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法师: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文珠法师】(一)

2024-05-21 汉传人物

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

文珠法师讲述

第一清净明诲戒淫

第二清净明诲戒杀

第三清净明诲戒偷

第四清净明诲戒大妄语

我们学佛,无论目的是想独善其身,作个自了汉;抑或是想兼善天下,实行菩萨道,自利利他;都可以在佛所说的无量法门中,选择一科自己喜欢而又适合个性的,作一门深入的修持。唯独是戒、定、慧三科,是学佛必修的课程,一定要受持,而且是要终身受持。特别是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是出生定慧的父母,也是成就佛道的基层,所以学佛的人,绝对要依教奉行,不可或缺。

戒是甚么?戒是佛为弟子们所制定律己修身的规则,凡是佛弟子,不管是出家在家,开始学佛,首先就要受持佛的禁戒;等如凡是公民,都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一样。

戒有大乘的戒,也有小乘戒;有在家弟子应守的戒,也有出家弟子必须严格受持的戒。小乘将佛所制的戒,分为四级:五戒,八戒(优婆塞、优婆夷戒);十戒,(沙弥、沙弥尼戒);具足戒(比丘、比丘尼戒);大乘还有在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以及三聚净戒等等。其中以五戒为基本,以三聚净戒为最高层。若然受持五戒不清净,不得进而求受沙弥戒、具足戒、与菩萨戒。

戒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等四科的分别;戒法,是指佛所制定的戒法(戒律、规则);戒体,指求戒时,师资相传,作法受持,而领纳戒法于心,能生防非止恶的功德;戒行,是三业随顺戒法、戒体,一切如法的行动;戒相,是受持大小乘戒,各种差别形式,以及受持戒行时,开、遮、持、犯种种不同的相貌。而于开遮持犯的戒相中,又有遮持作犯,与作持遮犯的分别,例如:三聚净戒中的摄律仪戒,是止持作犯,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是作持止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然后受持,以免是非倒置,徒劳无益。

还有,戒可分为有相戒,与无相戒两种。有相的戒是身戒,无相的戒是心戒;身戒是不作恶行,心戒是不动妄念。我们受持佛戒,身虽不犯,而心放逸,不名为戒;必须在持有相戒的同时,还要持无相戒;身固然不犯,心亦不起妄念,身心都清净,方名持戒。

定,是一种止息妄念,破除散乱,集中精神于一境,能启发心智的功能,又名三昧,或三摩地,可分为世间禅,出世间禅,与出世间上上禅等三种。

世间禅,又分根本味禅,与根本净禅两种,色界天所修的四禅,与无色界天所修的四空定,加以四无量心,合名十二门禅,是出生世间一切善法的根本,以其贪恋禅味,故名根本味禅。若然慧性多于定的人,修六妙门禅;定性多于慧的人,修十六特胜;定慧均等的人,修通明禅,净化身心,因名根本净禅;以其只能发有漏智,未得无漏慧,因名世间禅。

出世间禅,有观、练、熏、修四种。观是观照,有九想,八背舍,八胜处,一切处等四种;例如修不净观,而生厌离等名观禅。练是锻炼,于初禅的离生喜乐地,二禅的定生喜乐地,三禅的离喜妙乐地,四禅的舍念清净地,与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以及灭受想定,自浅至深,顺序锻炼,次第进修,于其中间,不杂异念,因名练禅。熏是熏修熟炼,前的练禅,于九次第定,虽然能次第进修,但未能逆序而出;今熏禅能顺逆进退自在,如狮子的奋勇迅速,因名狮子奋迅三昧。修是精进修习,令定境更为精纯深妙;熏禅虽能顺逆进退自在,但未能超越自在出入。今更修练,而得超越远近自在。由此观练熏修四种禅,能引发无漏智,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证圣果,因名出世间禅。

出世间上上禅,是大乘菩萨所修的禅定。即菩萨地持经中所说的九种禅定:一自性禅:是观一切法唯心,心能含摄一切法的禅定;二一切禅:是得一切自行化他功德的禅定;三难禅:是深妙难修的禅定;四一切门禅,一切三昧,皆由此而出的禅定;五善人禅:为大善根众生所共修的禅定;六一切行禅:是含摄大乘一切行法的禅定;七除恼禅:是能灭除一切众生苦恼的禅定;八此世他世乐禅:能令众生得二世之乐的禅定;九清净净禅:惑业断尽,得大菩提的净报,名为清净,连清净之相亦不可得,故名清净净禅。

前面所说的,仅就最初修学禅定,由世间禅进而出世间禅,由小乘禅进而大乘禅,作简单的介绍而已。至于其他大乘经论所说,诸佛菩萨果上所成就的三昧,其数量的众多,其境界的深妙,绝非我们凡夫心之可思,口之可议,亦不是用笔墨可以形容。不过,楞伽经所说,四种禅定中的如来禅,就是楞严经中,佛教阿难所修的首楞严王大定,是一切大定中的大定,属于诸佛所证的最高层次的境界。我们欲想进修此大定,必须从戒定慧三无漏学开始。

慧,是智慧,属于众生心性潜在的理解力,在分析世间事物现象的真相方面言智,在能通达事物本体的真理言慧。智慧不同于世间上的知识,世间人的知识是外来的;智慧是内发的。其种类可分为世间的有漏智慧,出世间二乘圣人的无漏智慧;以及诸佛菩萨甚深微妙的般若智慧。世间人的智慧,是由书本或经验得来的知识,只能观察事物的现象,加以识心的思考与判断而已,始终无法深达事物的本体,即使是修习四禅八定所得的有漏智慧,亦不能了解事物的原理。二乘圣人的智慧,能知事物的总相,亲证缘起性空的真理,引发无漏慧,名一切智。菩萨的智慧,虽同证真谛空理,但由大悲心的驱使,进而上求诸佛无量道法,下知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机,入俗利生,实行大乘法门,广修诸波罗密,能照俗谛理,名道种智。诸佛的般若智慧,能契证诸法实相的原理,圆明遍照,总括二乘的一切智,与菩萨的道种智,因名一切种智。

我们欲想成就任何一种禅定,与开发智慧,一律都要以戒为基础。圆觉经言: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又言:无碍清净慧,皆从禅定生。据此,我们应该知道,唯有持戒清净,始可令人摄心不动,止息攀缘,如是心不取境,境不牵心,心境脱节,内外湛然,犹如风止波停,自然可以成就禅定,启发心智。所以,佛在楞严经中,对阿难言: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毗奈耶,译名善治,正诠戒学,兼诠定慧。佛的意思是说:修行人对于戒、定、慧三个法门,是决定必修的课程;而且于此三种必修的课程中,又以戒为根本。因为戒的功能,可以收摄身心,灭恶生善;可以对治烦恼,增长智慧;可以利己利人,速成佛道。学佛的人,若能在持戒清净的基础上,向禅定进军,必然引发无漏智慧,就可以降伏烦恼,解脱生死,超出三界,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同时佛又于三无漏学中,特别提出戒学的杀、盗、淫、妄等四种根本大戒(四清净明诲),作为教导我们进入三摩地的修学妙门,以戒助定,免招魔障,免生退屈。由是可知四清净明诲,对于我们学佛修行的重要性。如果说:三无漏学是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就应该是学佛必修课程的根本。

第一清净明诲戒淫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四种清净明诲中,第一种就是戒淫。其他经论,言及根本大戒,皆以不杀生居首,唯独本经,旨在令人速离生死,得证菩提;而淫欲正是众生,沉溺生死的主要原因,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故佛第一先说淫戒。清净,是遵守莫犯,终生严谨受持,令身心皆清净;明诲,是十方古今诸佛,明明白白公布世人,令众皆知的教诫与训诲。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学佛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崇慈法师:六根清净是哪六根_六根清净的清净什么意思 崇慈法师:六根清净是哪六根_六根清净的清净什么意思

我从一个好学生到与有妇之夫有染再到学佛得到好姻缘的经历 我从一个好学生到与有妇之夫有染再到学佛得到好姻缘的经历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唯识宗的宗依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唯识宗的宗依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总说四部宗派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总说四部宗派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士用果、离系果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士用果、离系果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雪漠:功德是清净行为的反作用力 雪漠:功德是清净行为的反作用力

真圆法师:学佛感悟 其五 真圆法师:学佛感悟 其五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学佛人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转帖) 学佛人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转帖)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我从算命到学佛的经历——转帖 我从算命到学佛的经历——转帖

学佛必读的几则孝行得善报的故事 学佛必读的几则孝行得善报的故事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邪淫果报很快会有感应 要以戒为师保持清净心 邪淫果报很快会有感应 要以戒为师保持清净心

宣化上人:这是学佛人最大的毛病,也是造罪业造得最多的地方! 宣化上人:这是学佛人最大的毛病,也是造罪业造得最多的地方!

静波法师:一旦你开始学佛,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变化 静波法师:一旦你开始学佛,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变化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从观音法门到达成佛的过程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九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从观音法门到达成佛的过程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九

大安法师: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智海法师答: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天主教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 智海法师答: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天主教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道西法师: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

学佛九种迷惑路 学佛九种迷惑路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佛图澄:百年传法 一生清净 佛图澄:百年传法 一生清净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达照法师:学佛学智慧是根本

智谕法师:不浮不沉心清净 智谕法师:不浮不沉心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见惑放下,清净心就出现了

文珠法师:持咒可治众病 得灭苦益 文珠法师:持咒可治众病 得灭苦益

学佛遇鬼妻,彻悟成正果 学佛遇鬼妻,彻悟成正果

文珠法师:药师法门 文珠法师:药师法门

文珠法师:文珠法师《佛教与人生》 文珠法师:文珠法师《佛教与人生》

倓虚法师:佛法不是迷信学佛才能破除迷信 倓虚法师:佛法不是迷信学佛才能破除迷信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学佛有感应 学佛有感应

宣化上人: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把家庭子女教育好 宣化上人: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把家庭子女教育好

大安法师:学佛需要有正知见 大安法师:学佛需要有正知见

大安法师: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大安法师: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大安法师:初学者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 大安法师:初学者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

大安法师: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大安法师: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慈航法师:怎样才叫做清净 慈航法师:怎样才叫做清净

学佛后出现的神奇感应 学佛后出现的神奇感应

学佛应有认真的态度 学佛应有认真的态度

一个清净罪障恶业的窍诀 一个清净罪障恶业的窍诀

如果我们有菩提心,就能于一刹那间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 如果我们有菩提心,就能于一刹那间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

净土法门法师:永远保持清净心 净土法门法师:永远保持清净心

大安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大安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什么最重要,清净心最重要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什么最重要,清净心最重要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用清净心去报恩,不要有情执 净土法门法师:用清净心去报恩,不要有情执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自性清净心里没有祸福、善恶、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自性清净心里没有祸福、善恶、因果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生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你每天批评,就显示你的心不清净,你对于佛法修学毫不得力 净土法门法师:你每天批评,就显示你的心不清净,你对于佛法修学毫不得力

净土法门法师: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新兴的国土,你心不清净去不了 净土法门法师: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新兴的国土,你心不清净去不了

净土法门法师:用她做挡箭牌,守护着自己的清净平等心 净土法门法师:用她做挡箭牌,守护着自己的清净平等心

净土法门法师:真正想成就,得有清净的环境 净土法门法师:真正想成就,得有清净的环境

净土法门法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 净土法门法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

学佛后的感应 学佛后的感应

学佛能为我带来什么好处 学佛能为我带来什么好处

学佛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宣化上人) 学佛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宣化上人)

海云继梦:清净 海云继梦:清净

学佛纪事:“首次做佛七感应三件事”等随笔七篇 学佛纪事:“首次做佛七感应三件事”等随笔七篇

梦参法师: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梦参法师: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早晚课背诵四种清净明诲断YIN念 早晚课背诵四种清净明诲断YIN念

净土法门法师:清净行怎么修? 净土法门法师:清净行怎么修?

净土法门法师:不两舌,不看僧过,培养自己的清净心! 净土法门法师:不两舌,不看僧过,培养自己的清净心!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斋,主要就是清净心,把斋都看作素食是错误的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斋,主要就是清净心,把斋都看作素食是错误的

净土法门法师:清净心现前,佛就现前,你就会见到 净土法门法师:清净心现前,佛就现前,你就会见到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叁步曲,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叁步曲,清净、平等、觉

道证法师:念念求生净土,念念清净自在 道证法师:念念求生净土,念念清净自在

净土法门法师:十善业道帮助你得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十善业道帮助你得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能免疫,不会被传染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清净心能免疫,不会被传染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圣严法师: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学佛回向」赞 圣严法师: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学佛回向」赞

学佛行仪—学佛基础 学佛行仪—学佛基础

佛门礼仪之讲堂规约 学佛必懂的—合十、问讯、操手 佛门礼仪之讲堂规约 学佛必懂的—合十、问讯、操手

宣化上人:学佛的人,命由我立 宣化上人:学佛的人,命由我立

家人反对学佛该怎么办? 家人反对学佛该怎么办?

学佛为什么不能攀缘? 学佛为什么不能攀缘?

紫虚居士:学佛感言一则 紫虚居士:学佛感言一则

学佛必知的八项因果定律 学佛必知的八项因果定律

赏玉必修|翡翠的佛教文化 赏玉必修|翡翠的佛教文化

周叔迦:学佛要力行去求知,知了便去实行 周叔迦:学佛要力行去求知,知了便去实行

净土法门法语:一切为众生没有丝毫一念是为自己这叫学佛 净土法门法语:一切为众生没有丝毫一念是为自己这叫学佛

梦参长老:贪爱财色二心不断,学佛再久也未入门 梦参长老:贪爱财色二心不断,学佛再久也未入门

达真堪布:学佛不要虚伪 达真堪布:学佛不要虚伪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事情常有,学佛之后明白了该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事情常有,学佛之后明白了该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人可以吃鸡蛋吗?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人可以吃鸡蛋吗?

学佛不可不知的正知见 学佛不可不知的正知见

净土法门法语: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这不是一个学佛的人 净土法门法语: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这不是一个学佛的人

净土法门法语:我们今天学佛,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 净土法门法语:我们今天学佛,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

梦参老和尚: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梦参老和尚: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净土法门法语:障碍从哪里来的,学佛求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障碍从哪里来的,学佛求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一念心清净、心正,就是佛境界 净土法门法语:一念心清净、心正,就是佛境界

杀生吃肉太多反被追杀,认识因果学佛改命 杀生吃肉太多反被追杀,认识因果学佛改命

净土法门法语: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怎么都没有遇到释迦牟尼佛? 净土法门法语: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怎么都没有遇到释迦牟尼佛?

“学佛越久,离佛越远”,你也是这样的吗? “学佛越久,离佛越远”,你也是这样的吗?

月悟法师:学佛与实修 月悟法师:学佛与实修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