转化为遮蔽魔障,保护众生免受染垢之苦。供养宝盖,即是祈愿众生超凡入圣,离苦得乐。

2、双鱼:代表佛陀双目(慧眼),表示佛眼慈视众生,故又为智慧、丰足富裕的象征。供养吉祥的双鱼,祈愿消除众生的无明,可得到觉悟一切的智慧。

3、莲花:代表佛陀之舌。莲花有香、净、柔软、可爱等四德。佛教以之比喻法界真如之常,乐、我、净四德。莲华出污泥而不染的质量,表示佛虽示现在轮回中生,且无过患而无垢,清净自在,圆满无碍;具有讲、辩、着之功德,如莲华之品德;说法时口吐莲花,使众生皆能悟到佛所开示之真谛实义。藏传佛教一般认为莲花象征着最终目标,即修成正果。供养莲花,祈愿能以广长舌说法利益众生。

4、宝瓶:代表佛陀颈部。因佛法皆由佛陀口中而出,所以,宝瓶又为教法、教理的象征,表示对佛法的礼敬;一说宝瓶充满甘露,代表佛陀金口不断说法利益众生,令众生出离苦海;同时也象征精神、物质需求的满足。供养宝瓶,表示祈愿众生获得圆满无上的教义。

(宝瓶,又称贤瓶、德瓶、如意瓶、吉祥瓶、阏伽瓶。「瓶」原来是盛水容器,佛教将它作为吉祥物,内装宝石或圣水,表示佛法是一切众生能解脱苦海的甘露,瓶中插有孔雀或如意树,象征着吉祥清净和财运或福智圆满。是密宗佛法灌顶时的法器之一,是佛之善法的宝库,能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

5、右旋法螺:代表佛陀三条颈纹,一说代表佛语。佛教中,以释尊说法,如海螺之音,声闻四方,广传天下利益众生,故法会之际常吹响海螺。在《大日经》中有云:「汝自于今日,转于救世轮,其音普周遍,吹无上法螺。」表示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在西藏,以右旋白色海螺最为受尊崇,视作名声远扬三千世界之象征。供养法螺,祈愿众生远离爱憎怨亲之分别。

6、吉祥结:代表佛陀的心。又称为无尽结,代表佛陀心法无尽。吉祥结之图样甚微妙,任何两条线交接均构成直角,头尾相连,既看不出起首在何处,亦看不出终尽的地方;故同时表现动、静两种意涵;形式简约,却充分展现和谐之美;此结亦可视为两个「卍」字交搭而成,代表一切现象是互依互存的,凡事都依循因果之理。无始无终的无尽之纽,正象征佛陀的无尽智慧,佛心广大圆满,佛法永恒贯彻,无有止境。供养吉祥结,祈愿众生证得永恒无尽的觉性

7、尊胜幢:代表佛陀果位,即无上正等正觉;一说代表佛身。尊胜幢,是古印度的军旗;王与将军以军旗之幢,统领军旅对抗敌军。佛教则用来代表解脱烦恼,得到觉悟的象征,即佛陀以智慧之幢,抵弃一切烦恼之魔军,以幢象征摧破之义。藏传佛教,用以比喻一种烦恼对治力:戒、定、慧、解脱、大悲、空无相、无愿、方便、无我、悟缘起、离偏见,受佛之加持,而得自心自性清净,象征着修成正果的胜利。供养尊胜幢,祈愿众生得证菩提

8、法轮:代表佛陀的手掌,一说代表佛陀双足。象征佛陀圆融教化,无坚不摧,破除无明烦恼,断除轮回,放正义知识之光辉;同时象征佛陀手足具千幅轮相,放正义知识之光辉,广度众生,常转法轮。

以「轮」比喻佛法,其意有三:

(1)摧破之意,因佛法能摧破众生的罪恶,就如转轮圣王的轮宝,能辗摧山岳岩石,故喻之为法轮。

(2)辗轮之意:因佛之说法不停滞于一地一处,犹如车轮辗转不停,故称法轮。

(3)圆满之意,因佛所说之教法圆满无缺,故以轮的圆满喻之而称法轮。供养八吉祥之法轮,祈愿众生行方便道时,不舍正法。

而法轮有八辐,代表「八正道」,也有说是代表佛的「八相成道」。

由此可见,「八吉祥」具有如此丰富的宗教内涵与精神意义,庄严、胜妙、尊贵、吉祥,是故为佛弟子者,在家中供养八吉祥,或献供于寺庙、道场,乃至致赠他人,均可带来幸福、喜乐、平安。以八吉祥供养佛菩萨,将得福慧增长、智能圆满。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首届佛艺展展示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精品 首届佛艺展展示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精品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佛教双手合十背后含藏的宇宙万法 佛教双手合十背后含藏的宇宙万法

佛教里说的末法时期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佛教里说的末法时期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真圆法师答:关于生活中佛教的学习问题 真圆法师答:关于生活中佛教的学习问题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贪腐堕落官员死后会下地狱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贪腐堕落官员死后会下地狱

星云大师:佛教如何看待风水?高僧指出最好的龙穴位置 星云大师:佛教如何看待风水?高僧指出最好的龙穴位置

星云大师:人与人相处,佛教教你如何说话 星云大师:人与人相处,佛教教你如何说话

王志远教授: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王志远教授: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迎接国庆 千件佛教珍品首现法门寺 迎接国庆 千件佛教珍品首现法门寺

佛教的无神论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无神论是什么意思?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浅说佛教的八苦 浅说佛教的八苦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