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正纬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来跟大家分享关于究竟忙些什么?这个有趣的课题。
我们在前两节里面跟大家说,基于现在的分工,大家会这么忙是不得不然的一个趋势。我们也谈到说,曾经有人提到说:我们要怎么样来因应,怎么样来解决、来纾解忙的压力呢?其中一个所谓的知足常乐。但我们之前也跟大家说了,知足常乐这件事情,只能够用在我们对别人的要求上面。然而我们从前面我们给大家讲了就是说:之所以会这么忙,那是因为我们要求了社会上所有的其它的人,然而社会上其它人也用相同的方式来要求我们,所以造成了大家都非常的忙碌,大家也都非常有压力。然而知足常乐这件事情,只解决了我们加诸在别人身上的要求跟压力;然而对于别人加诸在我们身上的这些事情的话,可以说知足常乐是派不上多大的用场的!。
所以后来就有人继续说:那我们应该要随缘因应。随缘,我们上次给大家举的例子,就像是随着水一样,比方说,大家应该有看过冲浪的选手,冲浪的选手凭借着冲浪板因应着波浪,有的时候在波浪的上面乘着波浪的头前进,有的时候也需要滑在波浪之间,有的时候更需要沉潜一番。所以从这个方面,可以说随缘,就是随着外面因缘的变化,然后自己跟着灵活的因应。当然,这里面看起来有许多人说:既然要随缘的话,那就表示说,我们在随缘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坚守一成不变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常常需要扬弃自己的惯性,来因应外面的变化。以这个随缘来说,好像是能够随缘的人,就好像说他对于自我的执着已经减少很多了,因为他需要灵活的因应外面的这个状况。等一下我们会跟大家讲说:其实随缘这件事情,并不表示我们对自我的执着减轻了。请大家先记住,我们后头会再跟大家说。
不过,我们先回头来看看随缘这件事情,到底它在实际的实施上面,会不会无往不利呢?我们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曾经有一个人提说他自己面对这些财物、名声、权位、眷属的这些事情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原则呢?曾经有人就提出说:这个就应该是好像我们坐在中式的餐厅里面,前面有一个圆桌,然后我们使用圆桌来一起吃饭的时候,很显然的,这个圆桌一定是菜肴转到你的前面来的时候,你才伸手去夹;如果在你夹完之后,这个菜肴转出去了,那么理论上那一道菜,就要等到下一次它再转到你前面来的时候,你才能够伸手去夹。这是一个基本的就是最符合礼貌的用菜的方式。所以这种圆桌夹菜的方式呢,也是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所谓的这些主张随缘的人,他在面对社会上的这些状况的时候,怎么样替自己找到安身立命。比方说,今天如果有一笔生意上门的时候,这个时候呢,他往往会等到说这个生意如果没有不合法的状况,并且周围的缘熟了,比方说适当的这个客户也有了,然后环境也成熟了,通路也都已经成就了之后,那么这一门生意很有可能就乘势而起,所以你就做成了这一笔生意了。就你来看,你完完全全就好像是圆桌上面的夹菜一样,这个菜这一笔你想吃的菜肴,它顺势转到你前面来的时候,自然你就顺势的夹了一口来吃。又比方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争夺社会上的名声跟权位,特别是权位这件事情上面的话,更是许多人汲汲营营的。那么每次呢我们都会看到有许多人,比方说某一个位置空缺的时候,往往我们会看到媒体记者就急着访问几位有可能跟这个位置沾上边的候选人,然后再问这些候选人说:有没有人有兴趣啊?怎么样积极争取啊?等等的。如果是主张随缘的人很可能就是说,如果他是其中的一个候选人的话,那么他的回答应该就是:我不需要积极与人争,如果说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条件都具足的话,很自然地,那我就接下这个职位来。所以这个也是圆桌夹菜的一个例子。所以这一些状况很显然的,我们看到他的状况就是:在你判断现前的因缘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你会先忍住,先让自己慢慢的等待;犹如是在这个大自然里面狼或是狮子,慢慢在等待猎物一样,一旦这个猎物到眼前的时候,然后你再根据你的原则灵活因应,就把它撷取到手。当然这个是说,从我们自己主动来对外追求的时候,这是这一种的随缘。
那当然就是说,对于别人对我们加诸在我们身上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是一样。别人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觉得说,别人对我们的要求已经超乎我们设定的标准的时候,也许我们就自己就觉得说:那我能做到什么,做到哪里就做到哪里,剩下的就随它去吧!哪怕是说你的上司或是你的老板,因为这样大发雷霆要开除你,你也可以随缘的接受,没有关系!或者是说这一批的产品,因为你的这个付出也只能够到哪个程度为止,所以这个产品如果说在整个的过程中有所瑕疵的话,也许你就会对自己说:我已经尽了我的本分了,其它的也就随缘吧!所以随缘这两个字,我们可以发现到:在许多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听到大家都在用随缘这两个字。而这个两个字在什么时间、什么时候听到最多呢?往往都是在,一个是在自己面对逆境的时候,就如同我们刚才讲的,被上司或是老板责备了,这个时候我们说:一切随缘吧!或者今天好朋友离开了,或者是甚至是背弃你了,这个时候你就说:一切随缘吧!又或者是说跟家里面的眷属吵架了,你也会说:一切随缘吧!这种状况就是,自己在遭受外境的这些无常变化所带来的痛苦的时候,往往你都会说一切随缘,用这样子,然后给自己极大的安慰。当然,我们还说了随缘另外一个很常被用到的,就是你对外界事物的求取上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圆桌夹菜的理论。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了随缘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能够帮我们因应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忙、带来的压力、带来的各式各样的烦恼呢?我们可以说,之前我们所看到的包含知足常乐在里面的,这一些的作为其实都可以把它归类成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对我们自己来讲,我们希望自己少欲知足;另外一方面,在我们跟外境的应对上面,我们希望自己能够随缘因应。讲到这个随缘,特别是讲到随缘因应这件事情,因为其中有一个缘字,所以有许多的人都会以为随缘因应那一定就是佛教。因为佛教里面呢我们说在佛教谈这些阿含解脱道的这些教理里面,有一支是特别重要的一支叫作因缘法。因为佛教在这一支里面,特别强调了各式各样的因缘的状况,所以大家演变成说,一般人只要听到缘这个字随缘、缘分、因缘这些事情的时候,一般人都很自然的会想到说:啊!那这一定是佛教的吧?可是,我们这里要跟大家讲的就是说,少欲知足、随缘因应这一些,恐怕还没办法触及到佛教的核心。
在我们讲到佛教之前,我们不妨先给大家谈一谈,在我们东方的文化里面,少欲知足、随缘因应,到底在哪一个东方文化的思想可以找到这个源头呢?我们给大家说的是,就是我们中华文化里面的所谓的道家的思想。在道家的思想里面,首先第一个讲究的就是:个人一定要清净少欲,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这些生的起源,都是因为不清净、扰动,所以才从原来的无、原来的道里面,产生出世界的万象出来。所以道家非常讲究说,人一定要清净少欲,不能够被外境牵着鼻子走,这是第一个主张。第二个,大家一定也会常常听到说,道家主张无为。无为这个字,当然一样的,各位如果说有稍微读佛法的接触了佛法的时候,也会发现到说,佛法里面也有所谓的无为法的这些事情。可是我们要跟大家讲的就是,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能使用的语言文字非常的有限,您如果仔细算算看的话,我们说:我们所使用的中国的文字里面,算一算也不过就是上万个文字而已!这个上万个文字组合起来,所能够表示的意思来讲,也不过就是那些个意思而已!但是,一旦要用文字来形容不同的思想的时候,那你要知道说,思想的本身它的维度,就比这个语言文字要大得太多太多了!所以当我们在把一个思想的体系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的时候,无可避免的一定会面临没有办法尽情尽兴的把它描述的淋漓尽致的状况;更何况是说,在描述的时候在陈述的时候,有的时候也不可避免的,得要顺应当时的人所能够了解的概念,用他所能了解的概念来比喻,来让他能够接近你心中想要让他知道的意思;所以这个时候,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引用到其它思想体系里面的语言文字。虽然说佛法里面也有所谓的无为两个字,但是这个无为,如果从文字方面去看的时候,跟道家所讲的无为是完全一样的写法,可是它里面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所以应该要跟大家先说一声。
那么道家的无为,道家的无为怎么去看它呢?其实最简单的就是从老子所讲的话,就是要道法自然。也就是老庄之学道家之学,希望大家尽量仿效自然,尽量顺从自然,不要做过多的巧取豪夺,都不要有这些事情,我们最好跟所谓的天地,跟天地自然同生同死,共同的、协和的生活在一起。当然这个如果讲到的话,对我们现代保育环境来讲的话,当然是有所帮助的。不过我们回归来讲就是说,道家谈的无为,它的无为其实是什么样?就不要有超出于自然界限的作为叫作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这个无为,细心的观众们!讲到这里的时候,您一定会开始有一点发现说,所谓的道法自然所谓的不要超出自然的界限顺应自然而为的话,那么请问:这个自然是不是相对于我们的外境呢?那如果自然是相对于我们的外境的话,所谓的道法自然,是不是表示着我们应该要顺应外界的环境来适当的因应呢?而不要做过多的扭曲外面环境的作为呢?如果这样讲的话,观众们是不是已经发觉到说,道法自然这一件事情跟随缘没有什么两样的!其实它还真的是一样的思想,因为随缘就是要随着外面因缘的变化妥善因应,如果把这个外面环境的变化把它定位成老庄思想里面的自然的话,那么当然道法自然就是随缘的表现。
又比方说我们刚才说,比方说对于其它人对于我们的责备来讲,那我们可以自己用随缘来安慰自己,随缘的来因应、随缘的来应对;这个事情其实也正是老庄思想里面的无为的一部分。因为所谓的别人对我们的要求,如果是已经过分的要求了,那自然它是违反于自然之道的;那既然是违反于自然之道的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大可按照道法自然的原则,不需要太跟他计较。所以从这个例子来看的话,无为还真的就是随缘的另外一面。那当然就是道家的思想里面,还谈到说所谓的无不为,无为之外还有所谓的无不为,最佳的比喻就是老子自己所说的上善若水。意思就是说,水是有我们所看到的最柔软的一个事物的形态,水可以说你要它低下要它多低下它就多低下,要它怎么转弯它就怎么转弯;可是水虽然具足了这一些柔弱的本质,可是水却是自然界滋润万物的一个根源。所以老庄主张,我们对于世间的这些事物,应该要像水一样,想办法去含摄这个自然的所有的事物,不要破坏自然,顺应自然,并且要能够用水那样的胸怀,去含摄所有的这些事物。当然这个就是所谓的无不为。
所以,我们刚刚讲了这些随缘这些事情,看起来因为里面有一个缘字,很多人都会误会了这个随缘就是佛教。但是我们也给大家看了,大家看到了道家所主张的清净少欲、无为、无不为的这些主张,其实都已经是把随缘整个包含在里面了。所以不能够说看到一个缘、随缘,就说它是佛教的主张;而其实这个主张,它的根本其实就是道家的思想。我们也给大家讲的就是说,其实随缘的这个部分,界定它是不是一个佛教的东西的话,不是看文字的表相,而是要看它的教义、看它的教理。因为,如果我们的随缘的东西谈到的都是世间法的缘生缘灭,全部都是在世间法上面谈因缘生灭以及相关的因应的状况的话,那么这个事情就肯定没有触及到佛教的核心。这个是我们希望能够提出来,让大家能够分辨清楚,也就是随缘这个观念,如果只是停留在世间法上,基于缘生缘灭而来的因应措施的话,它肯定还没有触及到佛教的核心。
讲到这里,不妨就举一个例子给大家看,我们说语言文字这件事情,它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比方说,我过去有碰到一位朋友,这个朋友一向是研究《易经》的、研究老庄之学的。这个朋友有一天碰到我的时候,他知道我对佛教有兴趣,所以他那个时候就开启了这个话题,然后他很高兴的告诉我,他说:《易经》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问,道家也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问。为什么呢?他说:佛教里面,有好些个经典是非常出名的,其中一个最着名的经典叫作《心经》,这个《心经》短短的两三百个字,可以说古往今来许多的人恐怕都没有办法完全理解它的意思!可是我这个朋友接着就很有信心的说:可是当我了解了《易经》、了解了老庄之学,再看《心经》的时候,发现一切是这么样的自然,如此了然于心。他说的是说,他用《易经》、用老庄之学,去解释《心经》的时候,发现完全解释得通。那我要告诉各位观众的就是说,我这位朋友可是拥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肯定不是有文字障碍的,他对于文言文是颇有掌握的。那表示什么?表示说,居然从《易经》、从老庄里面,居然就可以看透《心经》里面的道理!但是我今天身为佛教徒,在佛教已进入一段时间了,我必须要告诉大家,真的!就如同我刚才讲的随缘的例子一样,只看文字的表相而不能够说明清楚的话,那就还没有触及到佛教的核心。因为从《易经》、从老庄去对应到《心经》里面的文字的时候,也可以从头到尾都是用世间的缘生缘灭把这些文字一个一个的把它给嵌印上去,那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我一再的提醒大家,凡事只有提到世间法、只有提到世间生灭的时候,那都还没有谈到佛教的核心。所以,冒然用文字上面的东西自己去解释的时候,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你想想看,《心经》用短短的两三百个字,就要能够函盖一定的佛教的义理的话,你想想看,那个每一个字都是得锱铢必较的事情。
所以今天的最后,应该就是要跟各位观众说,不要仅仅的落在文字的表相上,也不要自己任意去解释,解释这些比方说《心经》上面精简的文字;而应该要寻求善知识好好解释佛教义理,再回头来看的时候,您就会发现:佛教跟《易经》、跟老庄之学是大大的不同!
今天我们就先上到这里。
阿弥陀佛!
更新于:1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