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联撷趣

2024-05-20 世间百态

茶联撷趣

我国是茶树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在古代,饮茶评联,是人们日常消遣的生活方式,具有很浓厚的民族特色,留下了不少脍灸人口的茶联诗词趣事。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那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句云:

仙山灵草显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我国名作家周而复游南岳衡山南天门时,见附近有一茶馆,他作一联,联曰:

到南天门,竭竭脚,喝杯茶去,

登祝融顶,看看山,携朵云来!

此联雅俗相映,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浙江杭州九溪十八涧有一茶亭,亭柱上有樊山先生撰写的一副楹联:

小住为佳,且吃赵州茶去!

日归可缓,试图歌陌上花来!

浙江吴兴八里店有一茶亭,亭柱上有一副楹联: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散东西!

此联既要写目前景观,又含佛道祥理,可谓妙手佳作,让人拍案叫绝。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处的秀翠堂茶室前挂有一副对联;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真。

该联把龙井的特有茶、泉、情、味跃然纸上。

另有西湖的天竺山顶的竹仙庵庵门口有一联,联曰: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竹仙庵两个山人!

相传是庵中有两个和尚,常在此饮茶,用庵旁的漓仙泉水来泡煮香茶,兴中写下此联。此联是根据汉字的特点,拆字组合而成,上联品字拆成三口,下联泉字拆为白水,下联竹字拆为二个,仙字拆为山人,读了令人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仁化丹霞风景区有一茶亭,亭柱镌刻着一联:联曰:

茶香诗里味,

亭小画中情。

此联雅淡中带有强烈的诗情画意。

无独有偶,在南海西樵山风景区也有一间茶亭,门前的对联是:

泉边有石是吾友,

客里逢人说此山。

在此联中,虽然没有明说茶,却暗谐泉、石、山和友、客、人,虚与实,点化出泉与茶的有机联系,实在耐人寻味。

广州珠江岸边,景色迷人,有一茶馆,门前撰一长联,联曰: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宜刚直,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好,那边好,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处茶楼酒楼,尽勾留!

此联虽长,但是读来朗朗上口,如诗如画,道出了茶香酒香醉人迷人的景象。

广东惠州有一茶亭,联曰:

两脚不离大路,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

一亭俯看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此联也并未明说茶,但是深入浅出,从眼前,脚下路引发一览众山小的人生思考,催人振奋,激励来谦。

珠海南山山径的茶馆还有一副对联,联曰:

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两杯各西东!

此联言简意赅,陶冶情怀,给人以淡泊名利,追寻超凡脱俗的意境。

广州有一有名的茶楼叫陶陶居,曾以陶陶两字为题,征求茶楼联楹,一时应者颇多,其中有撰了这样一副对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这副楹联,把陶陶二字嵌得自然、贴切。让路人见了拍手称绝。

成都还有一茶馆,门口挂联曰: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此联读后,人生的酸甜苦辣,真是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西安市莲塘湖路有一座莲塘公园,1944年至1947年,这里设有一个奇园茶社,门口有副对联;

奇乎?不奇!不奇也奇!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这是一首巧妙别致的对联,它把奇园二字四次嵌入,提得突出,喊得响亮,更为奇特的是有问有答,答得巧妙,含义深远,传说游人至此品茶吟联,细心玩味,反复吟诵,不解其意,直到解放后,才知道它的奥秘,原来这奇园茶社是我党在这里设立的一个秘密交通站,茶社开业时,地下党同志为了表示心愿,便以明中有暗,暗中有明的寓意手法,撰写了这副对联,联语独具匠心,不愧为一佳作!

当代楹联名家,全国联坛十老之一的刘振威先生,作有《闲吟楹帖选》,书中题惠群粥店联云:

惠我而来,惟求今后有期,粥茶两便,

群英此去,定卜前途如锦,名利双收!

联语中对主客双方的愿望以通俗的语言充分地表现出来,识字的人都能理解,不愧为一副雅俗共赏佳联。

我国清末出名的禁烟政治家、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个穷秀才,但是他为人正直,对子女要求极严格,他曾撰联勉励子女

联曰:粗衣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一饮一食,都具有极浓厚的文化特色,饮茶吟诗撰联,让人妙趣横生。

更新于: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