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菩萨戒号称千佛大戒,我们再珍视都不为过。而如果追溯一下菩萨戒最早是怎样传入东土、第一批得受梵网经菩萨戒者求戒如何不易,我们会越发深刻地明白菩萨戒的尊贵和稀有。
关于菩萨戒如何从天竺传入中土,有各种版本的记载。
遇风暴船翻未果
据《续高僧传》记载,有西印度高僧波罗末陀(或称拘那罗陀,华译真谛三藏)等三人,于南北朝梁大同十二年(546年)八月来到中土,受到了梁武帝的礼遇。后来遇上国难,他们就前往北齐,后又去往东魏,在这之间,真谛法师述译了《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等经论。因在中土遇到了求受菩萨戒的人,而他们所带来的相关经卷仅有菩萨戒经二十二品,所以就打算重返天竺,求取更多的大乘经论再重来东土,以补缺憾。但遗憾的是,此行因遇风暴导致船翻而未能如愿。
鸠摩罗什大师为数百弟子授菩萨戒
又据僧肇法师在《梵网经》序中所讲,天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大师由于受持菩萨戒的缘故,偏重于读诵《梵网经》中的《心地法门品》,因为这一品阐述了菩萨戒相。既然鸠摩罗什大师这么做,那么天竺的所有持菩萨戒者也无不效仿,纷纷持诵这一品。
鸠摩罗什大师来到东土后,于所居的长安逍遥园中,与学士、沙门一起,手执梵文,翻译经论五十余部。当时有沙门慧融、道祥等八百余人,请大师传授菩萨戒,大师应允并译戒经,在大师所翻译之经论中,唯有这部《梵网经》没有梵文典籍作为依照,而是由大师自诵而出后,大家再共同翻译的。全经总共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萨心地品第十》,专门阐明菩萨行地。
当时慧融和道祥等三百余人成功求受了菩萨戒,也都各诵此品,以为修行心要。师徒等心意相通,又恭敬别录这部经下卷中偈颂所说的戒相,单独成卷,命名为《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卷》,目的是让那些崇仰、追求菩提的人能够由相及性,由事入理,也令后世学人都能听闻到这卷经。这段公案,被认为是中土之人依《梵网经心地品第十》得受菩萨戒的发端。
佛菩萨亲授
另据《高僧传》记载,有印度高僧昙无谶来到东土弘扬大乘佛法。当时乃东晋十六国之北凉时期,有张掖沙门道进,极其渴望从昙无谶大师处求受菩萨戒,昙无谶大师却对他说:你应当先忏悔罪过,只有干净的瓶子才堪装盛清净的甘露。
道进于是至诚恳切、竭诚尽敬地忏悔七日七夜,到了第八日,再往昙无谶大师处求受菩萨戒,昙无谶大师却忽然大怒。
道进就想:是我业障未消吗?于是就下死心勇猛精进拜忏整整三年,后于定中见本师释迦牟尼佛和诸位菩萨大士现身为自己授菩萨戒法。
而奇妙的是,同一夜,还有一向同样祈盼求受菩萨戒的十余人也梦见了与道进一样的情境!
天明,道进前往昙无谶大师的住处,想要向大师说明这件事。当他来到昙无谶大师面前,就在距离数十步的时候,昙无谶大师吃惊地从法座上起身,喊着:善哉!善哉!仁者已经感得戒体!我为你作证。然后就在佛前一一为他宣说戒相。
当时的沙门道朗也和道进做了同样的梦,成为道进的法弟。其后,又有千余人从道进法师处求受了菩萨戒,传此戒法迄至于今。另有别记云:《菩萨地持经》应当是由伊波勒菩萨传到东土来的,后来由昙无谶传戒。
读了以上有关菩萨戒在我震旦国开花结果的古早事迹,大家有何感想呢?
佛陀告诉我们,佛弟子对待正法应当轻身似尘,重法如山。菩萨戒对大乘佛子如此重要,如果我们越能生起殷重之心,在持戒路途上的源动力也就越足。并且,当得知前辈戒兄竟是那么那么地争气,作为后学又哪敢亵渎这份无上的荣耀呢?
明人忍慧强,能持如是法,
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
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
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梵网经》偈
愿一切菩萨戒弟子都能够护戒如护眼目,在菩萨戒的保驾护航之下,在成佛路上如大鹏金翅鸟一样勇往直前,不遇诸障。
南无阿弥陀佛!
更新于:2023-12-08 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