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是毒汁,不仅毒人,更会毒己。
因为恨,少年时,也曾有过将果树砍光的一闪恶念。只因,肇事者曾将我家的桃树果子偷光。
佛教说:一念恨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
的确如此,仇恨,除了杀人,更是自杀。愤怒,除了死人,就是死己。为什么,因为,仇恨无异于含毒于心,愤怒就如缠身恶疾。
日前,我遇一虔诚信徒,平时见他文质彬彬,不想那天他如狮狼虎豹,狂风暴雨,说起他遭遇的某事,青筋暴面,暴跳如雷,全然不计较不在乎或不知道不感觉自己的失态。尽管事后,他也非常后悔,说很不好意思,真不该如此。
佛教名论《成唯识》有言:云何为恨,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恶为性。
佛教的《顺正理论》中,有段话:如桦皮火,其相猛利,而余势弱,说名为忿。如冬室热,其相轻微,而余势强,说名为恨。可见,恨虽不如怒烈,但他的余势,却很强劲,历久不消不息。
佛教有四正勤法:已生恶法令断;未生恶法令不生;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增长。恨即恶法,如何对待,不言自明之。
说来容易做来难,八岁小童说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否则,佛教亦无需强调知行合一解行并重,更无需有大行普贤菩萨之应世。因为,这世界,不是桃花源,也不是香格里拉,这人类,也不都是鲜花,而是时有荆棘藏匿其中。生活,也不都是诗,往往的,遍是剑与戟!
许多时候,我们满腔热情地良善付出,却收获了阴谋、背叛、伤害、欺骗等等,果实苦涩。于是,我们开始幽怨自己,不断怀疑自己,无法平衡自己,难以说服自己,也就不能战胜自己。厮杀由此展开,决战由此骤起!无论是人与人、城与城、国与国,其例,数不胜数啊!
剃度出家以后,我也曾时常问过自己,少年时,我为什么那样怀恨?就因为几树的水果?恨的本质又是什么?恨,是否有他的实体?圣人的答案果决:恨,就是空性,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是啊,恨无本体,与其去恨他人,不如去恨自己。想想我们,是否,过于抬爱自己,过于保护自己,过于肯定自己,过于相信自己;我们,总是以自己为先,以自己为主,以自己为实,以自己为真,以自己为尊,以自己为我。
从而,容不得他人的劝告,容不得他人的比较,容不得他人的替代,容不得他人的攻击,容不得他人的挑战,当然,也就容不得他人的迫害与侮辱。
我是一个业障深重的人,成了比丘之后,也未能幸免。
佛教说,恨要慈息,怒要悲止。为此,我特别崇仰观音大士。有时,我会无知地想象,如果,观音大士突然遭遇一百个仇人、一百个敌人、一百个冤家、一百段孽缘,那么,他会怎样?又如果,是我遭遇上了,我又会怎样!
我似明白答案,似又没有明了答案!但无论如何,之于我,如果那样,我知道,我需跪于佛陀的座前,惭我的愧,忏我的悔,或者,舍我的肉身,得我的法身,让恨刀恨枪不入,让恨水泼之不湿,让恨火烧之不焦,让恨风吹之不进,锻造仁与爱的铜墙铁壁,坚定坚决,坚韧坚守,打一场对抗仇恨的战。
最后,讲一个相见一笑泯恩仇的佛门故事:
有少年为报杀父之仇,长成青年后一直在追寻仇人,终于在一寺院找到。杀父仇人现已是一位老僧,因为,他失手使少年之父丧命后,一直内疚,便出家,以忏其悔。如是因生如是果,因果是不昧的,这不,报应来了。老僧见到青年,坦然面对,但他有一要求,希望留他性命一年,以便他扫尾完成他正主持在建的一个工程。
原因是,寺院在高山,来寺必经一条悬崖绝壁的小小险道,缘于险道太险,每年都有人掉下殒命,老僧发誓要将小道改大道,工程现在已进入尾声。青年想想,这要求可以理解,也是善事,便同意了,他又想,反正你也跑不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每天,青年监督着老僧干活,老僧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百衲衣衫,蔬菜清汤,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开始对老僧有点好感了。加上,一直监督老僧,自己也闲的无聊,有时,也帮忙干点活,久而久之,与老僧打成了一片,便互相生起说不清道不明的情谊了。
时光流转,一年到了,路也修好了。有天,老僧沐浴更衣,端坐路中,沉静淡然地对报仇青年说:您可以动手了。这时,青年已不忍心下手了,他身上的佩剑,拔都没有拔出来。老僧又说:您不动手,我自己走啦。说完不一会儿,老僧就入定往生而去了。青年见老僧涅槃,很是留恋,于老僧遗体前跪拜痛哭,也真是,天下事了犹未了,未了犹了,本为一雪杀父恨,不想,却一笑泯恩仇。
更新于:2023-12-15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