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下)

2024-01-29 学佛释疑三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将延续上一集的题目:学佛为什么要持戒呢?

上一集我们有提到:为什么有人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呢?因为有些人,他们认为只要不受戒,如果不小心犯了戒或造了恶事,或许就没有罪,也可能就没有报应。这样对吗?很明显的这是不对的!因为不受戒的人,不小心犯了戒或造了恶事,虽然没有戒罪,但仍然有性罪,因为还有因果律存在,而且一定有因果律存在。比如说,我们上一集有一些比喻:一个人没有驾照,不清楚交通法规的人,绝对不会因为他不懂交通法规,犯了法规,闯了红灯或跑上快速车道,被车子撞到就不会受伤的。只要被车子撞到,就一定会受伤,不会因为他不懂交通规矩,就不会受伤或受伤比较轻。这个受伤的轻重,是依被车子撞到的力度及撞击的地方来决定的,并不是依懂不懂交通规矩来决定的。有驾照清楚交通法规而违规,违反了交通规矩的人,只是多了一条罚款而已;而且了解交通法规,还有另一个优点,也就是可以因为了解相关交通法规,而避免不必要的车祸或伤亡。同样的,一个没有受戒的人,也绝对不会因为他没有受戒,犯了戒或造了恶事就没有恶报。只要造了恶事,就一定有不好的果报,不会因为他没有受戒,就不会有恶报或比较轻报。这个因缘果报的轻重,是依造业的轻重而定,并不是依有没有受戒来决定,受戒的人造了恶事,只是多一条戒罪而已;而且有受戒的人,还有另外一个优点,也就是可以因为了解戒的相关戒相及戒的精神,而避免不必要的恶报。

上一集我们也介绍了:戒是怎么去形成的,以及制戒的原理,也说明了为什么有而犯者,胜无不犯,为什么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的道理。接下来我们继续这个问题,在《别译杂阿含经》卷7的经文里面有提到:造论姓聚落主问佛,佛以爪上土、大地土的比喻,犯戒而行杀、盗、淫、妄。罪如爪上土,虽犯而不舍戒,心慈、悲、喜、舍,德如大地土。经文里面有提到:就是说,造论姓聚落主问佛,佛就以这个爪上土跟大地土来作比喻。大家知道什么是爪上土吗?也就是说,沾在这个指甲缝里面的泥土。佛提到说: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即使不小心犯了戒,去作杀、盗、淫、妄等等的罪,我们当然有罪,但是佛说我们的罪,仅如爪上土一样。但是当我们虽然已经犯了这些罪了,但是我们仍然不去舍戒,我们依着佛的教导,忏悔所犯罪过,依然坚守着这些戒律,心里仍然保持着慈、悲、喜、舍这样的心,佛说我们的功德,就如大地土一样。大家想想看,大地土的土比较多,还是爪上土的土比较多呢?当然是大地土,而且多很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受了菩萨戒,我们即使不小心犯了一些轻垢罪,我们也不要把这个戒舍掉,而且仍然要保持着慈、悲、喜、舍的这样的心量,我们依然有很大很大的功德。有些人害怕犯戒,而不敢受菩萨戒,其实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所有轻垢罪都是通忏悔,通忏悔的意思就是可以忏悔。当我们受了菩萨戒,会不会犯了一些轻垢罪呢?当然还是会啊!只要在二地之前的菩萨,仍然都可能会去犯到,在信位及住位的菩萨,仍然会常常犯。刚开始会常常犯,只要通忏悔,我们都可以将这个戒罪,把它忏悔掉。当我们在佛前忏悔,忏几次以后,我们就越忏越会不好意思。渐渐地,那条戒罪,我们就不会再去犯了,然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戒行越来越清净。

我们受完菩萨戒,在学戒的时候,只要掌握一个重点,就是十重戒不能去犯,其他的轻垢罪就不用担心了,即使偶尔不小心犯一下,也是可以通忏悔的,因为所有轻垢罪都是通忏悔。其实真正在学戒的人,要犯到十重戒也是不容易的,因为十重戒,要真正犯到这个重罪,一定要根本、方便、成已同时具足,这个重罪才成立。既然十重戒要犯到,实在不容易,所以一些轻垢罪那就没什么,反正都是通忏悔的。而且我们还是在修啊!还在因地里面,还没成佛。所以这些轻垢罪,在二地之前,我们会犯到一些戒罪,是稀松平常的,所以不要因为害怕犯戒,而不敢受菩萨戒。

接下来我们来看,佛说:佛灭度后以什么为师?是以戒为师,如暗遇明。所以说佛灭度后,要以什么为师呢?是要以戒为师,只要以戒为师,就如同暗遇到明。大家想想看:如果这个地方全部都是暗,有人叫我们怎么走,或怎么往前去冲,但是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走啊?怎么往前冲?因为我们根本看不到要怎么走,怎么往前冲。但是如果这时候,突然间一盏灯光亮起来,那我们就知道要怎么走了。以戒为师就是像这样子,佛灭度以后,佛弟子不知道要听什么老师,来教导怎么走的时候,就是以这个戒灯来当老师。也就是说戒如同明灯一样的,指引我们朝这个方向去修行。

所以菩萨戒是一切佛的本源、菩萨的根本。菩萨戒同时具有消极面跟积极面的作用,从消极面来看,它是防非止过。什么叫防非止过呢?意思就是说,我们有可能会作错的事情,它就把我们先预防了,让我们不要去作,这些我们有可能会犯到的过失,它也遮止我们不要去作。菩萨戒里面,它并不是单单是防非止过,仍有积极面,但是声闻戒纯粹是防非止过。菩萨戒里面,如果以《梵网经》来讲,就只有十重四十八轻戒,所以菩萨戒它顶多只有几十条;但是如果以声闻戒来看的话,它就有几百条,声闻戒立戒的精神,是只有防非止过,所以它戒相规定得非常清楚,就是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是防非止过;但是菩萨戒除了消极面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那就是积极面。什么样的积极面呢?就是遮止我们不得不去做,也就是说只要是善事,我们没有做的话,那我们也是犯戒。我们比如来说,如果有一个人,在偏远的小路边受了重伤。受声闻戒的人,因为他现在赶时间直接走过去,他不理会这位受伤的人,他是没有犯声闻戒的;但是如果以菩萨戒的角度来看,有人在偏远的小路边受重伤,这条路没有其他人,我们如果没有停下来救他,我们是犯了菩萨戒的。所以菩萨戒会遮止我们,让我们不得不去做,所以菩萨戒比较殊胜呢?还是声闻戒比较殊胜呢?当然是菩萨戒!也就是说,菩萨戒主要是戒这个心;而声闻戒只要戒身行跟口行。菩萨是戒这个心,我们这个心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心的起心动念都是善的、都是清净的。所以我们学戒的目的、概念跟过程,是要先从外到内、从身到心,然后从除三毒,三毒就是贪瞋痴,去掉一些攀缘心,然后我们远离一些的过失,让身跟心能够安定,然后就慢慢地,从过程就引发出一些智慧,最后就圆成佛道。

所以在《华严经》里面说,戒是无上菩提本,也就是说戒是无上菩提的根本。所以经文也提到:【入佛法海,信为根本;度生死河,戒为船筏。】入佛法这个大海,是要以信为根本的,如果我们没有信心,是进不了佛法这个大海;但是我们要度我们过生死河,是要以戒为船筏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生死河那么的长,我们必须以戒来当作我们的船筏,才能够到达彼岸。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菩萨戒跟声闻戒的基本差异在哪里?我们在上一集有介绍到出家戒,出家戒中的沙弥跟沙弥尼戒,式叉摩尼戒跟比丘尼戒,还有比丘戒是属于声闻戒。这些声闻戒是从生活上去制定的,他们不是为了心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受声闻戒的人,整个起居都要照声闻戒里面的规定、方式去做,整个行为、举止,也要依照声闻戒去做。所以诸佛所制定的声闻戒,各个都不相同,也就是说,每一尊佛成佛的时候,他所制定的声闻戒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佛世界里面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而且这些出家众,事实上他们的心性也是不一样的,连带的他们的一些行为,可能也会不太一样。所以对声闻人,佛所制定的声闻戒的内容,每一尊佛都有不一样的内容。会因为地方、因为所有人的心性,去制定所有的声闻戒,所以声闻戒是因地制宜的,并不是通行一切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佛世界里面,它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所制定的戒律也是不同。因为声闻戒是从生活上去制定的,不是从心理上去制定的。

那菩萨戒呢?菩萨戒它是通三世的。因为菩萨戒不管你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所有诸佛,所制定的戒是相通用的。为什么会相通呢?因为所有的菩萨戒,是以什么为戒呢?它是以摄心为戒,也就是在戒我们这个心,不是戒我们的身行跟口行;戒身行跟口行,这是声闻戒的主要内容。所以声闻戒跟菩萨戒的主要不同,一个是在戒身行跟口行,一个是以戒心行为主。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很漂亮的女生坐在那里,如果有一位受声闻戒的男众,他坐在另外一边,在想这位女生,甚至于在想跟她有一些比较亲密的行为的时候,其实这些想是不如理的。但是这对受声闻戒的这位男众而言,他依旧没有犯声闻戒;但是对菩萨戒来讲的话,那这就犯了。所以菩萨戒,即使没有去做那件事,只要这样坐在那边想而已,菩萨依旧犯了菩萨戒。所以菩萨戒在戒什么呢?就是戒我们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呢?为什么要持这个戒呢?因为我们要成佛嘛!因为我们要成佛的缘故,所以就要受菩萨戒,因为不受菩萨戒者不能成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去受菩萨戒,那我们就没有办法成佛。所以菩萨戒又称为千佛大戒,因为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都会有千佛,因受菩萨戒而成佛。所以前后三际一切佛,皆须持此戒,也就是说不管过去世、现在世或未来世的一切诸佛,在因地的时候均须受菩萨戒,而且持菩萨戒一直到成佛;很明显的,这是因为菩萨戒能够庄严菩提的缘故。

最后我们作一个简单的结论,我们学佛为什么要持戒呢?我们在三界里面的生活,诱惑是很多的,烦恼也是很多的。虽然我们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但是往佛菩提道迈进的当下,就如同在一个两侧都是断崖,也就是说右边是断崖,左边也是断崖,我们在两边都是断崖的中间里面,开着我们的车子,这些诱惑跟烦恼的果报,就如同两侧的断崖,会断送我们的生命,甚至于法身慧命。我们再进一步假想一下:我们在两边都是断崖的中间道路上开着车子,这时候我们可能一不小心,因为疏忽而掉到右边,或者掉到左边的断崖。这个情形,就像我们在三界里面,有可能会因为我们的贪欲、瞋恚、愚痴等等,或者是我们不小心有个疏忽,就犯了一些不可挽救的错误而下堕三恶道,要回来人间,就需要非常久远的时间了。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因为贪、瞋、痴、慢、疑,或者一些疏忽,就让我们下堕三恶道,要再回来人间的过程,需要久远的时间。

比如说,有些人诽谤了佛、法、僧三宝,下堕三恶道。果报受尽以后,好不容易从地狱往生到饿鬼道;这个果报受尽以后,又往生到畜生道;果报受尽后,才往生回到人间的边地;再过一段时间,好不容易往生到有佛法的地方;但是因为往昔不好的这些习气又起来,又开始去诽谤佛、法、僧三宝,往生后又下堕地狱,所以就一直在那边轮回,而无法出离。很明显的这是因为我们的一些贪、瞋、痴、慢、疑,以及一些不好的习气,就会让我们一直在那边轮回。所以佛很慈悲地为我们制定这个菩萨戒,也教导我们学佛人要去持戒。这样就如同在两侧的断崖的道路旁边,各加高了一个很高很高的围墙,而且这个围墙又具有弹性。所以我们的车子,不小心撞到它以后,不会掉到悬崖,而且还可以把我们的车子弹回来原来的路面,这样我们又可以在原方向,很快速地往前迈进。

所以菩萨戒,就如同这两侧的断崖旁边的很高很高的围墙一样的,保护着我们。我们不小心犯了错,就如同不小心撞到这些围墙,我们忏悔除掉这个戒罪,就如同我们的车子,弹回来原来的路面。所以就是说,即使因为我们的贪欲、瞋恚、愚痴等等而不小心犯了错,我们只要忏悔就可以了,那我们就在佛菩提道里面,就可以很快速很快速地迈进。只要我们不犯到十重戒,我们就可以在这一条佛所制定的菩萨戒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只要循着这条路走,即使不小心撞到了,只要忏悔,我们还是会弹回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地在佛菩提道里面迈进,成佛才会快,所以学佛一定是要持戒的。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这个题目,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边,谢谢大家!

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周正铭老师)

更新于:11个月前

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