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话头是千年来禅宗门下最重要法门,但随着禅宗的没落,法门传承也一丝如缕。民国至今,仅能高举高旻寺来果禅师、云居山虚云和尚做为法门标帜。而仔细检索古代祖师语录,实有许多珍贵之参禅指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峰禅师之《高峰禅要》。
《高峰禅要》是指导初学用功之参禅宝典,除文字简洁明白,内容精要之外,还有几个优点:一、对疑情本质有深刻解析;二、对修证过程有次第描述;三、对下手方法有清晰说明,四、对修行障难与魔事有所提醒;五、对参禅基本态度有正见确立。
参话头以疑情直捣无明源底,故对疑情本质的掌握,是功夫转进之重要关键。在此对疑情做如下解析:
壹、参禅的过程
参禅法门在整个修行过程中,用疑情贯穿。随着疑情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细到密、由密到无间,最后澄澄湛湛、卓卓巍巍,乃至到无心,如木头、石头般之悟境的开展,疑情逐渐转成觉性。这个起疑情、参究、开悟过程的心念特质,就是疑以信为体,悟以疑为用的分析。
贰、疑情心体的解析
疑,深入分析,是内心一种无知的状态。是谁?、归何处?、无?等疑问,转成了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无知。
所有禅法都具有惺惺照了的共通特性。参话头里用参、究、疑、看,指的就是此惺惺照了的特性。照什么?惺惺什么?就是这个不知的疑情。观照到自心无知的心体上,起觉观的力量,起照了、追究的力量,看住自己心里无知、无明、黑闇的心。这就是参话头止观的结构。
参、疑情经论的说法
疑情用教下理论来说,是一所缘境,为修止观时所观的对象。经典里怎样分析这个问题?
《放光般若经》云:为舍痴际,为应无所入。菩萨作是观十二缘起法者,则为得坐道场。
《大智度论》:如三世十方诸佛,身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破诸黑闇;心出智慧光明,破众生无明闇冥。
所谓佛度众生,就是现光明照破众生的愚痴黑闇。凡夫的生死轮回就是无明,无明就是黑闇,也是我们的心体。心体,是一个无明、无知的状态,由无明、无知变成了愚痴黑闇。黑闇再转化成具体生命境界,形成种种我执、贪嗔痴烦恼,乃至造业,现出五蕴身心。
参话头时,参究进去就是抓住了这个无知。所有身心世界、天宫、地狱、山河大地,都是由我们的心而显现,故华严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一直追究到心的深处,去看起心动念,就看住整个身心世界、山河大地的源头。这个源头一般人毫无所知,就是无知。
无知,所以什么东西都看不到、不知道,就形成所谓的黑闇。禅宗里临济宗称为黑漆桶,曹洞宗十牛图管他叫黑牛。从在心曰知,在眼曰见的知见角度,黑漆桶、黑牛,是从眼见立场论,参话头的疑情、无知,是从心知立场说。实则黑闇与无知体性是一,只要打破这个疑情的黑漆桶,就能够开悟。
肆、禅宗对疑情的解析
千山剩人禅师云:蒙懂真蒙懂,我心黑漆桶。何物堪比伦?好似海州接引寺路东角头,盛恶水底缺口大瓦瓮。
千山禅师形容心里懵懵懂懂的漆黑桶像什么东西呢?像在海州这个地方,接引寺院路边,有一个倒残渣饭屑用的,破了口的瓦瓮馊水桶。用馊水桶来形容心头的无知、无明、污秽、黑闇,说明我们内心里有很多肮脏的垃圾。
庐山天然禅师有一弟子问他说,参禅参了很久,心里还是黑漆漆的,怎么办?他就说:正要你抓住这漆黑桶,但行住坐卧祇恁么按住看,看来看去,自然一日迸断。就是要弟子把漆黑桶照破,照破以后,就开悟了。
话头只是一个工具,帮我们把心的无知抓住。抓住这个所缘境,就抓住心中的无明,而心中这个无知、无明,是所有山河大地、生死轮回、天宫地狱的根源。杀贼要先知道贼的处所。不知道贼是谁?贼在哪里?怎么杀贼!一般人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心中的黑闇,更不知道此心中的黑闇,就是所有生死轮回、山河大地、五蕴身心的根源。
在疑、在参、在看的时候,是把心中的无知转成知,黑闇转成光明。参就是一种惺惺、照了的功能。不断的参,不断的疑,不断的看,烦恼、无知、黑闇、愚痴,慢慢转成了觉性。没有抓到漆黑桶,表示方法还没上路。找到漆黑桶,表示路头对了,方法对了,继续用功就好。所以庐山天然禅师要弟子行住坐卧就只是这么按住看,按住看,就是把这漆黑桶、黑牛牢牢抓住。疑也好,参也好,究也好,提也好,看也好,都是同一个惺惺照了的功能。
伍、参疑功夫增进得悟
清楚了这个道理,再来看水涨船高,泥多佛大、疑得十分、悟得十分,就很清楚。初抓到疑情时,只是初碰触到愚痴黑闇而已。在不断的参看当中,疑情慢慢消融,功夫也在慢慢前进。疑情消融得愈多,就表示由疑情转化来的觉性、由黑闇愚痴转化来的光明智慧愈大。所以才讲疑有十分,悟有十分、水涨船高,泥多佛大,此与禅宗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的说法一致,都在说明,疑情大小跟开悟大小是成正比的。
为什么疑的大小跟悟的大小成正比?因为悟就是觉性、智慧、光明的成份,这是由无知黑闇转化来的。经典里处处讲到烦恼即菩提,《般若经》讲色相无边,般若无际,都指出所对、所观境界有多少,般若的智慧就有多大。
《摩诃止观》智者大师说:无明痴惑本是法性所以现前的境界有多大,清净的觉性就有多大,道理是一样的。所照了无知愈多,无知痴闇转成光明觉性就愈大。开悟,是因为将无明、无知、愚痴、黑闇所变出来的五蕴身心、山河大地、天宫地狱,整个大千世界消融掉了。无知、无明、愚痴、黑闇没有了,五蕴身心、山河大地、天宫地狱,大千世界也没有了。
所以永嘉大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不是另外找一个觉性,是将觉性从无明、愚痴、黑闇、无知中转变过来。要开悟,让觉性开展,就要从自心的无明、无知、愚痴、黑闇里转。所以要开悟得愈大,就要用愈多的材料来煮这个开悟的佳味美食。
陆、参话头与永嘉禅法对比
这一理论,跟永嘉大师薪多火旺理论,完全可以结合。永嘉禅法第一阶段,奢摩他的理论是惺惺寂寂,第二阶段毗婆舍那的理论叫薪多火旺。泥多佛大跟薪多火旺两个理论完全一样。
虽然开始时,参话头跟永嘉禅法对于如何捕捉无知境界的方法不一样:参话头是用疑情抓住心中的黑闇,永嘉惺惺寂寂,是直接观察内心刹那生灭念头的黑闇。但基本上本质一样。
一切法的本质都是空性,也就是灵知之性、觉性,这是所有禅法的本质。《摩诃止观》说:无明痴惑本是法性,般若经说:色相无边,般若无际,祖师云:凡所见色,即是见心。一切法唯心所现,一切法当下就是般若,所以才会有永嘉的薪多火旺,高峰禅师的泥多佛大,以及禅师们所讲的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的理论。这说明,觉性开显的理路是殊途同归的。
更新于:2023-12-14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