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光老师 主讲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前面两集分别说明声闻缘觉的人无我智、法无我智,都是在蕴处界以及在蕴处界所显现的诸法上,作种种观行而发起的智慧。其中声闻是从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下手,观察蕴处界虚妄,进而断尽五上分结成阿罗汉;因为相信佛语开示,知道无余涅槃有本际、如、真实我存住,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于内无恐惧,于外无恐惧,入无余涅槃。缘觉是从十因缘、十二因缘观行,知道有个识,这个识叫作入胎识,由于缘觉知道自己专精禅思,而自行了知入胎识存在,可是这个入胎识在哪里不知道;因为缘觉知道这个入胎识存在,所以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因此缘觉与声闻一样,于内无恐惧,于外无恐惧,入无余涅槃。
接下来谈的是菩萨的人无我智及法无我智,请各位菩萨翻开 平实导师所着《宗通与说通》课本第52页第1段第1行,书上是这么写着:【末为菩萨人无我智之说通者。菩萨人无我智与二乘人无我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二乘人无我智唯依蕴处界之无常、苦、空、无我及缘起性空而作现观,菩萨亦如是现观,此是同者;异者谓菩萨亲证如来秘藏自心藏识,此是菩萨不共二乘、不通二乘法处,故名别教。】
书中已经很清楚告诉我们:三乘菩提共通的地方是同观蕴处界虚妄,因此可以断尽见惑及思惑;三乘菩提不共的地方,就是菩萨证得了第八识,有了法身德及般若德,并以法身的立场来观待诸法也是虚妄,有了极少分的法无我智,但不如地上菩萨法无我智深且广。不过菩萨以人无我智以及极少分的法无我智为基础,次第进修佛菩提道,未来可以圆满人无我智、法无我智,而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
然而,菩萨的人无我智与法无我智的发起,是因为找到如来藏而有。为什么?因为菩萨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找到第八识,因此有一种功德,这个功德叫作法身德;因为有了法身德,而发起的般若智慧的功德,这个功德叫作般若德;然后站在法身的立场,用般若的智慧来观待蕴处界及诸法,都是刹那刹那变异的,所以是虚妄的,因此有了极少分的人无我智及法无我智。这两种的智慧,却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的智慧。为什么?因为菩萨发现蕴处界及诸法的生住异灭,都要有如来藏背后在支持,才有蕴处界及诸法的生住异灭现象出现;所以说,蕴处界及诸法都要以如来藏为因,然后借着种种缘,才有后来蕴处界及诸法出现。也就是说,如来藏是蕴处界及诸法的根源,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蕴处界及诸法存在。这可分三点来加以说明,来证明在《四阿含》中 佛已隐说有如来藏,只是不用如来藏这三个字而已。
第一点,声闻人所知的四圣谛的如如。佛开示如下:【比丘白佛言:世尊说苦圣谛,我悉受持,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名苦圣谛。世尊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为世尊说四圣谛,我悉受持。】(《杂阿含经》卷十六)
解释如下:【比丘向 佛禀白:世尊所说的苦圣谛,身为弟子的我完全受持,因为苦圣谛都是如如不动的,它不能离开如,如果离开如就没有苦圣谛可言;可是苦圣谛也不异于如,因为它是如的局部体性,摄属于如,所以它就是如啊;而且它是真实、审谛、没有颠倒的,是圣人所说的真实道理,是名苦圣谛。世尊所说的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也是这样,都是如如不动的,它不能离开如,也不异于如,是圣人所说的真实道理,是为世尊所说的四圣谛,身为弟子的我,完全接受世尊的教导。】从经中开示可以证明,这个如就是 佛所说的如来藏,如果没有这个如来藏,还有四圣谛存在吗?由此可知,声闻人所观察的四圣谛,都要以如来藏为因,才能从如来藏流注四圣谛这些法可以为声闻人所熏习,而且菩萨也可以现观如来藏存在。
因为这个道理,世尊就在这位比丘说完后赞叹,说如是言:【(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实持我所说四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名比丘真实持我四圣谛。】(《杂阿含经》卷十六)也就是说,这位比丘真实了解 世尊所说的四圣谛背后那个如,也就是如来藏,所以 世尊赞叹这位比丘真实而且没有错误地受持四圣谛;以此类推,四圣谛既如是,四念处观、八正道等,也是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
第二点,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经中开示:【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三)解释如下:【所以比丘!种种的物质,包括过去的物质、未来的物质、现在的物质,内在的物质、外在的物质,细的物质、粗的物质,不好看的物质、好看的物质,远的物质、近的物质,这一切的物质都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真实我,物质与真实我是和合运作的,所以不是同一个;物质的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识也是这样的道理,它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真实我,它们是和合运作的,所以说不相在。】
或许有人会怀疑,色法本来就不是真实我,为什么它不异于真实我?这是因为所有的色法,都是众生有所需求,因此如来藏就借着种种缘而变现出来的,它本来就是如来藏的局部体性,摄属于如来藏,所以它就是真实我。这个道理就好像手是手、身体是身体,虽然手不是身体,但是手是身体的一部分,摄属于身体,所以说手就是身体啊。既然色法既如是,其它四种识阴、受阴、想阴、行阴,也是这个道理,它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真实我,它们是和合运作的,所以说不相在。
从上面分析结果知道,这个真实我就是在讲如来藏,如果没有这个真实我的如来藏存在,还会有四大种的色法存在吗?既然没有色法存在,还会有你这个人存在吗?既然没有你这个人存在,还会有后来的识阴、受阴、想阴、行阴存在吗?所以说,吾人的五阴都离不开如来藏,这五阴都是以如来藏为因,借着种种缘而出现的。以此类推,五阴既如是,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以及诸法也都是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同样的道理,世尊在《阿含经》也说苦之本际,你也知道众苦所依止的本际就是如来藏,因为苦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啊!
第三点,佛在《阿含经》明白指出有入胎识。如经中开示:【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长阿含经》卷十)
这段经文比较长,也比较难懂,请各位菩萨耐心听完解释后,就会明了 佛在阿含中早已隐说入胎识这个道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衪就是入胎识如来藏而已。解释如下:【佛问阿难:缘于识而有名色的真正道理是什么?如果这个识不入母胎,会有名色出现吗?阿难答曰:不会有名色出现!如果这个识入胎后,因为某些因素而无法出胎,还会有名色存在吗?阿难答曰:不会有名色存在!如果这个识中途离开胎身,导致婴儿色身败坏,名色可以增长吗?阿难答曰:不会有名色增长!阿难!如果没有这个识,还会有名色存在吗?阿难答曰:不会有名色存在!阿难!因为这样的缘故,知道名色出现都是因为这个识,因为有这个识存在,才会有名色出现,我所说的真实道理就是这样啊!】从 世尊开示中得知,这个识就是入胎识。因为有入胎识入胎、住胎、出胎,才使得名色出现、增长与消灭;也唯有这个入胎识才能贯通三世,使得每一世的名色出现、增长乃至消灭。
接着 佛又开示:【阿难!缘名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无住处。若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否?答曰:无也!阿难!若无名色,宁有识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识由名色,缘名色有识。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长阿含经》卷十)
解释如下:【阿难!缘于名色而有识的真正道理是什么?若识不住于名色,则识无所住。若识无所住,还会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吗?阿难答曰:不会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出现!阿难!如果没有名色,还会有识阴六识出现吗?阿难答曰:不会有识阴六识出现!阿难!因为这样的缘故,想要知道这个识所在,一定要有名色配合,才能知道这个识所在之处。我所说的真实道理就是这样啊!】从经文开示可知,这个识就是入胎识。如果这个入胎识不出生名色,祂则处于无余涅槃境界中,也就是没有六根、六尘、六识,极寂静的境界中,菩萨又如何能够现前观察呢?因为有入胎识出生了名色,所以祂才能为明心的菩萨所觑见,现前观察祂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而成为真实义菩萨。
综合上面所说,得到两个结论如下:
第一点,《阿含经》所说的无余涅槃本际,非我、非异我、不相在的我,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的如,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都是指入胎识,都是指同一个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有这个入胎识、如来藏、阿赖耶识,才会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名色不断地出现、增长以及消灭,所以在《阿含经》佛已经隐说入胎识,不是没有说过。因此,学佛人只要把握名色、蕴处界及诸法背后这个入胎识存在,就不会被恶知识误导,而与三乘菩提愈走愈远了。如果各位菩萨想要更详细了知 佛在《阿含经》隐说入胎识如来藏的道理,请自行请购 平实导师所着的《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就可了知,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
第二点,既然知道有个入胎识,祂一定是蕴处界及万法的根源,吾人所了知的一切法都是以祂为依止;所以在唯识学中,入胎识的另一个名称名为所知依。譬如声闻的四圣谛、四念住观、八正道乃至三十七道品等等,都是入胎识在背后支持着,才有这些法出现;因为有这些法出现,才能够依此修声闻解脱道。又譬如缘觉的十因缘、十二因缘的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老、病、死、忧、悲、苦恼,都是入胎识在背后配合成就的;如果没有这个入胎识,根本就不会有十因缘、十二因缘存在,更不用说往后能够断结成为辟支佛、舍寿后可以入无余涅槃。
然而,声闻相信佛语开示,知道有个真实我存在,可是这个真实我究竟在哪里?不知道!缘觉透过十因缘知道有个识,这个识叫作入胎识,可是祂在哪里?不知道!由此可知,二乘人根本不知道真实我入胎识在哪里;既然连祂在哪里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要实证祂了。所以 佛在《阿含经》中,仅为二乘人开示如何断我见、我所执、我执,舍寿后可以入无余涅槃,并没有很详细说明真实我入胎识的种种内涵,更不用说要实证祂了。
可是,佛对菩萨却不然。为什么?因为菩萨要广度无量无边无数的众生,不断地用正法摄受众生,来成就自己三大无量数劫后的佛国净土;所以 佛要为菩萨很详细、很深入说明如来藏的种种内涵及体性,并且为菩萨说明菩萨五十二阶位,告诉菩萨应该如何修行、如何精进;并且要一一经历及亲证五十二阶位所必须具足的条件,譬如定力、慧力、福德等等,待这些因缘都具足了,最后身菩萨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于夜后分,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因此,佛对菩萨很详细解说入胎识种种内涵及体性,这样才能让菩萨未来成就佛道。
从这里可以证明,佛法有两个主要道:佛菩提道以及二乘的解脱道。其中二乘的解脱道,乃是 佛为二乘人从佛菩提道特别析出来的法,所以二乘解脱道乃是佛菩提道的副产品。因为二乘法小,故名小乘;菩萨法大,名为大乘,也就是这个道理啊!
然而,成佛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明心见性,未来才有可能成就佛道;如果连明心见性也没有,根本不可能成就佛道。如果菩萨明心了,有了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有了极少分的人无我智、法无我智,能为人解说三乘菩提种种内涵。其中人无我智是观察蕴处界虚妄所发起的智慧;法无我智是菩萨明心了,站在如来藏立场来观待诸法,都是以如来藏为因,借着种种缘而从如来藏出生的,所以诸法都是虚妄的,菩萨能够这样观察诸法虚妄而发起了智慧,名为法无我智。但是,不论菩萨的人无我智、法无我智,都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因为二乘人不知道蕴处界及诸法都是从如来藏来,菩萨却能了知蕴处界及诸法都是从如来藏出生;所以二乘人的智慧根本无法与菩萨相提并论,所以二乘人在菩萨面前根本没有说话的余地。此外,二乘人没有菩萨的法身德,凡是菩萨在演说如来藏妙法的时候,二乘人根本没有插嘴的余地,也不敢反驳,只能乖乖的听菩萨说法。譬如菩萨说:二乘人要断尽烦恼后,才能证菩提;可是菩萨不必断烦恼,就可以证菩提,而且还可以现前观察无余涅槃的本际如何如何。这样的道理二乘人根本无法理解,因为这样的说法完全超过他们所知所见。此外,当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名为证菩提,可是菩萨却说:阿罗汉根本没有证涅槃。为什么?因为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六根、六尘、六识都灭了,有谁证涅槃?有谁证菩提?根本没有人证涅槃,也没有人证菩提。当菩萨提出这样的看法时,阿罗汉也不敢反驳,因为他们都很清楚了知,自己的六根、六尘、六识都灭了,哪有证涅槃?哪有证菩提?所以二乘人在菩萨面前,只能乖乖听菩萨说法了。然而菩萨明心后,不应该得少为足,应该继续进修,继续去圆满具足人无我智及法无我智,这样才能在三大无量数劫后成就四智圆明的究竟佛。
说到这里,时间也快到了,因此作个总结:菩萨明心后能为人解说人无我智及法无我智,这包括三乘菩提在内,因为佛菩提的范围既深且广,它包含了二乘菩提在内;所以说二乘菩提乃是佛菩提的副产品,是 佛从佛菩提中析出二乘菩提来为二乘人解说,而且是隐说入胎识、如来藏。只因为二乘人不必证如来藏的缘故,所以 佛只告诉他们如何断我见、我所执、我执,舍寿后愿意自我消失,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永远不在三界出现而入涅槃;可是,佛对菩萨却不然,一定会很详细说明如来藏种种体性与内涵,可以让菩萨亲证及领受。由于菩萨明心的结果,发起了极少分的人无我智及法无我智,可以为人解说三乘菩提内涵,譬如无余涅槃本际、我、如等等,就是指入胎识、如来藏,又譬如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以及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也都是在讲入胎识;并且于明心后发起了两种极少分的智慧为基础,次第进修,去圆满具足成佛所需要的人无我智及法无我智,于三大无量数劫后,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能够这样为人解说三乘菩提种种内涵,这就是说通啊!
说到这里时间到了,就此结束。下一集将继续第四节、法师与僧宝,敬请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更新于:2023-12-03 12:38